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85岁的李嘉诚仍在奋斗

2024-01-21 21:45480

85岁的华人首富步履匆匆走进了会议室,随即和善地来到房间里每个人的面前,握手、打招呼、交换名片,他有些多余地自我介绍——“李嘉诚”。

2013年他以31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但是礼貌和笑容难掩这位老人的焦虑。还没有等到我们发问,他就用“天方夜谭”来回应关于他看空香港和内地的传闻——他的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两地的大笔固定资产。

这里是李嘉诚王国的中心——长江集团70层顶楼。从他的办公室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维多利亚港景色尽览无遗,让人心旷神怡。但几个月前,李嘉诚看到的是楼下密集的示威人群——香港葵涌货柜港口的码头工人正在抗议长期得不到加薪。他的头像被制作成魔鬼样子,有人甚至为他做“招魂”仪式。工人们的诉求看起来找错了对象,他们是外派工人,不是和黄码头集团直接雇佣的对象,但他们依旧认为李嘉诚是一切苦难的制造者,甚至去深水湾李嘉诚私人住宅前抗议。这种局面显然不是对立双方要看到的,外派制度在香港并不是只有李嘉诚的公司在使用,但他受到的攻击最多。从欧洲到南美,都有和记黄埔的码头业务,但香港的机械化率最低。当传统行业遭遇科技浪潮,这注定了一种无奈的结局。

当李嘉诚遭遇“李家城”

这是一个充满了香港特色的悖论——人们开始不喜欢李嘉诚从这片土地上获得财富,但当他卖掉资产时,又引起外界批评,甚至会上升到“爱国爱港”的意识形态争论上。一个企业家的商业决定被人为蒙上了不同面纱。

码头工人抗议之后,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不断出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百佳超市是第一个被抛售的项目,拟售价40亿美元。它占据了香港超市份额的三成(后取消)。自此之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先后卖出上海的写字楼东方汇经OFC(40亿人民币)和广州大型商场西城都荟广场(26亿人民币)。接下来,一直作为公司稳定“现金奶牛”的香港电灯也要被分拆出售,位于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出售。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和记黄埔又卖掉了香港两处豪宅物业(近13亿港元)。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微博上发言提醒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房产,这是一个信号,希望投资人小心。”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收购,涉及能源、电讯等多个领域。据《南方周末》报道: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作为香港乃至华商的标杆性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他的一系列行为被很多人解读为看空大陆和香港市场。

去年香港疯传一篇据说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文中不无讽刺地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许知远是中国最优秀的传媒人之一,曾经参与了李嘉诚传记的写作。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回归谈判前,英国人垄断着政治权力,商业几乎是华人自我证明的唯一方法。李嘉诚的崛起是香港主体意识苏醒的象征,所以香港人视他为英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全部秩序开始重建,李嘉诚没变。但整个社会情绪改变了。公众认为官商勾结造成了经济不平等。也是一股巨大的保守力量,阻碍了进步的政治与社会观。这其中既有李嘉诚与其公司自身的问题(他们自身的巨大规模就已是一种巨大压迫,在很多时候,生意的手法也遭人诟病),但他也经常成为这种无处释放的愤怒的宣泄对象。更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尚未找到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秩序。超级富豪的故事和观点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隐匿在他们背后的那张经济和政治的巨幅蓝图却往往被人忽视。

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李嘉诚,超出同辈顶级富豪,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国际视野有很大关系,他有很多犹太朋友。对犹太人的理念相当认同。

财富的意义

每一年的6月,李嘉诚都会到汕头大学做毕业演讲,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一项安排。外界也能从他的演讲内容中了解到他的思想。有一次为了参加毕业典礼,李嘉诚推迟了一笔几十亿美元合同的签订。

在去年的演讲中他分享了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在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也许是看到香港社会仇富心态的累积,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这一代年轻人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社会不平等的恶化。他说:“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标准。恻隐足以为仁,但仁不止于恻隐。有能力的人,要主动积极。推进社会的幸福、改善和进步。这是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对社会的投资,帮助和激励别人同时能丰盛自己的人生。”

李嘉诚至今每年都只从公司领取5000港元的薪酬,他称这是一种自我激励。在财富的处理上,李嘉诚并不吝啬,在去年的财产分割计划中,他把1/3的财产都捐献给了“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现已达到830亿港元。

和西方很多同类型基金会不同,李嘉诚基金会只有一个捐赠者,而且他注入的都是交完税后的资金,基金会将会把八成资金用于大中华地区。

在许知远眼中,李嘉诚和洛克菲勒那一代美国资本家有很大相似性。不管是清教徒还是中国传统,节俭都是一种美德。李这一代人还是老派人物。都具有某种道德上的审慎。况且,炫耀性的消费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人生意义。他需要从别的方面来寻找。

李嘉诚依然坚持一周工作5天,尽管安排了财富分割,但他没有退出工作。现在有两百多名长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他说:“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对于他这样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来说,工作带给他的存在感不是其他事情所能替代的,总会有陌生的事物来刺激他。杰出的企业家与艺术家都是终身的职业。全世界都是如此,默多克也没退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打工皇帝”——霍建宁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名人故事“打工皇帝”——霍建宁 霍建宁,香港人。1952年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美留学,取得专业会计师资格。1979年在美国留学归来后,被李嘉诚收归长江实业集团,出任会计主

0评论2024-01-26243

李嘉诚的贫富人生观
李嘉诚坦白地说,我爱当我自己!他对爱的另一种理解很独到,贫穷时对别人好,以全身心的努力获取最少收益,以毫无怨言的奉献投入最大精力,以完美敬业的态度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人富有时,就不能这样了,而是要对自己好,拿钱买最好的服务、最优的

0评论2024-01-2577

李嘉诚投保
李嘉诚难得清闲,正在家里煮咖啡,准备喝完后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就在这个时候,三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三个不错的朋友向他推销保险,名目不同,内容却差不多。李嘉诚同意约见,但每个人只给五分钟时间。三个人同时来了,李嘉诚看看咖啡还没有开,就坐下来让三

0评论2024-01-2579

李嘉诚:不被逆转的神话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对少年李嘉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李嘉诚的许多优秀品德就是在这深厚的家学中得到了培养。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知识决定命运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

0评论2024-01-2581

李嘉诚把90%的智慧用在哪里
我很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最近我看了全球十大富豪、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有关资料,我对他如何运用90%的智慧,既感慨又感悟,更敬佩!90%的时间考虑失败。记者采访李嘉诚:“您是怎样从塑料大王逐步成为地产大王,进而成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回答:“

0评论2024-01-2565

华人世界的骄傲——李嘉诚
华人世界的骄傲——李嘉诚财富档案香港地产业巨子李嘉诚经营业务包括:地产、酒店、石油、货柜码头,任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国际城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荣登1999年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世界十大富豪榜,连续六

0评论2024-01-2587

超人李嘉诚
超人李嘉诚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父亲生了病,

0评论2024-01-2482

李嘉诚的风险投资——投资不是投机
李嘉诚的风险投资——投资不是投机故事精粹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大商人,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以188亿美元的资产跃居第十位。1966年底,低迷了近两年的香港房地产业开始复苏。但也在此时,香港出现了移民大潮,移民者大多是有钱有势的人

0评论2024-01-2439

李嘉诚最精辟的一句话经典语录
1。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多花点儿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2。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

0评论2024-01-2468

财富就在自己脑子里
财富就在自己脑子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财富就在自己的脑子里”的说法,似乎您一下子接受不了,或者“懵圈”了,但这不要紧。您可能承认“世界上的所有富翁都是智慧的高手”的现实;您也可能承认,多数人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吃饭,只有少数人甚

0评论2024-01-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