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映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 早 安”。
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习惯的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地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他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蜜蜂的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中有许多饱学之士。他们的目的本是传教,但无意间却为传播科学做出了贡献。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以传教的目的来中国,却以博物学家留名于世。正
0评论2024-01-2581
小偷(俄罗斯)
从前有个老头子和老太婆,他们有一个儿子,名叫伊凡。父母把他从小抚养大,对他说:“儿啊,我们抚养你到今天,今后要由你来供养我们,将来给我们送终喽。”伊凡回答他们说:“你们既然把我养大,那就请再把我养到长胡子吧!”他们又把他养到长出了胡子,对他
0评论2024-01-2463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简介 容闳的最大功
十九世纪是中国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不仅在于外国侵略者的掠夺,也在于其本身的落后。因为多年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不断进步的时候,中国还在故步自封。所以等到西方强势袭来之时,清政府才那么的措手不及。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看不见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
0评论2024-01-2336
利玛窦是谁?利玛窦来中国的时间?
利玛窦,万历年间从意大利来到东方传教,是有名的学者。原名是MatteoRicci,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他积极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也和中国士人阶层交流西方文化,他的博学多才,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人们尊称他为泰西儒士。王应
0评论2024-01-2343
祈祷
一个传教士在丛林里意外地遇到一头狮子。眼见无路可逃,他跪下祈祷。看到狮子在自己旁边跪下,他感到很安慰。“亲爱的兄弟,和你一起祈祷我真的很高兴。刚才我还为我的性命而担心呢。”传教士说道。“别妨碍我,”狮子说,“我正在做饭前祷告。”心灵小语:误
0评论2024-01-2278
爱说“早安”的传教士
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个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不论见到谁,他总会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小镇上一个叫贝特的年轻人,对传教士每天早晨的问候,反应很冷淡,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然而,面对贝特的冷漠,
0评论2024-01-2240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AdamSchallvon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
0评论2024-01-2158
80/20原则
犹记得,大二时我选修了管理学,老师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大部分课都觉得无聊至极。老头的教书风格真的赶不上潮流了,以至于课堂上同学们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不知道学校为何还要安排他给我们上课。 最后一节课,原本是不想去上的,但是呆在宿舍也
0评论2024-01-2029
玛丽独闯恐怖镇
世界探险史上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妇女,她就是终身没有结婚的玛丽·金斯利。玛丽是英国人,她参加探险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她孤身一人穿过恐怖的食人部落,却使最勇敢的探险家也不得不表示钦佩。那是1895年7月的事。几年前,玛丽最敬爱的父亲去世了
0评论2024-01-2042
她是我朋友
我在越南时听说了这个故事。不知是什么军事目的,几发迫击炮弹突然落在一个小村庄里一所由传教士创办的孤儿院里。传教士和一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大约八岁。村里人立刻向附近的小镇要求紧急医护救援,这个小镇和美军有
0评论2024-01-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