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胡秀英曾对人提起,港督夫人有一年邀请她到家里做客。但门卫打量衣装,认为她是打工农妇,不让进入。最后,港督夫人亲自到门口迎接。
她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教授毕培曦也记得,1969年1月,他在这所大学读大一,生物课堂上,“冷不防走进一个女的”,“穿着略嫌过宽的陈年衬衫和毛背心,……腰间还挂了条带灰点的‘祝君早安’毛巾”,学生们猜她是清洁工,只见她二话不说,走到黑板前书“Why Plants?”,既而英文开讲。他们才惊觉,原来她就是刚从哈佛大学借调到中大崇基学院的教授——胡秀英。
1935年毕业后,施德蔚教授推荐她到岭南大学生物系读研,因为那儿有全国最大的植物标本室。其后,她师从竹子分类学家莫古礼,完成硕士论文《中国之补品》。当时,莫博士曾问她论文命题。她回答,黄河流域的婴儿死亡率,在农村占50%以上。母亲生她前,曾有二男三女,其中3个死于脐风。她出生后,父亲专到镇上买药,煮后喂她,她才得以活命。她要探寻到底是什么药救了她。
“之后明白那种小儿药含有一种冬青‘救必应’(ILEXROTUNDA)”——胡秀英在《我和冬青的故事》中写道。
1946年,得益于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帮助,她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安诺德树木园,跟随迈尔教授继续求学。她为博士论文请教导师。迈尔教授笑着说,既然你曾经探索冬青属植物的问题,何不更进一步,深入其中,昂首阔步而归?
1949年,胡秀英系统发表中国冬青的分类著作,从而奠定了她的学术地位——国际植物学界称呼她“HOLLY HU”(holly即冬青)。1957年,她受太平洋科学研究会之请,撰写《中华食用植物》,再获美国科学成就奖。
60年代,胡秀英是全球7位从事野外采摘女植物学家之一。1975年中大荣休后,在不支薪的情况下,她依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她对助手戏言,“我每天8点,准时到办公室。如果10点还不见来,一定是死在家中。”
“抗战时,她看到成都云集的知名教授,对四川植物并不十分了解,上课时常引用国外案例。于是,她独自在四川往西藏方向采集标本。兵荒马乱,地况险阻,她毫不考虑自己一介女流,幸亏好心的山里人将她收留。”说时,毕培曦打开中大科学馆E座104室的侧室,“这一标本馆是她来中大后,亲手打造。现有三万多种植物标本。除一份保留馆内,其他5份分别赠给美、英、大陆的其他大学。”
被问一生可有憾事?她两眼泛红。到哈佛第一年,母亲在家乡过世。待她接到信时,母亲已走了一个多月。36岁,她与一医生结婚。婚后两年,7月4日,趁美国独立日放假,她想回哈佛写书。丈夫开车送她至火车站,约好周一下班后接她。到时苦等不来,她始觉不妙,赶回家中,“发现他已突发心脏病死在床上”。“生活如果不是为自己,死就不可怕了。”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她早已了悟生死。
弹无虚发的捕蝇草
在北美洲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肉植物,名叫捕蝇草。它的茎很短,叶的顶端上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叶片边缘则长有不规则的触毛,给人的感觉就像眼睫毛一样。捕虫夹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它能以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0评论2024-01-25103
门缝里的天堂
11727年8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卡尔·林奈的年轻人一手提着大皮箱,一手拿着招租广告,在一间老屋前停住脚步。敲开门,卡尔·林奈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开门的人既跛又驼,戴着独眼罩,一张脸还是扭曲的。卡尔·林奈吓得想转身就走,但同时他的眼睛已瞄到了屋
0评论2024-01-2581
我是中国人,我是“新西兰薯条王”
被逼创业我是1990年以留学的名义从广东肇庆来到新西兰的,当时全部财产只有600块纽币和一个行李箱,一下飞机到学校交过房租和押金,剩下的还不到一半。后来学校倒闭,我只能靠在餐厅打黑工过活。所幸这时我认识了我太太Winnie。1996年年底,
0评论2024-01-2570
万若萌:科学萌妹子封“神”记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人格强健,仿佛干什么都能成功。万若萌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这一“萌”主与“小诺贝尔奖”(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相连的时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突兀。“万神”的怪问题“万神”的绰号,来源于同学们,得
0评论2024-01-2589
爱的歌声
10年前,21岁的张家丰认识了蚌埠女孩张晓宇。当时,张晓宇还在读大专。而张家丰早一年毕业,并在合肥找到了一份工作。恋爱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这时,时常感到头晕的张晓宇,却被查出患有脑积水,因病情加重而被紧急送往南京治疗。张家丰得知消息后,连
0评论2024-01-2461
蚯蚓本领大
我是丘丘,我的家在池塘边的泥地里。 我们蚯蚓是没有骨头的,而且没有牙齿,没有脚,所以看起来软绵绵的,就像一根肉色的管子。 妈妈告诉我,别看我们不起眼,却有一项特殊的本领——断成两截也能活。 我第一次听到这些话还不相
0评论2024-01-2471
草木有情
春天的一个早晨,82岁的父亲早早给我打来电话:“你陪我回老家去看看,那棵树是不是发了新芽?”父亲念叨的那棵树,是一棵槐树,是我爷爷在他34岁那年栽下的。这棵树龄已有70多年的树,成为父亲在城里的牵挂。那树下,就是我爷爷瘦弱的土坟。爷爷去世以
0评论2024-01-2470
包容使生命更有宽度
包容使生命更有宽度在近两年里人们经常听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名字。其实人们早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前,就在花店或其他很多场合中见过这样一种颜色嫩黄、花瓣小而碎的花朵。这种花常常被作为玫瑰、百合、康乃馨等花的配花。火红的玫瑰与淡粉的百合,再加上几枝
0评论2024-01-2448
呵护生命
耶鲁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摆放一株植物,让一个人正常地从植物旁走过,植物没事;再让另一个人拿斧头去砍植物,然后走掉。结果仪器检测出植物的脉冲电流有明显的变化:每当这个“正常人”走过,曲线平静,“凶手”走过,曲线波动大。一株植物,尚且如此敏感,有
0评论2024-01-2463
“切齿”之爱
咬,是无奈的选择。她第一次咬的时候,像蜂一样在女儿的手上闪电般的“蜇”了一下。当紧闭的双眼打开时,女儿的手上络下的却是一个湿湿的唇印。她根本没咬上,顶多只是一个轻吻。虽然女儿没有知觉,但她舍不得一口咬下去。没咬上!这样的结果令她不甘心,她开
0评论2024-0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