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大山对面排哟,
听我把山歌唱起来。
这边唱歌那边合哟,
唱起那山歌喜满怀。”
这是我插队的农村里传唱的一首薅秧歌。每当我想到它,就想起了在农村的情景,那一幅幅农村社员集体薅秧的场景便历历在目。
每年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正是薅秧的时刻,也是梅雨来临的时节。连绵不断的阴雨使得气温下降,其他农活无法干,而五月上旬栽的秧子已经“转蔚”。所谓“转蔚”,就是栽的秧子已经定根,叶子已经发青。这时候,秧子正需要给它松松土,施施肥,拔拔草,薅秧正好弥补这个环节。
我,作为一个初次下田的薅秧人,刚一下田时,真打转,站也站不稳,还踩倒了几株稻苗。不过没有多久,我就适应了这种劳动环境。
我真佩服那些年轻的女社员,她们跟男社员一样,将裤脚扎到脚的高处,露出雪白的大腿,可是她们一个个满不在乎,咯咯地笑着,齐刷刷地踏进稻田里。其中有一个个子不高,一进稻田裤儿马上就“滤了豆腐”(俗语:裤子被打湿了),引得男社员盯着看并传来他们的嬉笑声。那个女社员将头往上一扬,厉声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裤子被打湿了吗,瞧你们那点出息!”
薅秧时,男女社员排成一行,在大田里慢慢地向前走。边走边用脚对秧子周围的泥土踩一踩,看见杂草就用手拔掉。在人们的前面,有一二个人边走边撒肥料,以便后面的人在薅秧时将它进一步融入水中。
人们有的边薅秧边拉家常,有的边薅秧边摆龙门阵,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社员边薅秧还要打情骂俏,引来大家哈哈大笑。
突然,田埂上传来一阵锣鼓声。我朝那里一看,哦,田埂上站着两个人。一个胸前挂着一个鼓,一个手里提着一面锣。打锣的另一手拿着一根扁平圆头、铁制有木柄的东西;敲鼓的双手各拿着一根约一尺长的木棒。只听他俩边敲打着边唱起来:
大田薅秧么合起(喂又喂)
排队排哟连连花儿舌(你说嘛)
一对鸳鸯么(呀嗬嗨)
飞出来哟(赫嗨花儿舌)
大家在田里齐声叫好。有一个社员高声喊道:“李二哥来唱一个,大家说要不要得?”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要得!要得!”
李二哥也不推辞,清了清喉咙,就放开嗓子唱起来:
“山桃红花满上头,
涪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奴愁。”
歌声高亢、浑厚,在天地间回荡,大家都停了活儿,听得入痴如醉。
我突然想到,这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诗吗?只不过将诗中的“蜀江”改为“涪江”,“侬”改为“奴”。好家伙,这里的农民还知道这些,真是不简单。
李二哥的歌声刚一落,一位30来岁的妇女接着唱起来:
“郎在田里妹在屋,
拿起针线做衣服,
郎做农活多辛苦,
妹爱郎啊无它图。”
山歌里数对歌最有特色。男:下田栽秧行对行/秧根脚下有蚂蟥/蚂蟥爬到脚杆上/情妹望着少年郎。女的对着唱:树上有个桂桂阳/声声催你快插秧/栽的秧子像蛇样/回家啷个见婆娘?桂桂阳就是布谷鸟,“像蛇样”指秧子插得歪歪扭扭。其实插秧的小伙都是高手,咋会“像蛇样”呢?是分心了,手在插而眼睛往姑娘脸上瞟。男:隔田栽秧三个娇/一样乖来一样高,我的幺妹认得到/瓜子脸儿细眉毛。女的不依教,哥也!栽秧就栽秧嘛!啷个尽打望啊?唱:隔田栽秧三个哥/高矮胖瘦差不多/哪个天棒认得到/哈戳哈戳笑呵呵。
在一首接一首的山歌声中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我吗,收获真不少。第一,获得了农业生产常识。知道了为什么要薅秧,怎么薅秧,怎么识别稗子。第二,认识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如何寻求快乐。
忆苦思甜
忆苦思甜作者:白水(leq)在七十年代掀起过忆苦思甜风,城里的各街道和乡下的各村定期都要开展一次忆苦思甜大会,让人们控诉在旧社会受的苦和遭得罪。有一次村里召开忆苦思甜大会村里的贫雇农都纷纷上台进行了发言,台上贫雇农们深刻地控诉了在旧社会地
0评论2024-01-2469
新媳妇“过门”
文革期间我亲见过革命化的新媳妇“过门”。老贫农刘庆菊大娘的二小子邓志红娶媳妇的事一传开,人们都说向阳生产队搞的婚礼特别,紧跟形势是一次革命化的无产阶级婚礼。新媳妇过门这一天,按照刘庆菊大娘预先和新媳妇娘家达成的“协议”,新媳妇进门带的不是嫁
0评论2024-01-2497
一位孤老的遗愿
一位孤老的遗愿作者:陈纪刚他知道自己的再世时间不多了,没有子女的他向邻居的人们讲起他死后有个遗愿,他要求他死后将他的尸骨埋在那大田荒坎边,坟头向上,也就是要倒着埋。他,就是八十余岁背都驼了的夏支会老人。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求这样办呢?他说他
0评论2024-01-2456
朱助理下乡
忽然想起了朱助理,如果他还在世,应该有100岁了吧,肯定不在人世了,因为他的身体并不好,有风湿病,高血压病。我们叫他朱助理,因为他是公社的民政助理,这是他的官衔。上个世纪的1965年,他下乡到我们村,那时他就50出头了,我才十几岁。那时的干
0评论2024-01-2429
冰车嗖嗖乐童年
我从小就喜欢滑冰。村东头那个足有百米直径的大水塘,冬季里结了厚厚的冰,我常和小朋友们去冰上“打擦滑”、赛冰车,直到我上了初中放寒假,依然情有独钟。1959年春节前夕,公社通知:各村都要在河、塘里破冰打洞捞淤泥积肥,过一个革命化的除夕夜。当时
0评论2024-01-2249
干塘捉鱼
那时候,村前有五口鱼塘,或大或小。每到农历年底,塘里的鱼也喂肥了,五口鱼塘就一口一口地轮流干塘了。干塘,首先把塘打开缺口,放水。水从缺口是放不尽的,还得安龙骨手摇水车车水。年年如此。干塘前几天,生产队队长便召开社员大会,每户派一个主要劳力参
0评论2024-01-2249
老土路
在乡村田野上漂浮着的一片淡淡的烟霭里,我站在生长着星星点点野草的土路上,脚底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弹性,四十多年的时光,土路的宽窄高低未变,路边土地的形状未变,就是那一行行的麦苗,似乎也是当初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成果,一个懵懂未知的小孩,跟在一群正锄
0评论2024-01-2234
生死考验
我出生于长江边上,自幼熟悉水性,无论侧泳、仰泳、蛙泳、自由泳,都游得不错。在学生时代参加游泳训练班,是大家公的游泳健将。然而我这个“健将”有一次却差点葬身于水中。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我在川东一个偏僻的山区当知青,我们大队地处高山上,修了一个
0评论2024-01-2241
吃忆苦饭
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地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地主的鞭子抽得我鲜血流。只要一听到这首歌曲的播放,保准这里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们国家运动特别多,各个时期都有,从没停过。社教运动在当时是很流行的,此运动
0评论2024-01-2248
田间地头的穷戏乐
一大早,在生产队长急促的哨声和催嚷的叫喊中,社员们扛着农具拉开各自的篱笆院门走了出来,顶着一片熹微的曙色和晓风残月匆匆地出工了。男人边走边揉眼睛打呵欠,女人头都没顾上梳。也有年轻妇人临行前草草地喂了娃儿奶水,出门了衣衫还没收拾好,晨风一吹便
0评论2024-0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