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最后一只猫

2024-01-21 22:47410

我们家的最后一只猫也是纯黑的,样子和以前几只没啥区别,只是更懒,懒得捉老鼠不说,还偷吃饭菜馍馍。一家人都讨厌它。小时候它最爱跳到人怀里让人抚摸,小妹燕子整天抱着它玩。它是小妹有数的几件玩具中的一个,摆家家时当玩具一样将它摆放在一个地方,它便一动不动,眼睛跟着小妹转来转去,直到它被摆放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很听话地卧在那里。

后来小妹长大了没了玩兴,黑猫也变得不听话,有时一跃跳到谁怀里,马上被一把拨拉下去,在地上挡脚了,也会不轻不重挨上一下。我们似乎对它失去了耐心,那段日子家里正好出了几件让人烦心的事。我已记不清是些什么事。反正,有段日子生活对我们不好,我们也没更多的心力去关照家畜们。似乎我们成了一个周转站,生活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给身边事物的关爱就会多一点。我们没能像积蓄粮食一样在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以便生活中没这些东西时,我们仍能节俭地给予。那些年月我们一直都没积蓄下足够的粮食。贫穷太漫长了。

黑猫在家里呆得无趣,便常出去,有时在院墙上跑来跑去,还爬到树上捉鸟,却从未见捉到一只。它捉鸟时那副认真劲让人好笑,身子贴着树干,极轻极缓地往上爬,连气都不出。可是,不管它的动作多轻巧无声,总是爬到离鸟一米多远处,鸟便扑地飞走了。黑猫朝天上望一阵,无奈地跳下树来。

以后它便不常回家了。我们不知道它在外面干些啥,村里几户人家夜里丢了鸡,有人看见是我们家黑猫吃的,到家里来找猫。

它已经几个月没回家,早变成野猫了。父亲说。

野了也是你们家的。你要这么推辞,下次碰见了我可要往死里打,来人气哼哼地走了。我们家的鸡却一只没丢过。黑猫也没再露面,我们以为它已经被人打死了。

又过了几个月,秋收刚结束,一天夜里,我听见猫在房顶上叫,不停地叫。还听见猫在房上来回跑动。我披了件衣服出去,叫了一声,见黑猫站在房檐上,头探下来对着我直叫。我不知道出了啥事,它急声急气地要告诉我什么。我喊了几声,想让它下来。它不下来,只对着我叫。我有点冷,进屋睡觉去了。

钻进被窝我又听见猫叫了一阵,嗓子哑哑的。接着猫的蹄声踩过房顶,然后听见它跳到房边的草堆上,再没有声音了。

第二年,也是秋天,我在南梁地上割苞谷杆。十几天前就已掰完苞米,今年比去年少收了两马车棒子,我们有点生气,就把那片苞谷杆扔在南梁上半个月没去理识。

别人家的苞谷杆早砍回来码上草垛。地里已开始放牲口。我们也觉得没理由跟苞谷杆过不去。它们已经枯死。掰完棒子的苞谷杆,就像一群衣衫破烂的穷叫花子站在秋风里。

不论收多收少,秋天的田野都叫人有种莫名的伤心,仿佛看见多少年后的自己,枯枯抖抖站在秋风里。多少个秋天的收获之后,人成了自己的最后一茬作物。

一个动物在苞谷地迅跑,带响一片苞谷叶。我直起身,以为是一条狗或一只狐狸,提着镰刀悄悄等候它跑近。

它在距我四五米处窜出苞谷地。是一只黑猫。我喊了一声,它停住,回头望着我。是我们家那只黑猫,它也认出我了,转过身朝我走了两步,又犹疑地停住。我叫了几声,想让它过来。它只是望着我,咪咪地叫。我走到马车旁,从布包里取出馍馍,掰了一块扔给黑猫,它本能地前扑了一步,两只前爪抱住馍馍,用嘴啃了一小块,又抬头望着我。我叫着它朝前走了两步,它警觉地后退了三步,像是猜出我要抓住它。我再朝它走,它仍退。相距三四步时,猫突然做出一副很厉害的表情,喵喵尖叫两声,一转身窜进苞谷地跑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提在手中的镰刀。黑猫刚才一直盯着我的手,它显然不信任我了。钻进苞谷地的一瞬我发现它的一条后腿有点瘸。肯定被人打的。这次相遇使它对我们最后的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从此它将成为一只死心塌地的野猫,越来越远地离开这个村子。它知道它在村里干的那些事。村里人不会饶它。

意林札记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看刘亮程的《最后一只猫》,再体会他的这句话,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他对于生命本体的感知和体验,对于所有生命平等的认知和对所有生灵的尊敬。草木有情,万物有情,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当我们习惯对周遭的一切冷眼相对的时候,也许,他们也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冷冷地看着我们。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舒黑娃
舒黑娃是我大伯的大儿子的大儿子,而我呢,是我大伯隔着六个姊妹的最小的弟弟的最小的儿子。若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他比我早二十五年左右,但好在中国的农村不论这个,只论辈分,我比他高一辈,所以他还得叫我陆老子(六叔)。说来也巧,不管是以前在县城读

0评论2024-01-2232

凋谢的君子兰
那个年代,治平路还是土木结构建筑。189号楼上楼下一户隔成进深10来米的两家。右边是饮食合作商店。左边是偷偷摸摸卖钢针洋棉线的“个体户”文启玉文老太婆。个体户的二儿子银纯昶是街坊夸的英俊青年、女同学称的君子兰;他确实也是省重点峨嵋中学高61

0评论2024-01-2249

她们是母亲
青海平安县寺台乡窑洞村王生花有两个小孩,丈夫中风后,全家的担子便压在她一人肩上。家里原有两头骡子,卖了一头,换回600块钱,给丈夫看病。丈夫的病情刚有好转,另一头骡子却丢了。王生花饭也没吃,就钻进大山去找。“一定要去找骡子吗?”王生花说:

0评论2024-01-2233

其啸也歌
夜深二更,山梁上忽然刮起嗖嗖凉风,燥热的三伏被吹得荡然无存。 几朵乌云笼罩山顶,乌云与山峦狼狈为奸,把原野鼓捣得黑糊糊的。虽然能够感知月亮的方位,却看不到月亮的倩影,可谓是谷深风啸、夜色朦胧。隐约可见的星星,眨巴着困乏的眼睛,如同牛更生一般

0评论2024-01-1934

爱在玉米成熟时
我的头发的确是有点长了,可是我妈一天之中已经骂了八次要我去理发,还是有点夸张了。更年期吧,都这样——这话要是让我妈听见保证她会提着厨房里剪鱼的大剪刀,趁我睡着时把我的头发剪得寸草不剩。我不想理发的原因很简单,我听说隔

0评论2024-01-1837

山寨神话
从前有座大山叫终山,大山深处有个山寨叫瓦罐寨。瓦罐寨有500来户人家,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没出过山,伴着梯田、林溪度过了一生。瓦罐寨寨南有座山神庙,天冷时,一些老人、闲汉喜欢挤到庙南墙的墙根那儿吹牛聊天,晒晒太阳。 这年阳历12月初的一天上午,

0评论2024-01-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