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古典哲学的创立者——康德

2024-01-21 20:57940

在中外着名的哲学家中,康德可能是一个最为单调刻板的人。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着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惟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着《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在做家庭教师期间,他发表了第一本着作《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内容是关于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经过5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了哥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

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3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任助教期间,康德开始经常发表着作。他的论题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美学、神学甚至到巫术应有尽有,但贯穿其中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是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康德的着述和讲课使他被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哥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着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而在此期间他拒绝了哥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哥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10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着作,就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这两大假说从物质自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解释自然现象,摒弃了神学创世说和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观点,因此恩格斯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

在“批判时期”,康德对他以前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及以休谟为代表的怀疑主义进行了批判。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着。恰如康德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样,这本洋洋数十万言的大作非常晦涩难懂。一个读者对康德抱怨说:“读你的书十个指头都不够用,因为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手指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指头用完了,一句话还没有读完!”但是艰深的语句掩不住思想的光辉,康德哲学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成了哲学领域内“哥白尼式的革命”。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两部着作。三部着作的相继间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

由于推翻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形而上学体系,由于开拓了从主客体关系去探讨哲学根本问题的新方向,由于提出了以“二律背反”为核心的消极辩证法,康德的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作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

德国大诗人海涅说过:“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但是,康德是一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传奇人物。他一生没有出过远门,思考的范围却横跨宇宙。据说他在每天一成不变的散步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火花。

康德生活刻板,而且活了80岁,但一辈子没有过女人,这使有些人开始怀疑他是否是同性恋者。其实康德曾经两次想向两个女子求婚,但哲学家的天性使他考虑得太长久了。一次是女的嫁了个比较果敢的人。另一次是,在他下定决心之前,那位女士已经离开了。康德本人说,当我想要女人时,我养她不起;当我养得起女人时,我不再需要女人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饮料大王伍德鲁夫
饮料大王伍德鲁夫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一家药店。老板约翰·庞巴顿是个业余药剂师,闲来总好摆弄实验用的玻璃器皿和各种药水,希望能发明一点新药剂。头疼病是当叫人们常犯的一种疾病,他便着力于头疼药水的研究。他发现古柯树叶和可

0评论2024-01-2457

守时是一种美德
守时是一种美德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他认为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1779年,他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

0评论2024-01-2455

守时就是信誉
守时就是信誉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时之前到达。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附近还

0评论2024-01-2475

不明智的生气
池塘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它和常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是好朋友。有一年大旱,池塘干涸了,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找来一根树枝,让乌龟咬着中间部位,它俩则各衔住一头。起飞前,它们再三叮嘱乌龟

0评论2024-01-2336

所谓更牛,就是换个方式受罪
网上风靡一张课程表,精确到分,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我将这张表放到部门QQ群里,一个年轻的女同事马上回应说,这怎么能做到呢?睡眠时间都不够,人又不是机器。其他人没有回复,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想法。我这样回复:正因为少数人受得了,他们成了牛

0评论2024-01-2354

每天,都该为自己设一些有意义的“雷打不动
本来想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两三千字,以表达我的观点,但因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0点30分,规定自己睡前冥想静坐,11点前休息,以保证早上5点起床。想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先生的故事,觉得任何事,若想见到成效,就非得为它设定“雷打不动”的时间。集

0评论2024-01-2349

什么是圣洁
一次上课讨论圣洁,一个同学说:“什么是圣洁?我不杀人,不放火,也不与人争吵;我每天都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争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我觉得这就是圣洁。”大家哄堂大笑。随后,老师没有评价,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圣徒安东尼苦修一段

0评论2024-01-2244

康德违约
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一生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不外乎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简单的学者生活,就像一台机器一样精准,从未有过什么变化。每天下午3点半

0评论2024-01-2153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

0评论2024-01-2166

哲学家康德守时的故事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威廉回信表示热烈的欢迎。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珀芬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

0评论2024-0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