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
此成语出自《庄子·达生》,说的是周宣王爱好斗鸡,就命令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负责训练斗鸡。
过了10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没什么底气。”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再次着急地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就马上紧张起来,说明它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按捺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了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因为被他训练的斗鸡已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做的鸡一样。
于是,半信半疑的周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可见,“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
笨拙才是大智慧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处世哲学,知道不该出头的时
0评论2024-01-2338
呆若木鸡另解
《庄子》载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
0评论2024-01-2230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
0评论2024-01-1885
呆若木鸡的故事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
0评论2024-01-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