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阿祥骑着自行车到郊区享受自然风光,走着走着,他看到前面有个满头白发的老伯正在吃力地刨地,他不由得心里一酸,唉!庄户人家的日子真是不容易。
阿祥虽然现在生活在城市,但以前他是在农村长大的,他知道刨地可不是个轻快活儿,看到老伯旁边还闲着一把锄头,他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帮老伯刨会儿地!
阿祥把自行车往地头上一放,拿起锄头刨了起来。
老伯笑着问:“小伙子,你喜欢刨地?”
阿祥不想让老伯欠自己的人情,就顺着老伯的话说:“是啊,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这几年不干地里的活,手还真有点儿痒痒!”
老伯笑着说:“一看你那刨地的架势,我就知道你是把好手,小伙子,慢着点儿刨。”
听了老伯的话,阿祥心里觉得很舒坦,他刨地的劲头更足了,一会儿,他就刨好了一大片。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老伯停了下来。一个中年人不知从哪儿走了过来,用手里的尺子量了量老伯刨过的地方,说:“老伯,你今天可厉害了,比昨天多刨了三分之一,一共12平方米,你给我1O块钱。”
老伯高高兴兴地掏出钱递给中年人,阿祥有些找不到北了,他疑惑地问老伯:“你,你这是……”
老伯笑着说:“我呀,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这老了老了,却让儿子硬拽到城里,我享不了清闲,每到双休日,我就到这儿来刨会儿地,好享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幸亏城郊还有这种服务,要不,早把我给憋死了。”
阿祥这才注意到旁边有块木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劳动体验,免费提供锄头,每刨一平方米土地仅收一块钱。”
这时候,就听那个中年人对阿祥说:“小伙子,你可真能干,一会儿工夫,你就刨了28平方米,这样吧,我让你3块钱,你给我25块钱就行。”
望着眼前自己刚刚刨过的一大片土地,阿祥揩了一把脸上的汗,傻了……
金发公主:水晶儿
小编为小朋友们带来的是金发公主:水晶儿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还有一头金发。她家里很穷,于是她爸爸将她卖给了村里一个富有的牧师,牧师叫她水晶儿。 有一天,国王要选一个姑娘当公主,水晶儿也参加
0评论2024-01-26233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话说在太行古道定州城北,有一不大不小的村镇,叫安喜庄。庄里有一座幽静的三进宅院,主家姓杜,名爽,号三翁,是位辞官归里、隐逸田园的饱学之士,庄上人都喜欢称
0评论2024-01-2572
汉惠帝刘盈是谁?刘盈的生平简介
刘盈的爸爸是汉朝开国之君刘邦,妈妈是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看似是天之骄子的他,只活了二十三岁,这短短的一生,实在是不幸。在刘邦还是亭长时候,刘盈就出生了。有一天吕雉带着刘盈和姐姐鲁元在田间耕作时,遇见了一个老伯伯。老伯伯说:夫人可是天下的贵人
0评论2024-01-2365
你为什么要死
管他三七二十一天刮大风,一个抽烟人走在路上。他掏出火柴点烟,一边迎风划火一边说:“点烟不过三,过三不点烟。”三根火柴划过了,烟还是没点着,于是他大声说:“点烟不过七,过七不点烟!”又划了四根火柴后,烟仍没点着。他轻声安慰自己:“管
0评论2024-01-2338
感化比苛责更有力量
东汉时期,太原有个叫王烈的人,以义行著称于乡里。乡里有个孤儿叫吴二,曾因小偷小摸被王烈进行过耐心的劝导。但半年后的一天,吴二去找人办事,发现主人不在家,便犯了老毛病,偷偷地把主人家的牛牵出来,打算牵到邻村卖掉。他刚走到大道上,就遇到了牛的主
0评论2024-01-2344
秀才送灯记
大宋年间,古剑南梓州东北深山的茂林修竹里藏着一座千年古庙,乡下人叫蚕神娘娘庙。这蚕神娘娘庙虽小,却一向香火鼎盛,因为它是周边乡民心灵的慰藉。所以方圆百里都有人前来上香许愿祭拜。穷秀才的家就挨临蚕神娘娘庙。穷秀才姓文,家里穷。小时候,好学的他
0评论2024-01-2358
聚宝缸
从前有一位农民伯伯,他在山坡上挖地,挖呀挖,挖出一只小水缸来。小水缸在这儿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现在还好好的,一点也没有破。老伯伯想:我家里穷,连个放米的东西也没有,我就把这小水缸背回去放米吧。太阳下山了,老伯伯干完了活儿,把小水缸背回
0评论2024-01-2348
5角钱是怎样买下全世界的
十来岁的时候,我想把全世界的童话书都买下来。那时我有多少钱呢?我没有零花钱,没有压岁钱,没有钱。不过,我从来没想到我是没有钱的,我只以为我是有钱的。因为,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我考一个5分,妈妈就会给我5角钱。那时候,考试是5分制,2分是不及格
0评论2024-01-2358
白头偕老无秘诀
电视上,主持人正在饶有兴致地采访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两位老人虽已都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身子骨却依然硬朗。那天是重阳节,正好也是他们结婚六十周年的纪念日,所以两位老人穿得都很喜庆,其实比衣着更喜庆的还是他们满脸的笑容。主持人是个正值妙龄的姑娘
0评论2024-01-2333
挥刀,杀鬼子
挥刀,杀鬼子喝罢酒,告别了徐平,徐一刀对柳伟胜、岳凯说:“反正家里已经没人,回去也没意思,我们不如赶到柳林镇去,参加国军,学习枪法,打鬼子去!”柳伟胜和岳凯想了想,觉得徐一刀说的没错,就说:“好,我们听你徐大哥的!”于是,他们三个人,就随徐
0评论2024-0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