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美女刘敏:打造“诗集生活馆”赚浪漫财富

2024-01-21 09:52590

这是中国首家卖诗的奇葩花店,诗出自美女之手,鲜花来自荷兰和澳洲等地,在淘宝上下单的多是有文艺情调的人。店主自称兜售的不是鲜花,而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浪漫小妖,要开家

卖诗的花店

80后京妞刘敏,美丽、聪颖,性格活泼开朗。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做过编辑,后来成了一位资深广告销售。平时除咖啡外,最喜欢鲜花。

2014年4月的一天,刘敏去闺蜜沈黎家喝下午茶,沈黎是《时尚芭莎》的资深编辑,当时她刚结婚搬进新家不久。有趣的是,沈黎经常在家里放舒缓的音乐、烤香甜的小饼干、摆美美的花,请朋友来喝下午茶,她说:每个有花陪伴的日子都很舒心缓慢。

刘敏和闺蜜交谈时得知,沈黎的花都是在家门口超市买东西时顺便捧回家的,但每次都很狼狈,一是捧回家很麻烦,二是小花店确实搭配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沈黎说如果能有个每周送好看的花到家的品牌,她一定会是对方的铁杆用户!没想到好友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刘敏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何不开一家卖诗的奇葩鲜花店?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著名时尚杂志《Marie Claire》原来的造型配饰总监Taylor Tomasi Hill,辞职后也是在开花店。她当初的理由是工作太忙了,无法兼顾家庭生活。也许,美女都有开咖啡馆和鲜花店的梦想,辞职创业这么大的事,两人竟一拍即合。沈黎在芭莎做内容,我做经营,我俩单拉出去都能干一本时尚杂志,做一个鲜花品牌,应该不会太难。刘敏对当老板信心满满。

首位客户是时尚女王苏芒

刘敏做市场调查时,发现很多女人都喜欢鲜花,人们对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一些高端的花店,实在太贵了,很小一束就要好几百甚至上千元,而街边小店的花虽然便宜,但品质普遍很差,去批发市场的话,大多数人又没有那么大精力每周去跑。她和沈黎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市场空白。

刘敏和沈黎一起去辞职,当时特别紧张,因为她们都是《时尚芭莎》的资深人士,怕忽然离开老板苏芒会不开心。听完她们说的计划以后,时尚女王确实挺遗憾的,但苏芒最终还是微笑着开了绿灯。

2014年6月,刘敏和合伙人的诗集生活馆热热闹闹开业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送出的花都配有与之对应的一首诗。刘敏说,她们每周都是先选诗,再设计花。会做非常精美的诗卡,随花送到客人手里。这种做法听起来就很有诗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令俩美女没想到的是,诗集生活馆的第一位客户竟是前老总苏芒,她专门给自己家里订了一年的鲜花。

诗集生活馆其实是一个鲜花O2O平台。刘敏在微信里向娱乐圈的朋友们介绍说,一朵两朵成束,一首两首成集,它用诗集和鲜花结合的方式,一周一束花,一年52首诗歌和52束鲜花记录每个人自己的四季更迭,从而为用户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没想到,这个新生事物一下就在文艺圈、娱乐圈引起轰动。

其实不仅仅是苏芒无意中做了一次免费的形象代言,刘敏在具体经营中同样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这里的鲜花,除了和诗集搭配,无论是装载鲜花的盒子还是印上诗集的纸张以及印刷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手工艺。诗集团队更是寻遍全国,找到了专业做盒子的手工匠人,打造让鲜花可以站立的盒子,旨在尊重每一瓣花的开放。

外面绝大部分的速递花都是躺着包装,很容易造成在运输过程中震动挤压变形,而她们的鲜花经过无数次试验,做到了站立之美。诗集的印刷方式也是老手工匠人的手艺,做工繁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手工制作,但是最后的效果却相当精美。

除了这些精良的包装,鲜花本身的搭配更是不能马虎。诗集生活馆的鲜花搭配设计,全都出自另一位合伙人萨龙。在此之前,他在高级婚礼定制行业做鲜花设计。

因为有时尚杂志的工作经历,刘敏把品牌定位在服务精英人群,因为他们大多身处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却对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追求,渴望有一种便捷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一位外企女经理告诉刘敏,她和先生结婚多年,关系越来越不好,老公希望她多顾顾家,但她总觉得工作忙,不自由。后来这位女经理开始在诗集生活馆订花,到了周五,想到第二天要收花,但是看看家里到处乱七八糟,于是她为了这束花就把家里收拾得特别美。花到了,她又觉得总得做个家宴才配得上如此美丽的鲜花。就这样,几个礼拜下来,老公并不知道她是为了花,只觉得太太又像刚结婚时候那样有情调了。于是两个人又开始约着看电影,重新甜蜜蜜。

这个一束花改变一个家的温馨故事,让刘敏颇受感动。职场女性其实都挺累的,但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度地慢下来,欣赏一下美景,欣赏一下生活。她把女经理讲的这段感悟上传到网上,一下就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和点赞!

雄心勃勃,

要做中国第一美学电商品牌

对于诗集来说,鲜花的库存、保鲜、物流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冬天花束下面的保水棉都冻住了,我们自己搭钱,将配送标准改为生鲜配送。刘敏说,她们的花艺师都是当天将花材包好,第二天就可以送达用户手中。由于某些花材的特殊性,也出现过损耗的问题,因此每周配送前都会请物流提前试运两次,以备调整花材。

为了让用户的体验足够新鲜,诗集会提前两周召开选诗会、花艺设计会。现场每个人对自己选的诗句抱有极大的热情,读完后还要分享背后的故事,然后编辑、设计师、摄影师会一起讨论诗的内容、鲜花的搭配和拍摄。

在公司运营中,沈黎负责的是线上运营和品牌调性的把控,而刘敏则全权负责线下生产和经营。

打开诗集生活馆的微信公众号,清新的气质扑面而来。诗集可谓是一夜爆红,连刘敏自己都觉得起来得太顺,因为公司从没花钱打过广告。微博、微信里名人、明星的自发定制、转载,有时反而让诗集鲜花出现了订不到货、临时修改花束的情况。

未来,她俩要把诗集生活馆打造成一个全品类的生活方式品牌,并将垂直领域做到极致,让人说起诗集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美学电商品牌。

刘敏强调:诗集生活馆不是卖花的,我们兜售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SKU。可能是其他产品,以影像、图文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进来参与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方式,还有可能是植物餐厅的实体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从来没有“我已经老了”这回事
她走得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长达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有过苦难、有过悲伤、有过离别,都化作她诗歌中的字符。夜深人静时读来,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所房子里/我整整生活了四十年/多少人事/多少沧桑/我一闭上双眼/历历往事/便会不停地对我述说从

0评论2024-01-2563

九百九十九朵爱情
他是一个诗人,因为诗,他选择了贫穷,他穷得只剩下了诗。当然,还有她——她是他最满意的一首诗。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地产商。在别人的眼里,她爱上他,简直是鬼迷心窍;他能够得到她的爱,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大大的馅饼。可是他们对流言蜚语不管不顾,依然

0评论2024-01-2426

透明的障碍
有一次,我去琉璃厂看画,发现数年前认识的一位僧人的画在那里有家专卖店。我认识那位僧人是在2010年的夏天。僧人写诗、画画,还给我赠过他的诗集,诗集里也有他的画。僧人的画的确不错,他拜吴悦石为师,学习国画,当时虽是初学,笔墨显得稚嫩,画看起来

0评论2024-01-2361

为爱停摆的心
推开门,踏入他恬淡的故事东京,1914年,港屋开业了。秋天,红叶遍地,有风过,满天都是零乱失散的心。港屋是一间画室,出售的多是些精美的书签画册,也有些诗集,装帧剔透。这些东西,颇为价廉,作者多署名竹久梦二。竹久梦二还没什么名气。虽然他给日本

0评论2024-01-2354

姻缘网线牵
玉树临风:“娟子,在网上认识快两个月了,能见一面吗?”娟子:“嗯,风,我也想见见你,约个时间。”萧风是在网上认识娟子的,在网上经过两个月的热聊,俩人感觉相见恨晚,双双坠入情网。五年前萧风处过一个女朋友,那时萧风二十三岁,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

0评论2024-01-2333

他的离去,就是最后一行诗
诗人周梦蝶再也不能在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馆楼下摆书摊了。一卷《二十二行》诗手稿、一尊佛像,诗人周梦蝶的告别式布置如诗人一生的低调朴素。龙应台吊唁时说,因为诗,让他孤独、单薄的身影有了态度,“周的离去,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方式写下最后一行诗”。这个

0评论2024-01-2155

像石灰一样沸腾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但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绘画爱好者,他习惯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并且努力想成为一位非凡的画家。虽然他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但却始终不能在绘画上取得什

0评论2024-01-2041

今年评级不收礼
老张是个教师,该有的证书都有了,该具备的条件也都具备了,就差高级职称了,可连续评了两次都没有评上。他一开始不知道为啥评不上,后来一问人家评上的,才知道是因为自己没送礼。眼看又快到评职称的日子了,老张开始发愁了,他不知道这礼该怎么送,该送给谁

0评论2024-01-2021

花再小也要怒放
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姑妈没有生气

0评论2024-01-2043

那些台湾的诗人们
年近六十岁的台湾诗人席慕容,终于带着她的第七本诗集回归了。诗集名叫《以诗之名》,依旧书写她的“原乡”和“爱情”。席慕容的回归,也让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诗歌的繁花似锦。那个年代,席慕容的爱情诗让许多少男少女心中开出了花朵;余光中的《乡愁

0评论2024-01-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