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人生必做三件事

2024-01-23 05:47370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常拼了命似的没日没夜地工作,只为了求取更好的表现,很少会在那时考虑到现实利益;过了“菜鸟”阶段后,便会开始想如何累积资历或是升职、加薪等问题。但大致来说,一般人在工作前5年都是用“时间”和“力气”去挣取工作经验或是赚到薪酬,真正开始以“智慧”和“经验”在职场拼搏,恐怕需要至少10年的工作经历才行。

人生漫漫,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且对自己的期许也不同。只是,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只做一件“工作”。笔者指的“工作”,并非具体的谋生手段,而是每个人必须要分类长期经营的“事情”,只有当这些“事情”都完成了,人生才会圆满。

第一件事:有“钱赚”的事经验+智慧

这是最基本的谋生问题。它要求每个人首先要自立,至少能够自给自足,不会给家人和朋友增加负担;接下来是承担家庭责任,为家人挣得基本的生活所需。惟有在这两个条件满足之后才能再求进步和发展,而不仅仅只是聚焦于工作的性质、职位以及现实的薪金问题等。

在这里,笔者建议大家用“变数控制法”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待遇。例如,在工作两三年后开始思考:如果工作时间和内容不变,那至少薪水要随着绩效而增加;如果薪水不变,那工作时间要随着效率和品质的提高而减少,为自己争取更多进修、娱乐或休息的时间。总之,当你控制住一个变数后,至少另一项一定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越来越轻松,至少要越来越高薪,也只有这样不断要求自已,检验成果,才会取得进步。等到有一天,你可以凭着你的“经验”和“智慧”赚钱,而不是靠“力气”和“时间”去赚钱时,你的竞争力才获得了保障。否则,过了中年后,你将没有任何优势去和年轻人竞争。赚钱的事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难,但你必须要具备策略性的思考方式,才能“一路顺风”。

第二件事:有“兴趣”的事平衡身心

许多人何其幸运,赖以维生的工作恰好就是他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事。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往往还是他所学或专长的事,未必是他真正喜欢的事物。如果大家都懂得把兴趣和工作充分结合在一起,那么不管成就如何、薪资回报如何或境遇如何,他都会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如果你现在还只是把工作当作极其无聊的赚钱的“事情”的话,那就必须赶快找到感兴趣的事,并抽出时间去钻研、修习才行。也许这些“兴趣”不能赚钱,也不能功成名就,但却是你安身立命、灵魂所系的栖身之所。它也许是运动,也许是艺术,甚至也许只是收集或研究,但每个人总应该有些属于自己的、能够乐于其中不会厌烦的事物。而这个部分,就可以平衡你在工作上的无聊及厌恶感,让你摆脱机械的工作,找到精神寄托。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及嗜好必须趁年轻及早培养,因为等到年纪大了,不管是学习、吸收能力还是体力,都不能与年轻时相比。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嗜好并非你的相关专业,所以必须靠岁月的积累,才能体现出价值,绝非三五年就可以有所体悟及成就的,每个人也惟有辅以生活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才会有乐趣,才会身心平衡。

第三件事:有“意义”的事服务+利他

最近几年,许多企业家都提倡做公益,也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作毕生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参与公益活动,也成了时下上班族的一项务实追求。

很多人以为“公益”是有钱、有时间的人才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人以没有时间或钱为借口,而对公益事业置若罔闻。其实,既然名之为“公益”,就是依照个人能力及情况,量力而为,而“公益”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简单的慈善捐助而已,只要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都是一种“公益”。大至国际合作、环境保护,小至艺文推广、社区再造、服务义工等等,都算是“公益”。当然,这些有意义的事着重在服务、利他,并非是从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出发,但每个人的小小付出,对那些需要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帮助。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因善小而不为”。

第一、二件事都是小范围的利已“事情”,但第三件则是视个人能力多少不拘、为他人或社会付出的“事情”。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这样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才能确保社会环境往好的方向发展。

你是否希望某日当你离开了人世,这个世界能因为你曾经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哪怕一点?

人生不管在哪个阶段,不要只顾盲目地行走,很多事现在不做,未来难免会有遗憾。学着均衡地发展,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工作”,才能体会人生的圆满充实。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置上去等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将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地,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

0评论2024-01-26132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一个人意识到父母之恩,就是这个人成年之时。一个人意识到父母之恩,就是这个人能肩负责任之时。第一次为人子女,我们都很青涩。血缘亲情,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此生为家人,就是所有的人都抛弃你,但我不会离开你。即使相顾无言,青春叛逆,仍是一生一世的

0评论2024-01-2580

你不要像你爸
1我跟彭川分手了。我妈直接气炸了,在电话里骂我,“彭川那孩子多好啊,你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你知道自己多大了吗?”她数落了我半天,越说越泄气,“唉,你这死心眼啊,跟你爸一模一样。”我本来是逆来顺受地听着,打算让她出出气的,唯独这话让我忍不了,

0评论2024-01-2596

讨厌一个人,用不着翻脸
我们这一生,难免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不期而遇。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是难得的幸运;碰到自己讨厌的人,才是生活的常态。然而,种种原因下,我们往往躲不掉讨厌的人,不得不学着与他们相处。看过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里,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基

0评论2024-01-2577

幸福的“能量守恒”
一余莉和江涛是经同学介绍相识相恋并步入婚姻殿堂的。余莉是一所985院校本硕博连读的博士生。江涛本科是双非院校,硕士就读于一所211院校,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工资不高,但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比较稳定。余莉性格急,脾气暴躁。恋爱期间,科研压力

0评论2024-01-25128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浪漫往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一句。词中的“骄杨”即毛泽东的第一个妻子、革命烈士杨开慧。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以浪漫的情调和丰富的想象,歌颂了烈士,歌颂了友谊和爱情。作为妻子和母亲,杨开慧为丈夫和儿

0评论2024-01-2563

毛泽东一生中最伤心的15次流泪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雄才大略,总是以坚强、刚毅、勇敢、伟岸的形象出现,很少见到他有痛哭失态的场面,但那只是因为还没到真正让他伤心的时候。毛泽东一生其实也曾哭过多次的,因为他亦是一个感情丰富、具有爱

0评论2024-01-2569

朱德元帅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核心提示:从生命垂危中被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榻上。这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华国锋赶来向他报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毛泽东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丧事,并感叹:“‘朱毛’,‘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康克清让

0评论2024-01-25168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

0评论2024-01-2587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

0评论2024-0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