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别让技巧胜过品德

2024-01-20 05:56440

明末清初,福建西北部遭受了大面积的鼠疫,水稻连年歉收。一天,有个聪明的秀才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产稻方法,种稻不用稻种和肥料,产稻不用收割和晒干,甚至田地和灌溉都不需要。他专门修建了一栋宽敞的暗室,全部产稻的过程都在里面完成,极其神秘。他告诉所有乡民,仅此一栋暗室就能保障本地的粮食供应,大家无需再下地去劳作,只需上山种树砍树,然后把树木加工成柴火搬运到暗室外,就可以换取比过去更多的大米。

种水稻没有好收成,种树伐木却可得到更多的粮食。乡民们都很感激秀才。越来越多的乡民放弃种地,纷纷上山去种树。乡民们有了粮食,巡抚也很高兴,经常邀请秀才来做客,视其为座上宾。

这样过了3年,一位流浪汉在下雨时,无意中躲进暗室避雨,才发现了秀才产稻的全过程。原来,秀才在暗室里根本没种过一粒稻,他只是趁着天黑组织下人秘密地把成垛的柴火运送到周边地区,然后偷偷地从那里换取稻米运回暗室,再把稻米分给大家,自己从中赚取差价,获得巨大利益。

真相被披露后,秀才进了牢房。乡民们也不再感激秀才。大家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依旧过着连年歉收的日子。

5年后,秀才刑满释放,望着满野零星的稻穗,他不禁感叹:“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至少当年采取我的方法,乡民们可以获得充足的大米呀。”一位乡民摇了摇头:“你不该隐瞒事情的真相。如果你因欺骗可以赚到大钱并赢得尊重,这样将会有更多的人效仿,那样就会败坏我们的风气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恪守道德品质,永远不能让技巧胜过品德,否则就将招致无穷的遗祸。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通匪”奇事
清朝末期的某日,浙江富阳县衙在灵桥村的晒谷场上设了临时刑场,只见知府大人将“斩”字令牌重重一甩,说一声:“通匪死罪,就地正法。”屠夫挥起鬼头大刀,只听“咔嚓”一声响,朱宏的人头落了地。朱宏,灵桥第一举人,中举那年,年仅十九岁,受朝廷重用,被

0评论2024-01-2352

饭碗
饭碗县令王灵昌弯腰从脚下抓起一把泥土,缓缓松开,微风拂过,手中泥土随风远去。王灵昌的眼睛顿时红涩。三年大旱,万亩良田已是寸草不生,身为一县之令,怎能不心急如焚。可朝廷的救灾粮还没有影子,怕是,救灾粮在来的路上就已被州、府分刮完了。老仆人在身

0评论2024-01-2238

恶鬼吃人
清光绪年间,山东某乡有一个恶棍,整日的不思劳作,偷鸡摸狗,搞得当地乡民烦不胜烦,好几次的联名上告,官府都以只是将他关上几天后又放了出来。这天恶棍刚刚从牢狱里出来,他心中不服想要找个机会好好的报复一下,那些让他进牢狱的乡民,恶狠狠的自言道:“

0评论2024-01-2238

这只斗鸡有点怪
宋神宗年间,斗鸡之风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斗鸡为乐。京城之地难产斗鸡上品,王公大臣们只好都把目光投向地方,要各地官府为自己搜罗上好的斗鸡。竹山本是苦寒之地,却是个出上等斗鸡的地方。这里的斗鸡个头不大,但却异常威猛,冲杀扑咬,

0评论2024-01-2148

潘季驯治水
万历年间,黄河大患,河南更是连逢水患,工部特拨二十万两白银,重新启用潘季驯修整河道,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还专门派了一位青年俊才李臣辅佐。河南黄河水患最重之处在开封府,几日后,开封知府魏松知道潘季驯前来,与幕僚陈元鼎出城十里相迎。这日,潘季驯与

0评论2024-01-2124

界碑的传说
中越边界上耸立着一块界碑,它的一面刻着“大清国云南”,另一面刻着“大法国越南。”关于这块界碑,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清朝末年,法国侵略军占领了越南,并对中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一天夜里,法军悄悄将这块界碑朝中国境内移了十几公里,一

0评论2024-01-2044

刘邦故事4篇
少年无赖成豪杰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

0评论2024-01-2043

关帝庙前解纠纷
在唐县的潘庄,有一个潘姓小康之家,父母亡故,尸骨未寒,兄弟三个就要拆产分家。分家是大事,由舅舅出面主持。可是拆产方案拿出了几个,吵吵闹闹好几天,就是不出结果。 这兄弟三个锱铢必较,谁也不让谁,让舅舅束手无策。最后那当大哥的竟赌气出了一个馊主

0评论2024-01-1928

戚继光借潮
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冬天的夜晚,戚继光为了建造抗倭兵营,来到澉浦谭仙岭驿站察看地形。不料刚刚坐下,山下传来消息,说10只倭寇船趁夜停靠在塘前村海边,大约有600多名倭寇上岸,抢劫了塘前村,现在已经向北抢去。戚继光一听,心里急呀!此刻身边只带50

0评论2024-01-1935

李良审鹅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乡亲们都为本乡出了个皇爷而高兴,正当尽兴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

0评论2024-01-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