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我心中的少林

2024-01-21 21:11480

我从小跟着家人在一块儿生活,父母、爷爷、奶奶都信佛。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磕头,家里还有佛教的书籍和佛像。接触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当时的皖北农村,说书的很多,说书人经常会说到出家人的生活,我就想,长大了能不能我也去出家当和尚,像说书人说的那样,过着惬意的生活,云来雾去,像神仙一般。

父亲当时在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工作,母亲一人在家带着五个孩子务农。我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1981年我16岁,过完年之后趁着家人外出的时候,拿了点钱,拿了几件衣服就直奔少林寺。

我从小向往两个地方,一个是五台山,一个是少林寺。我想,我先去少林寺,如果少林寺不收我的话,再去五台山。

几经周折,我找到了当年的住持行正长老。他问我来干什么,我说我想出家,想学武术。那时候,我还真不知道别的理由呢。

老方丈简单地问了一些家庭情况,我对他说,家里人都是烧香、吃斋的。他又问我会干什么?我说农村出来的,什么活都会干,也不怕吃苦。他听了,点点头,说我“很有佛缘”,就同意接收我这个弟子,但要我回家去开介绍信。

家里人当然都反对,父母找来村里很有威望的长辈们对我轮流劝说。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说动我,后来父母看我真是铁了心,最终还是答应了。

当年的少林寺,刚经历十年浩劫,曾经的皇家寺院早已风光不再,佛堂破败,僧众离散,香火几乎断绝。许多人以为我当年出家是为了在寺院里能吃饱饭,其实,当时寺院的生活,比起老家差远了,更与我心目中的形象相差甚远。但即便如此,我总能感觉到,少林寺的灵气还在。

我的皈依仪式,是在方丈室后面的立雪亭举行的。

立雪亭,也叫达摩亭,内供木质佛龛,中悬一匾,为清朝乾隆御笔,写有“雪印心珠”四个字。也许是因缘殊胜之故,当时正逢白马寺海法大和尚来少林寺。海法法师做了我的引礼师,行正法师做

了我的剃度师。

白马寺是佛教传人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寺院,中国两座名寺的住持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举行皈依仪式,很不多见。这不仅是一种缘分,还是一种寄托,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在仪式上,行正大和尚正式收我为徒,赐法号永信。

当时那种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那种对先祖发自内心的崇拜敬仰,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寺庙里,我做饭、放牛、种地、挑大粪、当保管……我的勤奋、好学,很快得到了几位老和尚的赞许,更是获得行正住持的喜爱。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慢慢感悟到了自己出家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解决个人何处来何处去的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出家,来验证自己的人生。所以,僧人要看破生死关,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够成就大事业,才能够了脱生死,才能解决人生的最根本问题。

所谓“了生”,不是让我们了结人生,而是让我们要明了人生,明了做人一辈子是怎么回事,明了做人的道理。所谓“脱死”,不是说不死,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自然现象。佛法要我们不怕死。

除了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外,在成为少林寺的住持之后,我还必须考虑整个少林寺的生死问题。当时的少林寺,生存环境艰难,没有山林,没有土地,除了围墙以内的寺院,就剩下围墙以外的28亩山地,而这28亩地根本养活不了少林寺的僧众。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模式:在当下的现实格局中,如何更有效地弘法利生、光大传承。换句话说,少林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哪里?这才是我的着眼点。少林寺是中国当代佛教的个案,少林寺的模式针对的是少林寺,很有典型性。我经常说少林功夫的境界是“身动心不动”,扩而大之,我们谋生的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但少林寺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变,我们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坚定,因为少林寺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体证到佛陀教法的永恒生命力,这就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让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在我们手中衰败,那才是对人类的犯罪,更不是我们的初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位记者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这位记者在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朋友中我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在我很小的时候

0评论2024-01-2570

别人的错
少林寺里,一位小和尚常被师兄弟们欺负,终于有一次,他与师兄弟们大闹了一场,被师父赶出了少林寺。小和尚无法理解师兄弟们为什么老是欺负他,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师父总是偏袒他们。离开少林寺后,小和尚万念俱灰,什么事也不想做,成天在野外胡乱游荡,就这样

0评论2024-01-2341

欠爹的一场电影
1982年冬,父亲的病愈发严重。那时我已经是个有4年服役期的老兵,是图书室的管理员。家里窘到极处时,父母想到了我,想到了部队的医院。于是,我请假回家去接父亲。在最初的半个月,因为医院比较暖和,他的精神好转,病似乎轻了。那半个月的时光,是我这

0评论2024-01-2337

让你的镜头里有母亲
60岁的母亲从老家来帮我带孩子已经快两年了,几乎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会带上宝贝女儿去逛公园。女儿天性活泼,公园里玩的东西又多,我和妻子轮换着给不满两岁的女儿照相,常常是忙得不亦乐乎,生怕错过女儿难得的笑脸、俏皮的动作以及公园里的自然风光、人

0评论2024-01-2232

王宝强:我出身贫贱,但并不懦弱
这世上,比所有人瞧不起你更难受的滋味,就是所有人同情你。唐仁(王宝强饰)最近,王宝强离婚成了爆炸性的舆论热点,多年打拼成流水,一片痴心空错付,你是否也对这个憨厚朴实的农村小子产生了一丝心疼?然而,心疼亦或是同情,他都不需要。从一个世代务农的

0评论2024-01-2155

历史真有洪熙官其人吗?他的妻子和儿子分别
洪熙官算是一个极为著名的人物,因为各种以他为故事猪脚的电影电视剧的出现,在现代社会,洪熙官也算是一个世人共知的人。早些年,关于这一类民间英雄的电影电视剧,极受观众追捧,所以洪熙官和方世玉等人,都是电影电视剧的热门人物。许多电影公司,都竞相投

0评论2024-01-20104

做一只温顺的羔羊
张海亮小时候看电影少林寺,看出一个泼天大愿来。当然,这泼天大愿搁别人眼里是很可笑的,张海亮却不这么认为,别人看了少林寺的愿望大都是要成为觉远那样一身侠义行走江湖的豪客,张海亮呢,他的泼天大愿居然是呵呵,先允许我先窃笑一回吧,他的泼天大愿居然

0评论2024-01-2030

暗镖
潘亮是一个镖师,此次他送的镖,是朝廷将军程廉卫临终所托。程廉卫感念少林寺教授自己武艺,特意定制了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像,赠送给少林寺以图报恩。玉佛就在背上的包袱里,这一路上,潘亮都感到自己的身后隐隐约约有不少江湖人士跟着,看来这趟镖真是凶多吉少

0评论2024-01-2054

李连杰的“后悔”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一角钱的票价,票房竟然过亿。年仅17岁、初登银幕的男主角李连杰声名鹊起,一炮而红。他出演的觉远和尚机智英武、武艺高强,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许多男孩子剃了光头,心怀武侠梦,去少林寺学习

0评论2024-01-2051

林清玄与古龙“决战”
古龙,一代武侠宗师,自幼“落拓江湖载酒行”,义气为先,天地间一妙人。林清玄,散文大家,一派仙风道骨,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自嘲长得像《功夫》里的“火云邪神”。林清玄与古龙,亦“敌”亦友。这才有了两人的“决战”。当年,林清玄是报社副刊编辑,

0评论2024-01-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