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商鞅还有什么名字?商鞅并不是车裂而死吗?

2024-01-22 14:14240

商鞅,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些时候,商鞅学习了法家的理论和思想,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是个小心眼的人,他最嫉妒比他更有才能的人,于是在他担任魏国国相的时候,他一直没有对魏王提起过商鞅的才能。公叔痤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让魏国损失了一个人才,也是他被后世诟病的关键所在。

公叔痤其实是一个特别实际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私。为了保住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和权势,他明明知道商鞅的才能,却不向魏王举荐,使得魏国错失了这个人才。到了他病重的时候,他觉得商鞅此时对他已经不能有任何影响,这才急着告诉魏王商鞅的才能,并且还告诫魏王,若是不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防止他跑到其他国家去发展,将来成为魏国的心头大患。谁知道魏王并没有将公叔痤的这番话放在心上,魏王认为公叔痤是病傻了,才说了这样的胡话。公叔痤在临死前,找到商鞅,劝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如此聪明,知道公叔痤是让自己逃命,但是他也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因为他知道魏王不会因为公叔痤的话而杀了自己。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了,秦国迎来了一位新王。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就和朝中的大臣们商量,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变法。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起来,在天下征召有才能的人才。商鞅听说了这件事,就离开魏国投奔了秦国。

到了秦国以后,商鞅结识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他请求景监向秦孝公引荐自己,并将自己变法的思想讲解了一遍。景监听后,觉得可行,就亲自引荐了商鞅。可是商鞅接连两次觐见秦孝公,讲的都是和变法无关的东西,每一次都让秦孝公大失所望,甚至还指责景监带了这么一个无赖之徒来敷衍自己。最后一次见秦孝公,商鞅终于说到了变法图强的方式方法上来,秦孝公也不像之前那样,一个劲儿的打瞌睡,相反的是,秦孝公听得很入迷。就这样,秦孝公决定了,让商鞅来主持秦国的变法事宜,商鞅因此而获得了很大的权力。

《垦草令》的颁布揭开了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发展规范和农业商业发展方面的,商鞅在这之后便开始了正式变法。这次变法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次变法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社会框架,提出了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和鼓励耕织,还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改法为律制定秦律。第二次变法主要是关于一些细微之处的规范,例如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废井田开阡陌、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

秦国经过一番改革变法之后,百姓们人人都有了户口,每家每户都不会像以前那样害怕小偷光顾,社会治安一下子就变好了。不止如此,秦国的农业和商业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秦国越来越强大了,尤其是在奖励军功这一制度的鼓励下,秦国的军队上了战场,几乎没有输的。

商鞅负责变法的各种各样的事务,相当于这场变法就是他在指挥,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请求秦孝公的同意,最终负责实施的人却是他。商鞅的位置决定了他的权力甚至大过了秦孝公,在民间的名声也超过了秦国王室,导致了许多百姓只知道商鞅而不知道秦孝公。而且在变法过程中,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了法,商鞅只能惩戒秦惠文王的老师。所以商鞅得罪了秦惠文王。秦孝公死后,商鞅没有了庇护他的人,秦惠文王听了朝中嫉妒商鞅的人说的话,十分不喜商鞅,最后把商鞅逼回了卫国。后来商鞅在战场上战死,尸体被秦惠文王的人挖出来,拉回咸阳,进行了车裂之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诚信的力量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信用越好,越容易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威望也相应提高。所以,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

0评论2024-01-2592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

0评论2024-01-2452

秦惠文王的政治举措有哪些?人们是如何评价
说到秦惠文王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一说到芈月、宣太后、秦昭王、秦武王,大家应该就会知道了。没错,秦惠文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后的丈夫,就是秦武王和秦昭王的父亲,是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赢姓,赵氏,名驷,是继秦孝公以后的第一个将国君的称呼后缀

0评论2024-01-2445

中国历史记录下的千古冤案
伍子胥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员四处逃亡。伍子

0评论2024-01-2354

商鞅的生平经历,商鞅为何成为秦国功臣?
商鞅是卫国国君之后,姬姓公孙氏,本名公孙鞅,又称卫鞅。后受封于商地,故称商鞅。一个卫国的贵族,为何要委身到他国任职?这要从卫国开始说起,卫国作为大周的诸侯国之一,在周平王的时候也曾盛极一时,成为诸侯国的首领之一。但好景不长,东周以来,由于卫

0评论2024-01-2327

秦孝公之后秦国有几任国君?他们分别有什么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风起云涌,对土地人口的争夺,屡屡不止,强国与强国之间的斗争也是愈演愈烈。在这样一种外部环境下,一个小国,却已经开始了变法改革,将国力逐渐的提升上来,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是在秦孝公时代实行变法图强的,但是在秦孝公之前的几任

0评论2024-01-2234

秦孝公和商鞅是什么关系?秦孝公为何重用商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秦孝公重起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鞅的关系嘛,说起来就是这么回事。商鞅有才,而秦孝公需要人才,他们搭档起来,富强了秦国。周孝王时期,秦王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从此就在西边帮助西周抵御西戎。到了西周末期,周王

0评论2024-01-2229

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几次变法?他为什么要进行
前362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一继位,年轻气盛,就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于是就广招贤士,将很多人才都收纳到秦国来,为秦国效力,商鞅就是慕名而来的人才之一。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在一众国家中还很弱小,弱小到那些大国根本就看不

0评论2024-01-2280

赵国和秦国哪个更厉害?赵国的胡服骑射指的
魏国有李悝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而赵国则有胡服骑射。战国魏文侯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在魏国实施了改革变法。李悝主张废除奴隶制下的世袭制度,提倡用人就要用真正有才能的人;李悝支持以法治国,用法律来约束和管理百姓;他还主

0评论2024-01-2230

商鞅的信与不信
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

0评论2024-0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