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街拍鼻祖:“别把时尚当回事儿”

2024-01-21 20:52550

如果你走在纽约街头,看到一个身穿蓝色褂子的老头儿对你举起相机,他的旁边还支着一辆自行车,那么请你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因为你已经进入了“街拍鼻祖”比尔·卡宁汉的镜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卡宁汉就这样流连在纽约街头,用相机记录着时尚的演变。他在《纽约时报》上开辟的专栏成为人们打量这个时尚之都的重要窗口。半个世纪的守候,也让卡宁汉本人变成了纽约一个不可或缺的时尚符号。

最好的时装秀永远在街头

1929年3月13日,比尔·卡宁汉出生在美国波士顿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在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从小就对服装有着特别的偏爱,对一些时尚细节尤其敏感。全家人一起去新罕布什尔州滑雪时,小卡宁汉就开始用相机拍摄游客们的奇装异服了。

1948年,刚刚在哈佛大学念了一个学期的卡宁汉决定辍学,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适合正统教育。搬到纽约后,他先住在叔叔家里,1949年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制帽店。可店铺入不敷出,他不得不去高档时装店切兹尼农当理货员。在那儿,他遇到了许多知名女性,包括未来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

朝鲜战争期间,卡宁汉应征入伍。回国后,他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时尚撰稿人,并前瞻性地将当时刚露头角的突尼斯设计师阿瑟丁·阿拉亚和法国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介绍给美国人。此后他又先后在《女装日报》、《细节》等媒体工作过,最后来到《纽约时报》。

1966年,一位摄影师送给卡宁汉一部奥林巴斯Pen系列相机。当时,大部分相机价格昂贵、机身沉重,普通人想随时拍下影像根本不可能,但这款相机却赋予了人们这种自由。一拿到这个新玩意,卡宁汉就开始游走在纽约街头,捕捉行人着装中的时尚元素——他的街拍生涯自此起步。他说:“最好的时装秀绝对是在街头,从来如此,永远如此!”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馆馆长哈罗德·柯达评价说:“街头时尚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卡宁汉正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鼻祖!”

1978年12月的一天,卡宁汉走在街头,一件海狸皮大衣吸引了他的注意:衣服设计简洁漂亮,肩部剪裁更是点睛之笔。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连拍数张,根本没有注意到穿大衣的女士是谁。直到他发现许多路人对她驻足侧目,才猛然意识到此人正是昔日的好莱坞巨星格丽泰·嘉宝。卡宁汉还在街头拍到过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惠特尼、著名影星法拉·福塞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等。有意思的是,由于卡宁汉不看电视,也不进影院,很多名人他并不认识。“我更关注衣服,而不是名人。”

用镜头过滤浮华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卡宁汉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街头度过的。他清晨即起,然后骑车来到57街和第五大道附近,捕捉过往行人的装束。不管你是曼哈顿上东区的有钱人、欧洲皇室,还是街头黑帮、朋客、易装癖者,甚至贩夫走卒,只要你的着装有个性,他都乐意捕捉。他的镜头中也有常客,其中不乏普通人,例如纽约中城的一位行政秘书路易丝·道科特就连续25年进入卡宁汉的镜头。“她的衣着极其前卫。有一次,她穿了件有四条袖子的外套!”

上世纪80年代,卡宁汉在《纽约时报》有“街头时尚”、“晚会时光”两个专栏,前者用街拍作品讲述纽约街头的时尚故事,后者则用相机记录纽约社交界的风云。在他的镜头里,只有时尚,没有高低贵贱。有一次,卡宁汉去拍摄时尚大牌迪奥的发布会,法国影星凯瑟琳·德纳芙一现身,记者们的闪光灯就闪个不停,卡宁汉却无动于衷:“她的衣服缺乏个性,不值得一拍。”在他看来,雨雪等恶劣天气是拍摄的好时机,因为“再衣冠楚楚的人物也得现出原形”。

作为大牌的时尚摄影师,卡宁汉每年都会参加纽约和巴黎的时装展,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街拍,因为“你可以找到在时装发布会上找不到的答案”。“如果你只关注时装展上的设计师,你看到的只是时尚的一个方面。你还需要了解街头时尚和晚会时尚,才能得到人们穿衣潮流的完整画面。”

专业上的出类拔萃以及个性上的谦和,让卡宁汉和许多名人成了朋友。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杰奎琳为出席葬礼买了一件迪奥的衣服,颜色却不合适,专门找卡宁汉将其染成了黑色;“慈善女王”布鲁克·阿斯特庆祝100岁生日时,卡宁汉是唯一受到邀请的媒体人士。

时尚圈的苦行僧

虽然在时尚圈赫赫有名,卡宁汉却依然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他住在卡内基大厅公寓一套很小的房间里,这里曾是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但他们都先后搬走了,卡宁汉却在这儿住了60多年。屋里没有厨房,甚至连桌椅也没有,洗手间在走廊尽头,是与别人合用的。卡宁汉屋里的“家具”就是众多金属档案柜,里面放满了他几十年来拍摄的胶片。

虽然整天拍别人的漂亮衣服,卡宁汉的衣服却少得可怜,最多时只有四件外套。他常年穿的蓝色夹克原本是巴黎清洁工的制服,是他在巴黎出差时买的,这也正象征着他的哲学——“衣服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借助的盔甲”。

现在,他用的是一台老式的尼康相机,背带上已经粘满了胶带。他骑的自行车是第29辆,前28辆都是被偷走的。雨天时他会在自行车上罩一件雨披,上面同样粘满了胶带。

去巴黎报道时装展,别的记者都会住在市中心的豪华酒店里,卡宁汉则通过邮寄明信片预订郊外连电话都没有的小旅馆,然后乘地铁去时装展现场。他也从不接受赞助,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独立性。“如果你不从他们那儿拿钱,就没人对你指手画脚。”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伯道夫·古德曼高档百货一直想用卡宁汉的作品装饰橱窗,为此他们做了十年的说服工作。伯道夫的总裁拿卡宁汉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我想向他表示一下谢意,于是送了他很小一盒巧克力,没想到两天后他亲自给我送回来了。”

2008年,卡宁汉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在颁奖典礼上,他依旧穿着日常的蓝色工作服,在人群中伺机拍照。面对荣誉与赞誉,卡宁汉总说:“我不是一位摄影师,更称不上艺术家,只不过喜欢服装,捕捉我看到的东西罢了。”2010年,制片人里查德·普莱斯拍摄了纪录片《比尔·卡宁汉的纽约》。普莱斯曾给卡宁汉当过助理,为了说服他站在摄像机前,普莱斯花了整整八年时间。

有人形容卡宁汉为“时尚苦行僧”,“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时尚圈,却没有成为它的一员”。他的老东家《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他像一位人类学家一样,忠实记录了纽约时尚、社会与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拍摄对象的热情以及简单的生活方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启发!”而卡宁汉自己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则是:“别把时尚当回事儿,不然你就掉进富人的陷阱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张爱玲的时尚
上世纪90年代末,“张爱玲热”悄然兴起,并带起一股老上海怀旧风;张爱玲的一切,从穿旗袍到喝咖啡、看电影的嗜好,仿佛化作了时尚迷的“怀旧圣经”、学者诠释老上海的文化符号。在那个旧传统与新时尚交替的当口,张爱玲表现出来的时尚似乎在那个时代显得另

0评论2024-01-2571

世纪时尚女王——可可·夏奈尔
世纪时尚女王——可可·夏奈尔财富档案可可·夏奈尔是著名的时尚女王,20世纪最重要的服装设计师,永久性创造了妇女时尚的新纪元,著名品牌“夏奈尔5号”香水的开创者,在欧美,拥有典雅的夏奈尔时装,不仅曾是很多上班族女性的首选,也是总统夫人和明星名

0评论2024-01-2593

“两面”店
“两面”店这家服装店,前面是马路,后面是停车场。店主是位长得十分精致的女人,她在店的前后都开了门。前面的橱窗里展示的都是超短裙、露脐装之类的服装,前卫且时尚。而后面的橱窗里,展示的是棉质的衬衫,以及中规中矩的中式衣裙等服装。这是一家有些奇怪

0评论2024-01-2557

陈道明:男人的时尚是做宅男
陈道明:男人的时尚是做宅男作者:沈丽陈道明对于家庭和婚姻的忠贞及守护有口皆碑。身为著名演员,结婚30多年,他从未传过绯闻,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社会里,他却过着一种古典的生活。他最大的乐趣是待在家里,并始终坚信,男人的时尚就是做宅男……家务是打发

0评论2024-01-2489

29个不必在乎
1、放弃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

0评论2024-01-2447

潮男送外卖,猪扒和时尚同行
潮男送外卖,猪扒和时尚同行毕业了,我们送外卖陈亮是广东湛江人,和许许多多的高校生一样,他揣着无比绚烂的梦进入大学校园,毕业之际,金融危机来了,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次来到人才市场门口的陈亮都被拥挤的人流给吓坏了,“那哪里是人才市场?

0评论2024-01-2445

魏晋流行发型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成为时尚?
《凤求凰》是人气很旺的古言小说,拥有很大的粉丝群。这么一个大IP拍摄电视剧,可谓未播先火。但是从目前来看,不是粉红,而是黑红。不管是原著粉,还是路人看了流出的剧照,都纷纷吐槽。而其中处于吐槽浪尖的,就是关晓彤饰演的女主角的发型。这种造型大家

0评论2024-01-2370

真情戒指
这天下午,宋晓红下班有点晚,急匆匆地回家时,她发现有个年轻男人正亦步亦趋地紧跟着她。回住处必须经过一条僻静的小路,宋晓红有点紧张,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不料那个年轻男人也加快了脚步。宋晓红心思一转,停住了脚步,那男人犹豫了一下,显然是不知该往

0评论2024-01-2251

从露天修鞋匠到时尚的“鞋子医院”
时尚修鞋匠也能月入十几万,你相信吗?在深圳,一个叫张秩凡的大学生一直在构想,如何将修鞋这个被世俗认为“低贱”的行当做成一项大事业。他费尽心思,几经考察调研,终于想出一个为世人称绝的招数:将小小修鞋铺创办成一家“仙履医院”……几年间,他不仅将

0评论2024-01-2264

青年开始沙粒化
青年在哪里呢,我感到惶然。我看到了年轻人,但我不肯定这就是青年。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的青年,是与新文化、社会思潮、社会行动力、社会理想与抱负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是与初升之阳、朝气蓬勃的意象相连,与国运民瘼同在的人群。“五四”之所以标记为青年节,

0评论2024-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