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

2024-01-20 08:44480

2007年10月,年仅8岁的新加坡男孩小艾尼又传出惊人之举:在英国某考试机构的顶级化学考试中,他以惊人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测试,并成为通过该考试机构史上最年轻的考生,被列入《新加坡记录大全》。

为了能将小艾尼收为己用,从而起到扩大自己学校知名度的作用,各大学府在招生政策上一路大开绿灯,纷纷以各种诱人的条件向艾尼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学校的一名学生。

然而,小艾尼始终是一个孩子,不想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求学。因此,小艾尼最终将目标定在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当小艾尼在家人的帮助下准备申请入学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众多学校热捧的小神童艾尼却在这里遭受了闭门羹。负责学校招生的一名教授明确表示,将拒绝招收这位令人垂涎的神童入学。

艾尼的家人对南洋理工大学的做法感到万分的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众多一流大学连抢到抢不到,可在这里却为何遭到拒绝?

教授这样解释:无论艾尼的天赋如何,对于我们来说,他都是一朵娇嫩的花骨朵儿。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学校实验室内的长椅太高,架子太高,化学仪器太大,根本不适应孩子幼小的肢体。他还进一步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认为,艾尼应该有更适合他生长的阳光雨露和纵横驰骋的生长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学校的荣誉而过早地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和对科学的热情。因为,并不是每一朵花都有过早开放的理由。

最终的结果,艾尼没有如愿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酿酒大王张振勋
酿酒大王张振勋1840年,张振勋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乡村私塾先生的家中。虽然父亲在教书之余,还行医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小振勋在私塾中跟着父亲读了几年书,十三四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到姐夫家去放牛。可是他太爱读书了,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

0评论2024-01-2457

香烟大王简氏兄弟
香烟大王简氏兄弟1871年农历正月初八,中国农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广东佛山南海县黎涌乡的简汉达家,又喜上加喜地添了头生儿子。不过,欢乐中的人们绝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名叫简照南的男孩,30年后创办了“广东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成为中国

0评论2024-01-2458

华人实业家李光前
华人实业家李光前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倾城出动为一位老人送行。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这位老人就是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华人社团领袖李光前先生。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

0评论2024-01-2481

陈粹芬是谁?陈粹芬最后怎么死的?
前段时间小编写了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妻子卢慕贞女士。其实孙中山背后的贤妇除了卢慕贞女士之外,还有陈粹芬,孙中山的妾室。陈粹芬即是电视剧《辛亥革命》中阿芬的原型,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又有四姑娘、四姑、

0评论2024-01-2385

独自爱
阿婆103岁了,活得地久天长。与生命一样长久的,是她的爱情。我这么一说,你别以为她的爱情很顺遂很幸福,其实,很坎坷。娘子军的故事,连带着琼岛的热带风光、女战士的英姿,当年被拍成电影,跳成芭蕾,一度深入人心。八十多年过去了,娘子军在世的没几个

0评论2024-01-2370

蒲松龄驳权贵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他却是刚直不阿,满腔正气。一天,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去一个有钱人家赴宴。在席上,一个穿绸裹缎的矮胖商人阴阳怪气地问:“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总也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

0评论2024-01-2258

宋家:做伟大人才
什么是“宋氏王朝”的家教?在我看来,用宋耀如的话就是:培养孩子成人,做伟大人才。这个从海南文昌县走出来闯世界的普通农家的孩子,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人,再把自己培养成当时世界一流的人才。宋耀如的学习精神值得称道,他一生似乎没停止过学习。十来岁时,

0评论2024-01-2243

财运来了挡不住
从前,徐州府有个药店老板孙万丰,经营着一家当地最大的药铺。一个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暑气蒸人。人们大都潜伏在家,前来买药的客人少之又少。孙老板闲极无聊,又觉得酷热难当,就搬了一架躺椅,放在厅堂上。然后忽闪着扇子躺在上面乘凉,睏意袭来,不知不

0评论2024-01-2155

低调的爱
世人很少提到她,她如雪地里的鸿痕,悄然无息地被掩盖。人们提起她的男人、她的至爱,那是一个中华民族史书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当那个男人永离人世时,她的痛并不少于在男人最后岁月里伴在他身边的女人。1891年,年方十九的她遇到了他。她出身贫寒,被他的

0评论2024-01-2056

陈嘉庚的故事
故事之一: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

0评论2024-01-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