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最穷主持人”柴静:让生命像火柴一样燃烧

2024-01-19 08:25420

 

最穷主持人”柴静:让生命像火柴一样燃烧

2012年11月,网上盛传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作家冯唐为新欢踢走自己多年的妻子,此事引起网友热议。这次的绯闻女主角竟是柴静——家喻户晓的央视女主持人。柴静是文艺青年们心目中的女神,网民们可不想放过这绯闻,于是纷纷搜索。可一查,大家傻眼了。近几年,美女主持人傍上大款或嫁入豪门的故事屡见不鲜,然而因主持风格犀利睿智又冷静而成名的柴静,十多年来竟一直在北京租房子,没有买房也没有买车,于是,她就此获得了“史上最穷央视主持人”的称号。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柴静身在繁华深处却依然淡泊如莲呢?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1976年柴静出生在山西临汾,15岁的时候她到湖南长沙读大学,会计专业。柴静有一个做主持人的梦想。她毛遂自荐给当地一个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写信,“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句话打动了主持人。面试通过,柴静每天带着一摞稿子和磁带,踩着单车去录节目。等到毕业时,恰好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那时候只有300元的工资,180元在城边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地板上扔几只大垫子,一台CD机放在旁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持了三年的《夜色温柔》,节目成为名档,也拥有了大批听众,柴静当上湖南文艺广播台综艺部副主任,有专栏,出过一本名叫《用我一辈子去忘记》的书。可她总感到自己的人生不该这么苍白,就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一天,有人托柴静为电视节目招募一个“性格激进”的主持人,久寻未果。柴静干脆说,我来试试。第一期节目,她戴着假发套,穿着红西装,别提心里那个紧张了。她双手紧紧握着话筒,陪诗人沈浩波站在舞台上,大声朗诵“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没有一点出镜经验的柴静,还不知道把脚站成丁字步上镜才好看。经台下一个同事悄悄提醒,才削足适履改变站姿。

也正是这次意外的出镜,触动了柴静,她毅然选择辞职去北京读书。柴静实在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女孩,不干本职的会计工作,做电台主持人,刚混出点名堂又辞职去北京。后来,湖南卫视改革,《新青年》的制片人找到柴静,于是她一边上学一边在电视台做主持人。

北广毕业后,柴静又不安于现状了,她决定去中央电视台闯荡江湖。20来岁的年轻人正是刺头,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第一次见柴静时,翘着腿问,“你对新闻的什么感兴趣啊?”柴静也翘着腿回答,“新闻背后的人。”陈虻觉得这丫头挺有个性。可柴静进了《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就傻眼了。她对主流新闻话语非常陌生,评论不会写,坐在桌旁干瞪眼。白岩松看着她挺可怜,就递给她一张纸,是他写好的串场词。这张纸柴静后来一直珍藏着。

在北京无依无靠,也没什么朋友,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承担。柴静也挺拗,这么打退堂鼓很不甘心。通常情况下,她一周要做六期节目,意味着每天都要在演播室,两期策划必须自己合成、送审。有时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但越来越被观众和领导认可,让柴静还是获得了大大的满足。

可让柴静遗憾的是,坐在直播间里播新闻,和前往采访一线完全是两码事,她那股倔劲又犯了,这不是她真正需要的新闻。朋友都觉得柴静是不是有问题,放着能露脸又舒服的主持人不干,非得跑什么现场!可柴静就是去了,到《新闻调查》的第三天,北京公布非典疫情。制片人张洁打电话问她:“想不想做一期非典的节目?”柴静一听来了精神,毫不犹豫答应。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挂断电话又不放心,恐怕张洁反悔,又发去短信“请战”,张洁未回。她又追去电话:“我什么时候参加?”制片人说:“在开会。”柴静从家一路跑到会议室。《北京“非典”阻击战》的拍摄,给柴静带来第一份荣誉,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在不断地给自己找麻烦中,她向梦想跨越了一大步。

让生命慢下来看流水拍岸

中央电视台里,美女如云。柴静自认为外表平平,可女孩没有不爱美的。刚到《新闻调查》的时候,有次采访她穿了件白衬衣,左手腕戴了一个非常非常细的小银镯子。采访前,一个很资深的同事把她叫到旁边指着她的镯子说,“你不戴不会有人不喜欢,戴了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从那之后,柴静再没有在节目中戴首饰,也不会再作任何修饰,顶多围条小丝巾装饰又御寒。新闻让柴静变得越来越朴素,除非有节目需要她才化妆,生活中总是素面朝天。

范铭算是央视的美女编导了,和柴静称得上闺蜜。和范铭出去逛街,柴静经常会指着一件衣服问,“要不,我去试试?”范铭很无奈地摇头,“这件衣服你不是有过三百件吗?”柴静的衣柜里,棉麻、灰黑、藏蓝、浅灰白的衣服层层叠叠地一大堆,这新闻做得把她身上的脂粉气都搞没有了。有时,男人们谈起“烟视媚行”,逗柴静,你怎么就跟这个词绝缘呢?柴静抗议,“你们懂什么,我这是风霜之美!”

柴静曾经这样诠释她的名字,“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别看她外表看起来挺文静,实际上是个小暴脾气妞,对此感受最深的就数陈虻了,两人的对话经常掺着点善意的火药味。

陈虻教育柴静:“当你知道现实的复杂性时,你不会轻易地褒贬。你20多岁,还早着呢。30多岁,你才知道什么叫平实。”20多岁的小姑娘觉得从头到尾都被挑剔,每天高兴不行,说没思考,不高兴也不行,说不成熟。柴静就和陈虻吵,急了摔电话。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陈虻也急了。“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柴静回答。“可是你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记者。”陈虻吼道,柴静的分贝更高:“我不要伟大!”这吵得翻天覆地,势如仇人。冷静下来之后,柴静就会马上检讨自己。但倔强的她就是不当面对陈虻低头认错。

2008年汶川地震,柴静被派往前线,偶然碰到一家人,她决定跟他们回家。主编在电话里问她,“你想要做什么?”柴静第一次答,“不知道。”《杨柳枰七日》播出后,观众写信来说:“看一遍哭一遍,平实的叙述和人文的关怀打动人心。”央视的一个老人看过《杨柳坪七日》后说:“以前柴静是一个漂亮姑娘。她自己也忘不了这点。但这个节目,她忘了。她跨入成年了。”从那期节目,柴静转变了。以前她会害怕发生什么,现在却很踏实这种“不知道”的状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生活就像水,自己会出来。你能做的是没有任何预设地放下,看着水流迎岸拍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借手
借手柴静是班主任,李远是她还算比较喜欢的一个学生,上午放学时,柴静对李远说:“回去问问你妈妈,下午放学时她能不能到学校来一趟。”李远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恐惧的神色,显然,他将老师的话理解成平时的“喊家长”了,于是柴静就解释说:“告诉你妈妈,

0评论2024-01-2254

贴地飞行的青春
2000年,24岁的柴静主持湖南卫视的《新青年》,轻车熟路,顺手顺心。一个电话,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平静的生活,来电者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初见于梅地亚,他开口就称:“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吗?”柴静说:“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这一狂放的回答,

0评论2024-01-2230

柴静:老男人饭局里的著名好姑娘
作家野夫对柴静的印象是“很乖的小妹”,“很难挑出毛病”。与很多满嘴脏话的媒体人不同,他面前的柴静不说脏话,但“别人说,她不会反感”。实际上,柴静也爆粗口。她说“靠”、“SHIT”,并一直坦承自己是个“小暴脾气”。这是真实的柴静和人们谈论的柴

0评论2024-01-2154

爱似静静的火柴
“日暮孤舟江上,夜深灯火楼台。”那段时间,柴静认为这两句诗就是她心情的写照:“灯火热闹”是别人的,自己有的只是孤独暗淡。也有人说她是一根静静的火柴,但她并不知道这根火柴何时能将自己的人生真正划亮。正在这时,一位高大斯文的男子端着餐盘坐在了她

0评论2024-01-2032

别样的推介
自信未必开出最美的花,却可适时结果那时,柴静还是一个大学生,她最喜欢听电台的一个夜话节目。她提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说她有一个梦,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录音室里,像他一样,为别人排忧解难。那个当年当地最红的电台主持人,居然在广播里答复

0评论2024-01-2063

柴静:青草,你为什么喧哗
一我出生在山西。从初中起,我的记忆里就没怎么见过蓝天。我们家的水要烧开沏很浓的茶才能喝,不然就是苦的。我们家的远房亲戚,每隔一两年,就听说有人在矿下出了事。10年后,我重回山西,拍摄老窑头村,发现情形比我们记忆中的更加糟糕。这里的人

0评论2024-01-2099

柴静,不成功的采访
记者柴静在一次谈话节目中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柴静去北京市一所中学就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采访一个姓江的模范教师。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采访任务,普通的人物,普通的采访形式。采访只用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当柴静准备离开学校时,一个女学生跑过来告诉她说

0评论2024-01-2042

柴静的羞愧
小德国小伙卢安克来到位于中国广西大山之中的板烈小学,义务给当地的留守孩子当老师,至今已有十多年了。一次,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去采访卢安克,看到有的孩子就爬在卢安克身上骄傲地向她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见到如此亲密无间的情景

0评论2024-01-2034

“快乐疯子”筑起回音壁
柴静姓柴,她一直开玩笑说自己肯定是后梁王的后代,因为柴静一直认为自己性格多变,很有君王的那种喜怒无常的脾气,说这话有七分玩笑,但是好多身边的人都喊她快乐的疯子。 一不小心,就有了小小名气 柴静说,如果不是那次偶然间的心血来潮,可能自己也就做

0评论2024-01-1938

总有一个舞台等待你的才华
闫妮18岁考上了一所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和许多同班同学一样,按照家人的要求,她找了份专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可是,她对枯燥的数字根本提不起兴趣,整天迷迷糊糊,朝着外面的天空发呆,就想着辞掉这份工作。母亲劝她:“女孩子,做个会计挺好

0评论2024-0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