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上流社会曾经存在过一种传统,有一些贵妇人常常以保护神的姿态帮助那些有才华的文化人,而那些文化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富婆。不管她们的动机如何,确实成了文化的催化剂。
巴尔扎克: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靠女人生活,巴尔扎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看看周遭,是否能帮我物色个有笔财富的寡妇……在她面前将我夸耀一番———一个极好的小伙子,22岁,长得帅气,眼睛溜转活泼,全身充满激情!是众神曾经烹出的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巴尔扎克毫无节制的生活让他负债累累,27岁时负债9万法郎,利息一年就达6000多。为了躲债,他选择了一座绝妙的房子,房子前后门都通路,大文豪坐在屋里,远远地看见债主从前门来,他就从后门开溜,债主从后门来,他就从前门跑掉。
巴尔扎克最终还是成功找到一位富有的寡妇做妻子:韩斯迦伯爵夫人。她是俄国声名显赫的家族中的一员,有几千个农奴和广阔的土地。出于对巴尔扎克的作品的兴趣,她给作家写了一封匿名信。面对这样的情景,巴尔扎克居然在报上登出寻人启事,找寻匿名者。偏巧,写信人看到了启事,从此开始通信。在持续十多年的通信和不多几次会面后,伯爵夫人答应嫁给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愿望似乎达成了,但不幸的是,结婚5个月后巴尔扎克就因为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寄去一枝花
梅克夫人是一位大资本家的遗孀,拥有万贯家财,并且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很着迷。柴可夫斯基经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贫困潦倒,还负担着前妻的大额生活费。梅克夫人知道这些情况后,就决定保护这位可敬的音乐家。她给柴可夫斯基寄去了第一笔款,并决定以后每年为他提供6000卢布的资助。
柴可夫斯基安顿了下来,完成了第四交响曲的创作。印行出版的时候,梅克夫人还特意寄去1500法郎,而柴可夫斯基在回信中寄去的是一枝花。他跟梅克夫人说:“(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我向您要钱而不会感到害羞的人。首先,您仁慈而慷慨;其次,您有钱。”
1887年,尼•鲁宾斯为柴可夫斯基争取到一份工作,作为音乐代表参加巴黎博览会,工作8个月,月薪1600法郎。柴可夫斯基拒绝了,这让鲁宾斯很生气。鲁宾斯跑去找梅克夫人,让她停止对柴可夫斯基的资助。梅克夫人重申柴可夫斯基需要安静和自由,她邀请柴可夫斯基到自己的庄园里进行创作。这段时间里,柴可夫斯基作出了三首小提琴曲与钢琴曲。
卢梭:自己是情人的作品
没有华伦夫人就没有大思想家卢梭。
卢梭是经一位神父介绍去找华伦夫人的。卢梭写了一封极力炫耀才华的信,跟神父的信一起交给华伦夫人,华伦夫人在教堂门口,认真地看了卢梭的信,这位28岁的贵妇人对卢梭说:“哎,孩子,你这样年轻就到处漂泊,实在太可惜了。到家里去寻我吧,叫他们给你预备早饭,弥撒以后我就来和你谈谈。”
为了卢梭的前途,有人提议把卢梭送到都灵教养院去学习,华伦夫人付钱给他,并把卢梭交付给他,另外还私下给了卢梭一点钱和东西。
卢梭在巴黎四处碰壁时,华伦夫人为卢梭寄来一大堆配方和秘诀,以期他设法用来致富。卢梭与戴丽丝同居多年后,华伦夫人来巴黎看望他们,此时她已穷困潦倒,还把手上仅有的一枚戒指,硬要戴到戴丽丝的手上。
在卢梭晚年的回忆录里,华伦夫人贯穿全书的始终。他们俩始终以母子相称,即使是在同居期间也是这样。华伦夫人是卢梭的上帝、母亲、大姐、朋友、老师、保护人、情人等等。卢梭的说法简洁:“我把自己看做是她的作品。”
(叮当摘自《乐龄时尚》
2009年第7期)
左舷是虚构,右舷是事实
1912年4月10日,超豪华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敦港起锚,开始了它的处女航,4月14日,不幸与冰山相撞,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惨烈地结束了它唯一的一次航行,沉人大西洋。从那以后,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报道文章、记述书籍以及纪录片和
0评论2024-01-2563
孤独是一笔财富
孤独是一笔财富黎巧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孤独,孤独是一笔财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个酣畅,孤独的到来和失落同样令人不悦。孤独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当一位老人把孤独的身影留在香
0评论2024-01-2471
每天,都该为自己设一些有意义的“雷打不动
本来想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两三千字,以表达我的观点,但因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0点30分,规定自己睡前冥想静坐,11点前休息,以保证早上5点起床。想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先生的故事,觉得任何事,若想见到成效,就非得为它设定“雷打不动”的时间。集
0评论2024-01-2344
勇于忏悔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在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并被主人解雇。后来这种“卑鄙龌龊”的行为,使卢梭深深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
0评论2024-01-2238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20世纪80年代,一个美国人参观了北京、上海、西安几所中小学,回国后写报告说:“中国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中国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教师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
0评论2024-01-2232
康德违约
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一生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不外乎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简单的学者生活,就像一台机器一样精准,从未有过什么变化。每天下午3点半
0评论2024-01-2148
大师的弯腰
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作画,而不是打
0评论2024-01-2048
情话怎么说更动听
遥想我情窦初开的时候,不幸惹了种常见病,叫少年老成。当时觉得天下最傻的事就是写情书,说情话则是第二傻。要知道情书是天下最没有分量的文字,通篇写的总是我想你你想不想我,翻来覆去重复个十七八遍,实在没什么意思。 现世男女的情话,又进步到
0评论2024-01-2046
一只不向命运屈服的蝉
1990年7月,她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普通的家庭。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她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在她两岁那年,一场高烧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出院后,她不能再发出声音,想要东西就比划着哭。为了给她治病,1993年,全家人南迁到父亲打工的广东。医生
0评论2024-01-2047
执着讲真话的卢梭
两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争论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功过几何,唯一毫无争议的,是此人影响深远。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日本……人们以不同的形式纪念着他。在中国,除了学界纪念卢梭的学术研讨会、媒体上的纪念文章外,卢梭著作的中译本、九卷本的
0评论2024-0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