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万一,我比您先走

2024-01-22 07:12400

常有人问我:“你的愿望是什么?”

我的愿望是活得久一点,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奉养母亲安享晚年。

我锻炼身体,是为了承担责任。

而我此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平安护送妈妈过完幸福的一生。

坦白说,在爸爸过世之前,我很少认真想过生死的问题。看起来健康、有活力的爸爸,在从来没有生过病的情况下,突然重病入院,匆匆离开人间,这给上了我一堂非常深刻的生死课程。

接着,我开始注意到,在身边的壮年朋友中,陆续被诊断为癌症末期的案例增多了,几个月之后他们就撒手人寰,留给哀恸的家人无限追思。自认为活得非常潇洒的我,不免有了非比寻常的危机意识—万一,我先走了,留下妈妈该怎么办?

妈妈的个性坚毅,甚至有时候到了强悍的地步。但是,我知道那并非她的本性。妈妈是为了这个家而挺住的,而这个家目前只剩下我和她。万一,我先走了,对妈妈来说会是个无法承受的打击,而且没有人会像我这样照顾她。并非两个姊姊没有善尽孝道,事实上母女连心,她们比我更懂得如何孝顺妈妈。只不过她们都出嫁了,有自己的家庭,只能在周末时回来探望,而这几年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在服侍妈妈,所以妈妈对我依赖比较多。我常以为妈妈是我前世的女儿,我应该上辈子没有好好照顾她,这辈子要好好地补偿她。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妈妈的印象及感受都不一样。

我童年的时候,她是一个很辛苦、勤快、慈祥和蔼的妈妈。我常陪她熬夜工作到凌晨,听她踩着缝纫机的声音,替顾客赶制衣裳。

我青少年时期,她是一个很啰唆、爱唠叨,而且脾气变得不好的妈妈,经济不景气及生活压力,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从大学到服兵役这段期间,她是一个疲累且积劳成疾的妈妈。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她舍弃了最爱的裁缝,到亲戚家帮佣,我看见她的辛劳,开始懂得心疼她的付出。

等到我上班、创业了,她已经是个饱受病痛折磨而焦虑忧愁的妈妈。如今,她历经丧偶的苦楚,看尽人生悲欢离合,变成一个知足而惜福的妈妈。

事实上,对妈妈的印象,都是子女内在对自己满意度的投射。妈妈始终是同一个人,她没有变,是我看待她的角度变了。

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她在我心中是个怎样的妈妈,现在的我都已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体谅她的一切。放下过去自己观察上的主观障碍后,我才知道,从前是怎样盲目地爱过她,也了解了我曾经怎样幼稚地抗拒她,更明白以下这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小妈妈就对我太好,姑且不论管教方式对错与否,打归打,骂归骂,啰唆归啰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也从来没有把她的利益放在对丈夫、子女的照顾之上,她总是牺牲自己,委屈自己,希望给丈夫、子女更多的关爱。或许过于强烈的爱并没让她事事如愿,甚至让她感到某些压力。如此深重的爱,是一种典范,更是一种召唤,让身为子女的我们,懂得了如何对待别人付出,知道了要时时刻刻回来承欢膝下。

妈妈中风,是给我提早觉悟的机会。我总觉得妈妈是用牺牲自己的肉身,来教导我体验生命的本质。我开始学会拥抱年老的妈妈,开始学会对她生涩地说出:“我爱你!”尽管还是偶有口角,甚至激烈争吵,但是我比从前更知道及早认错道歉,更知道两人相处的底线,以及彼此这段关系要如何维系,也更知道把握当下,时时感恩。

“珍惜”虽然是比较健康的字眼,但却不足以形容我对目前这段母子关系的态度,比较贴切的用语是“疼惜”。妈妈是上一代辛勤劳苦的典范,她为我树立榜样,并让我的感恩能有回馈的对象。

12年前,妈妈脑干出血中风昏迷,在加护病房待了一个多星期,我到林口的竹林寺祈祷,向观音菩萨祈求,以有生之年改吃早斋为誓,希望妈妈能醒过来。菩萨的大慈大悲,给了我们母子重新认识彼此、互相关爱的机会。这条路虽然走得艰辛,却有很大的进展。

意料之外的却是,6年之后爸爸过世,让我再度尝到生离死别的痛苦,刻骨铭心到足以明白:原来过去在小情小爱上所遭遇的打击根本不算什么;生命有很多功课,都须亲自去经历、深刻去体验,才能学得来。

我庆幸自己有这个机会,能跟着妈妈一起学习生命的课程。当我同辈的亲朋好友们忙着结婚生子的时候,我能够幸运地以逐渐步入中年的脚程,学习如何与银发母亲相处,体验另一种母子关系。

在别人眼里,我和妈妈之间的亲情距离,比一般的母子更为亲密。因为我必须牢牢牵着她的手,才能帮助她缓慢而吃力地步行。血脉相连的母子,紧紧握手的感觉,非常特别。但愿,每次牵手与放手之间,都能让彼此更自在。

尽管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兴致不减的她,还是常常要我陪她旅行。这些年来,我们去过巴厘岛、新加坡、香港,也在台湾各地行走。人家都说:“旅行,是借由离开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然而,对我和妈妈而言,旅行没有那么大的学问。我们已经到了足够了解自己和彼此的地步,去旅行只是因为我们发现夕阳无限好,而旅行是欣赏黄昏彩霞满天的一种方式。走一步、算一步,每一步都能遇见幸福。

至于,天涯的尽头,会是什么?我们母子尚无定论。妈妈对宗教始终半信半疑,每逢年节庆典时,她只热衷于民俗礼仪的祭拜方式,而尚未能够依赖信仰的力量安顿身心。我试着引导她一起拜佛诵经,她也愿意虔诚以赴,只不过我自己不够用功,妈妈的进度也极其有限。可是她愿意接受我的建议,以有限的眼力和微弱的手劲,端坐桌前,很吃力地抄录《心经》,这令我感佩万分。歪歪扭扭的笔画里,透露出坚韧不拔的个性。她这么努力用功,绝对有十倍的功德回向,给天地、给爸爸,也给她自己。

爸妈相处大半辈子,虽然彼此分歧很多,但共同点就是他们穷尽一生都在做利他的事,很少为自己打算。我认为他们都是不必修行就已经很有佛性的人,无论天上人间,终究会往快乐的方向前去。

佛说: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是以寄托母胎。怀身十月,岁满月充,母子俱显生堕草上,父母养育,卧则兰车。父母怀抱,和和弄声,含笑未语。饥时须食,非母不哺。渴时须饮,非母不乳。母中饥时,吞苦吐甘,推干就湿。非义不亲,非母不养。慈母养儿,去离兰车。十指甲中食子不净,应各有八斛,四斗。计论母恩,昊天罔极。

每次读到这部经典,我都会流下眼泪,深深感叹:父母恩重难报。我已经失去孝顺爸爸的机会了。所以,才更积极地把握和妈妈相处的每一天。

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生命,却仍是未知数。万一有一天,我真的先走了!我会放心地把妈妈交给佛祖,或上帝。对我而言,不同的宗教只是信仰的仪式有所差异,最终的信仰必须靠自己通往内在的本体。天堂或极乐世界,只是世人向往生命去处的标记,先来后到并没有太大差异,只要彼此都曾认真活在对方的心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自作聪明的毛毛虫
小编为小朋友们带来的是自作聪明的毛毛虫的故事! 一片青翠挺拔的松树林里,有几棵松树里住着一群毛毛虫。可怜的松树被他(她)们折磨的遍体鳞伤,每天都在痛苦呻吟地喊:来人呀,救命啊! 一棵松树洞里住着毛毛虫一大家子。这不,毛毛虫妈妈为了孩子们长久

0评论2024-01-26154

迷路的小鸡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迷路的小鸡的故事! 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田野里小草发出了嫩芽,柳树也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五颜六色的花儿也开了,有梨花、杏花、桃花真美呀! 鸡妈妈也带着小鸡出来玩了。小鸡们开心极了,它们在草地上有的捉虫子,有的奔跑

0评论2024-01-26240

脑筋急转弯儿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智力故事脑筋急转弯儿 盈盈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开始教孩子们简单的数学计算了。 这一天,盈盈回家后,问妈妈:“我出两道题,你能算出来吗?” “你学那点儿东西还能难住我?”妈妈心

0评论2024-01-2696

小熊长大了
小编为小朋友们带来的故事是小熊长大了 一天,熊妈妈在森林里找食物,在一棵高大的洋槐树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蜂巢,熊妈妈高兴极了,心想:太好了,我的小熊最爱的食物就是蜂蜜了,带点蜂蜜回去,小熊一定很高兴。可是蜂蜜哪有那么好采呀!熊妈妈被蜜蜂哲了很

0评论2024-01-2663

爱孩子,请先爱你的另一半
之前有一位妈妈发邮件求助,说有一次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当时孩子还带了一个玩具过去,刚好亲戚家的小弟弟看上了,非要不可。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大人们劝了很久,孩子就是不给。这时候爸爸就说,“你是哥哥,送给弟弟,我给买新的。”孩子还是不同意。这时候

0评论2024-01-2584

大象来做客
一天,我对妈妈说:“我们养一头大象吧!”但妈妈摇着头说:“大象太大了,家里装不下呀!”我看看卫生间的浴盆,又看看房间里的小床,“嗯,大象真的没法洗澡,也没法睡觉!”可是,我真的很想养一只宠物,“那我们养一只猴子吧!”妈妈又摇着头说:“猴子太

0评论2024-01-2583

针线有爱
我的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的邓魁英先生,讲课好,写书也好,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而师母特别喜好编织。怀孩子的时候,我和师母唠嗑:“等娃娃出世了,就喊您二老姥姥姥爷。”师母一听,笑得合不拢嘴。女儿出生第一年,我抱着孩子来导师家拜年。那时,她恰好半岁

0评论2024-01-2593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没有比小土拨鼠更贪玩的了。放了学以后,他背着书包到处游荡:和小鼹鼠翻筋斗;和小刺猬赛跑;和小青蛙摔跤……当他回家的时候,月亮升起来了。浑身汗淋淋的,脏得分不清鼻子眼睛的小土拨鼠敲敲门,他的爸爸妈妈见到他,起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是深深地叹一口气

0评论2024-01-25170

我与妈妈的最后一次别离
2018年11月15日早上8点,我在首都机场的候机楼等待出发,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姐姐的电话,7∶15,妈妈走了。总说忠孝不能两全,也没有谁为此责备我,可是,这锥心之痛只有真的到来,才发觉如此不可承受。同行的同事看出了我的异样,小心翼翼地询

0评论2024-01-2593

给老爸的快递
1爸妈离婚那年,我8岁。妈妈没要我的抚养权,她跟一个发达的同乡去了深圳。走的那天,我看到爸爸往她包里塞了一摞钱。妈妈流着眼泪不肯收:“我对不起你,更对不起女儿,家里总共就这点积蓄,你们留着吧,我以后会寄钱给昕昕的。”她说这话时,已经泣不成声

0评论2024-01-2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