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超级吃货”陈晓卿

2024-01-20 02:35720

刚出锅的黄馍馍热气腾腾,稻米酿出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用诺邓井盐腌制3年方可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用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不仅破天荒地打败了热门电视剧,迅速站上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甚至让很多不怎么看电视的人也一集不落地观看,在温情中“口水与泪水共流”。更惊人的是,它竟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轰动。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高人?

央视纪录片“名导”

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父亲是一所高中的校长,天生聪慧再加上家人对他“开发”较早,属于上学之前就可以直接进三年级的那种“神童级”少年。高考时成绩不错,陈晓卿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读完研究生后,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此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

陈晓卿进了央视后,先在《地方台30分》工作,与地方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可是当时他却没有片子拍,熬了一两年才有机会摸摄像机,把海南某个地区的十几个县差不多拍了个遍,可拍出来的东西又让一个二把刀给编坏了,从那时起,陈晓卿下决心自己做编导。

机会来了,1991年南方发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围成许多小岛。陈晓卿奉命拍摄了一个与洪水抗争的片子,取名《孤岛纪事》,在央视播出后评价不错,国务院新闻办还指示要把它做成英文版。陈晓卿在把《孤岛纪事》做成英文版的过程中,又与安徽台的同事开始策划一个新片——《远在北京的家》。

该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关于这个主题,陈晓卿早在念书时就动过念头。有几次坐火车回家,与在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们一趟车,听她们说话时故意卷着舌尖说北京话,陈晓卿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想用摄像机把那种情形拍下来。学说北京话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上的变化,其实还能反映出保姆们许多心理、生理甚至生活追求上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也可看出中国社会的变化。

陈晓卿与摄制组在安徽省无为县妇联的帮助下,找到了22个第一次去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跟拍,一直拍到进入北京,在某个家庭做起保姆。摄制组是临时组建的,经费有限,出差时只能坐火车,还常常自己往里贴钱。拍摄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与保姆们保持联系,有时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们。1993年,《远在北京的家》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纪录片大奖。

此后,陈晓卿在纪录片界名声大振,片约不断。2006年拍摄《森林之歌》时,他就想用国外的方式拍摄纪录片。“你知道好莱坞的编剧怎么卖剧本?要卖一个100分钟的电影剧本,你必须在3分钟内说服投资人和导演,我们也是这么干的——3分钟内必须感动我,然后再告诉我你要怎么拍摄、情节点在哪儿、高潮在哪儿、什么地方是铺垫。”一开始他就告诉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结果,每个编剧的剧本都至少被打回去过四五次。

有了剧本,陈晓卿让编导们确定镜头脚本,直至分镜头,严格制定每天的拍摄流程,哪天拍动物的爪子,哪天拍动物的皮毛,写得详详细细,但意外还是不断发生。为了拍摄长白山的野猪,摄制组在野猪出没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玉米,并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很快,野猪出现。没想到,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

拍片子前,他请了两拨国外资深制作人、导演以及摄影师来给手下做培训,教他们如何和凶猛的动物打交道。最后他们将拍摄到的非常珍贵的野生动物镜头,以60∶1的比率收录在11集的纪录片中,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

生活中的“超级吃货”

陈晓卿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大奖,是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早在10年前,他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平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他有一张令人吃惊的“美食地图”。

陈晓卿有个绰号叫“扫街嘴”,没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进去尝尝,并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记下来。陈晓卿说,是梁实秋的文字让他对北京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甚至按图索骥地找到几处梁实秋文中记述的小吃。

那时,陈晓卿经常去的有西单的庆丰、护国寺和隆福寺小吃店,灌肠、爆肚、炒肝、卤煮,这些平民美食,味道一家比一家出色。最令人叫绝的是,南池子南口的一家小店,除了褡裢火烧皮儿薄底儿酥馅儿香,门钉肉饼也做得好。还有一个特别的东西:炸豆腐汤。他开始吃不惯,后来却吃上了瘾。一排碗里放着漫炸过的豆腐,师傅用勺子把豆腐放进漂着虾米皮的清汤里轻烫几下,再倒回碗里,然后用一小铁片勺,依次加进酱豆腐汁儿、芝麻酱、韭菜花儿和葱花香菜,把小勺往碗边上一靠,得嘞!在隆冬的北京晨曦里,坐在皇城根儿的红墙底下,喝上这么一碗,香气迷离地顺着喉管而下,舒坦极了。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他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比如一段对螺蛳粉的描述:“粉煮出来了,满满的一大碗,上面撒满了炸腐竹。拨开酥脆的腐竹片,下层码放着厚厚的一层切得很精细的木耳丝和酸笋丝,衬托它们的则是颗粒饱满的花生。红红的粉汤衬着雪白的米粉,还有生菜托底。先喝一口汤,尽管没有螺蛳肉,但那种鲜味肯定是螺蛳和猪骨在汤锅里反复亲密接触后的产物。”

有时候,即便受邀去一些档次比较高的饭店吃饭,陈晓卿也决不会写在专栏里,再好的朋友在那儿当厨师,都不会写。不是怕别人觉得不公正,他对美食坚持一个理念:好吃的东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钱。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地发来十几条短信推荐,而且他的“活地图”还辐射全国。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他最早发现江南驿的时候,杭州人都还不知道。”夏燕平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小泥鳅也能翻起大浪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小泥鳅也能翻起大浪! 阿慧和阿勇是北京某中学的同学。阿慧是那种小辣椒式的女子,能说、敢说、敢干,在学校时是班干部,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她都敢管。而阿勇则是老实巴交的人,内向、话少。不过,这俩性格有天壤之别的小青年,在校

0评论2024-01-26130

爱从手里到心里
母亲今年72岁,到了古稀之年,我也进入了不惑之年。自我记事以来的几十年,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处,母亲都和我握握手,给我鼓励、温暖和爱;我也握紧母亲的手,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握手,温暖漫漫求学路记得第一天上幼儿园,我站在门口,怎么也不肯进去,周

0评论2024-01-25103

普通以下的爱情故事
我和老胡恋爱四年,结婚五年。我一米六,老胡一米九,由于身高差悬殊,导致我们无法“举案齐眉”,因为我把盘子举起来也只能够到老胡的下巴。年初我观察到老胡经常抖腿,便问他怎么了。老胡说:“宝贝,我这是冻的,大冬天穿的还是夏天的凉拖鞋,能不哆嗦吗?

0评论2024-01-2582

打工妹的画挂到了美国官邸
她出生在西柏坡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家乡的山水都是她画画的对象。她经常拿树枝当笔,贫瘠的土地当纸,蹲在地上有模有样地画很长时间。14岁那年,她初中毕业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选择去石家庄打工。她先后做过鸡场饲养员、纺织厂工

0评论2024-01-2593

杨一清计除刘瑾
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好人

0评论2024-01-2577

从太子到皇帝:弱者是这样生存的
出局危险当然洪武二十八年最实在的礼仪之举还不在这两部法案的颁布上,而在于两个人身份的确认──l7岁的朱高炽在这一年闰九月二十一日被册封为燕世子,小他两岁的弟弟、l5岁的朱高煦则被封为高阳王。这样的身份确认在洪武二十八年举行无疑是意味深长的:

0评论2024-01-2590

李鸿章讨壶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到9月初,两万洋兵杀人放火,抢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才给慈禧太后发了一个电报,要她派人与八国联军商谈议和条款。慈禧不是个傻瓜,知道在当前一败涂地的形势下,议和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议

0评论2024-01-2597

自行车送出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对外联络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1937年出厂的黑色“雪佛莱”轿车外,就是自行车了。而看似普通的自行车却在向各国旧驻华机构送交公函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1949年10月1日庆典结束后,原中央外事组副主任王炳南按照周恩来

0评论2024-01-2583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浪漫往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一句。词中的“骄杨”即毛泽东的第一个妻子、革命烈士杨开慧。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以浪漫的情调和丰富的想象,歌颂了烈士,歌颂了友谊和爱情。作为妻子和母亲,杨开慧为丈夫和儿

0评论2024-01-2579

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十大妓女
古代名妓之一:苏小小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

0评论2024-01-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