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潘安送棒槌

2024-01-21 18:46370

在武陟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潘安送棒槌——要厚礼”,意思是说送出的小,要回的大,用来形容得不偿失,沾小便宜吃大亏。据说,这句话来源于一个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

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公务之余,与妻子杨氏一道,自己动手,耕田种菜,养羊挤乳,贴补家用。百姓闻知,人人赞叹不已,都夸潘安是个大清官。

在潘安的榜样影响下,怀县的官吏绝大多数都是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但也避免不了还有那么几个“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害群之马,主管全县教育大权的县教谕钱百通就是其中最冒尖的一个。钱教谕年过四旬,面如玉琢,长须飘飘,道貌岸然,一派学者之风;但在内心,他却精于算计,善于敛财,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贪财鬼。

潘安听说钱教谕花钱阔绰,饮食讲究,于是对他实在放心不下,就多次派人对他所辖的县学的账目进行查验,结果都是笔笔清楚,件件相符,井井有条,分厘不差。潘安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就反复暗访,追根求源,终于抓住了钱教谕的狐狸尾巴。原来,钱教谕工于心计,手段巧妙,创造出了一条自以为毫不违法、合情合理的捞钱新路子。他对属下广结人缘,礼尚往来,普施恩惠,喜欢送礼。不过,他送的只是字画。他写的一笔好字,画的也能拿得出手,于是他就闻风打听,不失机会,红事送喜字,白事送挽联,庆寿送贺词,发家送中堂,用的笔墨纸砚全出于公家,自己一分钱也不用花,但是回礼红包次次不少,包包丰厚,全归了钱教谕本人。同时,钱教谕家中的喜事也接连不断,巧立名目,冠冕堂皇,每个月都要遇上两三起,属下人员只好争相登门庆贺,送上贺礼。有一次,钱教谕虽然不敢明里发请帖,却是暗地到处打招呼:“五日后是我最宠爱的三夫人二十大寿,略备薄酒,届时一定捧场赏光。”

潘安得知后,对于钱教谕无心公务、精心捞钱的行径深恶痛绝,经过深思熟虑,妥善安排,决定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断了他的这条财路,刹住他的这股歪风。

到了这一天,上至衙署书吏,下至教师生员,更有众多学生家长,凡是敬畏钱教谕权力或有求于钱教谕开恩办事的,全都争先恐后,登门贺喜。钱教谕家中宾客满座,贺礼成堆,礼桌前等候交付礼金的人们成群结队,水泄不通。钱教谕眼瞅着礼账上越来越多的钱财,高兴得心里乐开了花。

就在钱教谕挥手吩咐准备开席的时候,潘安领着一个老汉,推着一车棒槌来到了礼桌前面。潘安对钱教谕拱手说道:“你我同僚,理应贺喜,送钱太俗,送画太雅,而棒槌则是居家女人日常洗衣必用之物,送此最为适宜,礼轻意重,万望笑纳。”钱教谕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摸不清潘县令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好随口接道:“受此大礼,不胜荣幸,只不过家中女人用不了如此许多,实在有失美意。”潘安哈哈笑道:“这有何难?在场宾客众多,各家自有贤妻娇女,一人一个捎它回去,让她们与您家三夫人同喜!”潘县令话音刚落,众宾客立即蜂拥而上,将满车棒槌抢了个精光。众人手持棒槌,欣赏把玩,欢声笑语,非常兴奋。在满院欢笑声中,推车老汉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全场静默,众人愕然。潘安询问其故。老汉道:“满车棒槌精光,钱在何处?”潘安恼道:“如此小家子气,真是没见过世面,堂堂教谕官邸,岂能少了你的棒槌小钱。今日所收礼金,全付与你,也该足够,省得你败坏了今天的喜庆,玷污了官府的体面。”潘安怒气冲冲走到礼桌跟前,将所有礼钱用桌布包起,凶巴巴地塞到了老汉的怀里。老汉手捧布包,坐在地上还是不走。潘安问道:“是否嫌钱多了,认为是不义之财,不敢拿走?”老汉不语,只是点头。潘安肃然起敬,双手扶起老汉,面对众人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者不取不义之财,堪为官场楷模,我等自愧不如。既然如此,老者可在其中自己取够自家棒槌价钱,剩余之钱,教谕必定不会再收回去,与你这等小民争利,有失儒家斯文。我替你捐赠给县学公用,定称众人之心。”老汉磕头谢恩,推起空车,满意而去。众人细品潘县令话中有话,含义深刻,莫不点头叹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争相夸赞潘县令足智多谋,一心为公。钱教谕见到这个架势,赶紧随风转舵,满脸堆笑,高竖拇指,连夸上司决策英明。

潘县令送棒槌当贺礼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全县,老百姓普遍认为潘安送棒槌寓意深长,给了贪官污吏当头棒喝,怀县官场为之一清。从此以后,怀县的各级官吏在潘县令的威慑下,再也不敢巧立名目搜刮民财了,请客送礼开始绝迹。全县老百姓讴歌赞颂潘县令为官清正,“潘安送棒槌”这句话就作为历史典故流传了下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爱新觉罗氏的由来
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是爱新觉罗氏的第五代传人。其实真正姓爱新觉罗是从昌安开始。爱新觉罗氏是从觉罗氏中分离出来的。提起觉罗氏的来源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天神阿不卡有三个女儿,分别叫恩库伦、正库伦、佛库仑。三个仙女住在金碧辉煌的

0评论2024-01-25154

魏大娘走亲戚
魏大娘湖北某县人氏,能说会道,可惜嫁了个佃户人家,日子过的紧紧巴巴,当然也没什么好吹嘘的了。算命的说魏大娘命硬。生了有三个女儿,个个如花似玉。老大,老二嫁的人家都一般般,魏大娘一心希望老三嫁个有钱人,三女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找了邻县赵员外的大

0评论2024-01-2451

做家务
做家务“梆梆…梆梆梆…”一阵棒槌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抬眼一看壁钟,才早上六点。棒槌声是从楼上老吴家传来的。老吴是个局长,老婆陈姨是退休工人。有一个儿子在省城工作,刚结婚不久。他们家在凉台上建了个带搓衣板的水池,陈姨习惯用棒槌洗衣。陈姨退休后

0评论2024-01-2241

鸬鹚王
这年秋天,渔夫们决定来一场“赌鱼赛”,这乍一看吧,赌的是鱼,实则赌的是鸬鹚,比赛规则是:渔夫各放一只鸬鹚下水,以鸬鹚捕上来的鱼重量定输赢,从中选出一只鸬鹚王。鸬鹚,是渔夫们捕鱼最常见的“搭档”。毛角口的渔夫们,家家户户都喂养了鸬鹚。脖子上套

0评论2024-01-2255

消失的棒槌声
党策惠民,生活如蜜。就洗衣而言,从单杠洗衣机到双杠洗衣机,现在又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就连位居深山的故乡,家家户户都有了双杠洗衣机。乡邻们以前都是到村头井上挑水吃,现在家家户户把水引到了院里。妹妹家里还装修了卫生间,安上了热水器,条件一点儿也

0评论2024-01-2242

棒槌姻缘
赴京赶考的秀才李公子,一日来到铜山地界。此时正逢雨季,山洪下来,小河泛滥,大河暴涨。公子驻足在一条小河边,望着因涨水而变宽的河面,一脸的难色。欲过,河流湍急深浅不知;绕行,不仅太远,还不确定下游处的一座木桥有没有被淹没。公子思量再三,还是脱

0评论2024-01-2256

皇帝老师卖棒槌
清朝时期,朝中有个大官叫单宝谦,曾经当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老师,在官场声势显赫,,各地官员都想巴结他。到了乾隆年间,单宝谦奉旨出朝巡查,来到河南南阳府镇平县,住在县察院里。这一天,单宝谦扮作算命先生,一个人来到镇平县石佛寺一带微服私

0评论2024-01-2245

棒槌精的传说
老早以前,药山叫长乐山。那时候人们还不完全认识中草药,更没有多少人见过“百草之王”中的棒槌精啦。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话说有这么娘俩,儿子叫关良,年纪十六七岁儿,长得粗眉大眼,结结实实,显得很诚恳善良。娘俩住在长乐山脚下,常

0评论2024-01-2149

棒槌娃娃
这个棒槌*娃娃的故事是我儿时听爷爷讲的。 从前,有祖孙俩进长白山挖棒槌,三天过去不仅一无所获,爷俩还都泻肚起了肚子。这晚,爷俩又一连三了三次,正坐在临时搭建窝棚里闷闷不乐地不想吃饭,有一戴红兜肚的胖娃娃来到窝棚前,自称迷了路,又饿又

0评论2024-01-1951

深山觅宝记
从前,在棒槌桥住着一户老李家,是个大财主,他年年供一帮放山的,挖着棒槌(人参)对半分。有个小半拉子(刚成年的小伙子)给财主家放牛,看人家都去放山挺眼馋的,也想去,可财主不让,自己又没钱,正愁呢。老李家有个姑娘,都十七八啦,不仅模样好,心眼也

0评论2024-01-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