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月球居民区

2024-01-22 03:14450

舅公是美国太空研究中心华裔科学家。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远渡重洋到舅公家作客。舅公一家住在美国加州一所豪华的别墅里。舅公六十多岁,青年时就离开家乡到美国求学,现定居美国。舅公待我们很好,特别对我极为喜欢,他见我聪明伶俐,对自然科学非常爱好,就带我到他实验室参观。

舅公终身从事太空研究,他们现在正在实施一项庞大的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居民区计划。这项研究,我太感兴趣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当贫乏,表现出“人口爆炸”危机。我早就幻想人类能长期移居月球及其它星球,并在那里组织家庭、繁衍后代。没想到舅公他们已在实施这项计划了。舅公对我说,他们这项计划预计20年内完成。人类要在太空及月球等星体上永久生存,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事,必须在那里创造生存的必备条件。舅公向我逐项介绍他们研究的情况。

“我们试验成功了太空基本食物,已在太空轨道上成功地培养出粮食、棉花、蔬菜、油料等各种作物100多种,而且,试验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种子发芽率高、生长快,开花、抽穗时间早。

我们试验成功了太空淡水,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氧化铁矿,氧化铁矿在溶炉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氧,用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液态氢与之混合,于是便解决了水源。

我们解决了太空照明问题。在研究月球泥土的主要成份时,我们惊奇地发现一种叫‘氨-3’的气体状态物质是核反应最理想的原料,它产生的能量比目前核聚变反应堆采用的原料“重氢”大得多,而其废料辐射量极低,在21世纪初第一台‘氨-3’收集器将在月球建立,用它发电便能黑夜照明。

人们最关心的是人类在太空能否繁衍后代,我们作了艰辛的试验。先以动物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在卫星上,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顺利交配、产卵、繁殖,送上飞船的50只鹌鹑种蛋照样孵化出‘太空鹌鹑’;在飞船上航行59天的鱼卵仍然能孵出鱼苗,卫星上的老鼠、袋鼠在太空实验室安然无恙地生出小老鼠、小袋鼠。

“科学就是科学,不能有半点虚假。为了保证人类在太空能繁衍生存,我们在加速进行太空间试验的同时,又在研究小空间内永久生存的可能性。你看,这就是正在试验中的‘生物圈2号’”舅公打开荧光屏,对着图像向我说道:“在亚利桑那沙漠我们用密封的玻璃和钢材结构建筑了一个保持生态的穹形大棚。棚内设有热带雨林、海洋、草原和沙漠5种原始生态系统,空间超过700万立方英尺,冷却系统自动调温,夏季保持在32℃左右,冬季保持在22℃左右,一台52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日夜供电。现在来自不同国家的4男4女8位研究人员身着太空服,通过气闸,搬进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中,供随他们共度岁月的有4000多种植物,数十处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以及其它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圈人’将对封闭球内的空气、水和废物作循环处理,种植粮食,饲养家畜,过着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

“该吃饭了。”妈来提醒我们。我这才感觉肚子真的有点饿了,舅公讲得太好了,我不想离开,仰头望着舅公。“舅公,您讲了建立月球居民区的必备条件,那你们如何建造月球居民区呢?”“这个……”舅公指了指肚子,“我看有时间再讲吧。”我不情愿地跟着舅公离开了实验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
宇宙中的一切过目难忘今年80岁的列昂诺夫精神矍铄。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拥抱太空时的感受。“地球是圆的。”列昂诺夫告诉记者,从黑暗的太空俯瞰地球,他惊讶地发现,祖国苏联清晰可见,他说:“我立刻看到了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然后向‘左’看

0评论2024-01-2584

在太空发推特的话痨宇航员
他曾三上太空,因其在推特上非常活跃,拥有逾百万粉丝,被《福布斯》评为“史上最爱社交媒体,但不在地球上的人”。在一般人眼中,宇航员大概是个高冷的职业,不过可爱的加拿大宇航员大叔克瑞斯·哈德菲尔德却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将这个职业从天上拉回了人

0评论2024-01-2568

火箭小子的商业狂想
火箭小子的商业狂想作者:邱杨“翎客航天”,意为连接太空与地球。三个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能否真正连接梦想与现实,闯出一片天地?我们拭目以待。“3、2、1!点火!”轰地一声巨响后,一枚约长2.8米,重50千克的火箭吐着火龙钻入云层,冲上了4000

0评论2024-01-2473

要为胜利找方法
17岁那年,王亚平极力为高考做复习准备,突然听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来他们学校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人数很少,竞争万分激烈。王亚平的体育成绩相当好,同学紛纷鼓励她去试试。当初王亚平不想去,在几个同学的鼓舞下,她最终消除顾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参加

0评论2024-01-2447

小举动赢得大成就
小举动赢得大成就    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曾经令世人折服。当由前苏联研究制造的载人航天飞船首次遨游太空之后,无论是当时到太空遨游的航天飞船“东方1号”,还是当时乘坐“东方1号”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的飞行员加加林的名字

0评论2024-01-2445

极度安静,也是一种折磨
美国南明尼亚波利斯有这样一间无声实验室,它以玻璃纤维隔音棉、双层绝缘钢墙及混凝土建成。在这间实验室里面,99。99%的声音都能被吸收掉,因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列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使用该无声室的机构遍及全美,包括美国太空总署(N

0评论2024-01-2347

杨利伟:一飞冲天 千年梦圆
2003年金秋,他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国家授予他“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随着他的成功返航,全世界也为之瞩目,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0评论2024-01-2354

成功,需要气质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需要有一种气质。比如李斌。有一次我们到戈壁沙漠徒步,3天走了120千米,因为器材太重,我们找车拉器材,自己只背水。但李斌不仅把所有的装备都背着,还额外装了5块板砖,每块板砖的重量接近两千克。结果,他背着近30千克重的装备,最

0评论2024-01-2346

景海鹏:心态清零三上太空
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航天员景海鹏三上太空,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而成就他的是他的清零心态。他说:“我还没有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拍够呢。”航天员是风险非常高的职业,所以有个行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去

0评论2024-01-2255

孙悟空大战太空武器
2050年的农历六月十五的中午,天气异常炎热,温度已经超过45度了,你想嘛,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严重,极端天气自然越来越严重!中国中部一片原始森林里,突然爆发惊天巨响,一片巨石轰然炸裂,炫目白光之中,不明物体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周边山

0评论2024-0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