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庄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
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
0评论2024-01-25154
古木与雁
古木与雁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
0评论2024-01-2476
庄子:看不惯是境界太低,痛苦太多是智慧不
“看不慣”是境界太低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一个人生
0评论2024-01-2464
陈轸坐山观虎斗
陈轸坐山观虎斗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互相攻伐,打了整整一年,还没有停止。秦惠王想要使他们停止战争。召来群臣问道:“我想使韩魏两国停火,和平共处。诸位以为如何?“一个文官说:“对!我们应该去解救他们。”一个武将说:“他们打他们的,关我们什么事?
0评论2024-01-2441
感悟与超越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超越这个话题,我
0评论2024-01-2459
禁贼庄的传说
话说北齐天保二年间,林州城西王子庄的王员外家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原来王员外中年喜得贵子,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来祝贺。王员外特地请村上老学究为小孩起名:王天。单从名字上就足可看出王家对这个孩子的宠爱之情。富有之家况且又是中年得子,王天在生活上衣
0评论2024-01-2454
你怎样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怎样过一生
有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当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仍然怀抱理想等待时机。有
0评论2024-01-2457
两虎相争
两虎相争战国时期,陈轸来到秦国,正赶上秦惠王为一件事发愁呢。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也没分出胜负,而且战争也没有停止。秦国是当时的一个大国,秦惠王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来阻止这场战争,一是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二是以阻止战争为借口,然后乘虚
0评论2024-01-2484
儒士儒服
儒士儒服庄子是道家。有一次他去谒见鲁哀公。鲁哀公嘲讽他说:“鲁国多的是儒士,却很难找到先生的门徒。”“不对!”庄子说,“实际上,鲁国的儒士很少。”鲁哀公哈哈笑着说:“你没看见举国上下都是穿儒服的,你怎么能说少呢”“我听说,”庄子回答,“儒士
0评论2024-01-2463
鹤鸲与腐鼠
鹤鸲与腐鼠惠施做了梁国的丞相,他的老朋友庄子前去拜访。接到庄子的信后,惠施很开心,心想:我现在是宰相了,等庄子来,我可以好好地招待他了。这时候,惠施的一个家臣对他进谗言:“依奴才看,庄子此来对相爷有害无利,还请相爷小心。”惠施问:“这话怎么
0评论2024-01-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