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在哲学大道上散步的人——康德

2024-01-17 19:35350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在哲学大道上散步的人——康德。

你要是去欧洲旅游,有关名胜古迹的介绍中就会提起哥尼斯堡(在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条著名的路——“哲学大道”.它的出名与一位哲学家有关.

那是十八世纪中叶.每天暮色初起时分,这条路的尽头就会出现一个个头不高、相貌清秀的男子.他衣着整洁,步履悠闲,若有所思地从这儿一直走向弗里德里希炮垒.当然,快到达炮垒时他就转身往回走了,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时走着走着,他会在路旁的椅子上坐一会,随手记下一点正在思考的内容;有时候他也会和一个朋友,或是一个学生一起完成这一趟散步.最主要的是,他每天必定准时出现在这一条路上,从不迟到或早退.周围的居民几十年来对这一情景已经司空见惯了,甚至可以根据他的出现来核对家里的钟表.

这个人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德国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他1724年生于德国的哥尼斯堡.少年时在神学院中受教育,十六岁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他先做家庭教师,后来成为哥尼斯堡大学的教授,还短期担任过哲学院院长和大学校长.

康德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星云说”,即认为太阳和一切行星都是由旋转的星云产生的.“星云说”第一次动摇了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历史的概念,被认为是自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他的三部名著《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则是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宣称自己在哲学上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为他第一次提出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了思维对客体的作用,即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他冲破了形式逻辑的局限,提出了辩证逻辑问题.尽管由于他的局限性,他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只承认在我们的思维之外存在“自在之物”,但不承认“自在之物”能被认识,有“不可知论”的倾向,但已经包含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合理成分.革命导师恩格斯对康德的评价是: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从康德开始的.

康德身后所有的哲学家和伟大的科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在人类思想史上他具有很高的地位.当年康德发表了他的哲学著作后,他的思想成为许多德语学校中讲课的内容,哥尼斯堡更成了当时的哲学圣地,成群的年轻人赶到那里去听他的讲课.

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哲学家康德却丝毫没有学究气.他为人幽默机智,学识广博,交友极广,甚至从不单独吃午饭,饭桌上总是高朋满座.他有很多知心朋友,一些医生、商人、银行家等等,都和他保持着终生的友谊,连哥尼斯堡守卫队的许多高级军官都很仰慕他.当地的骑兵队长不但醉心于他的演讲,而且还经常用马车接送他去为部下讲解数学和自然地理学.

康德终身未婚,原因之一是他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在当家庭教师时,他的收入菲薄,即使后来在大学任教也十分清贫.但他却并不贪图钱财.那时先后有几所大学以高薪聘请他去任教.康德考虑到那里的环境对自己专心学术研究不利,因而不为所动,甘心寂寞,放弃了这些机会.康德后来被任命为柏林科学院的院士,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从没有使用过这一显赫的头衔,只是谦虚地署上“教授”.

1786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逝世,新国王登基.以学识渊博闻名的哥尼斯堡大学校长康德受命组织朝见新国王的典礼.按照当时惯例,将有十分豪华盛大的场面,花费很大.康德却上书新国王,要求严格禁止铺张浪费,不得举办各种耗费巨资的欢迎会.以一个大学校长的身份提出这种倡议,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幸好新国王比较开明,欣然同意了康德的建议.

于是,康德在朝见仪式的前一天,率领评议会成员进宫,以大学校长的名义对新国王表示祝贺.整个仪式简单而又隆重,结果倒使国王非常满意,第二天破例送了六百张观礼券给康德,供全体学生列队进宫观礼.这对于重兵把守的王宫来说,是天大的例外,也是康德人格的胜利.

康德以八十高龄在1840年2月去世.28日,哥尼斯堡为他举行了盛大庄严的出殡仪式.他的棺木由二十五名大学生抬着,送往大教堂.大学生的队伍后面是驻军军官的队伍,再后面是几千同胞的送殡行列.灵柩上题着:“康德永垂不朽!”道路两旁挤满了自发赶来的人群,黑压压地排了好几条街道.在阵阵哀乐和回荡天际的钟声里,人们不禁想起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占据我的心灵.要是不断地对它们进行思考,就会给我时时翻新,有增无止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以上是舟舟文学为您提供的小故事:在哲学大道上散步的人——康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饮料大王伍德鲁夫
饮料大王伍德鲁夫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一家药店。老板约翰·庞巴顿是个业余药剂师,闲来总好摆弄实验用的玻璃器皿和各种药水,希望能发明一点新药剂。头疼病是当叫人们常犯的一种疾病,他便着力于头疼药水的研究。他发现古柯树叶和可

0评论2024-01-2452

守时是一种美德
守时是一种美德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他认为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1779年,他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

0评论2024-01-2448

守时就是信誉
守时就是信誉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时之前到达。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附近还

0评论2024-01-2467

不明智的生气
池塘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它和常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是好朋友。有一年大旱,池塘干涸了,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找来一根树枝,让乌龟咬着中间部位,它俩则各衔住一头。起飞前,它们再三叮嘱乌龟

0评论2024-01-2333

所谓更牛,就是换个方式受罪
网上风靡一张课程表,精确到分,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我将这张表放到部门QQ群里,一个年轻的女同事马上回应说,这怎么能做到呢?睡眠时间都不够,人又不是机器。其他人没有回复,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想法。我这样回复:正因为少数人受得了,他们成了牛

0评论2024-01-2349

每天,都该为自己设一些有意义的“雷打不动
本来想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两三千字,以表达我的观点,但因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0点30分,规定自己睡前冥想静坐,11点前休息,以保证早上5点起床。想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先生的故事,觉得任何事,若想见到成效,就非得为它设定“雷打不动”的时间。集

0评论2024-01-2344

什么是圣洁
一次上课讨论圣洁,一个同学说:“什么是圣洁?我不杀人,不放火,也不与人争吵;我每天都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争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我觉得这就是圣洁。”大家哄堂大笑。随后,老师没有评价,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圣徒安东尼苦修一段

0评论2024-01-2236

康德违约
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一生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不外乎就是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简单的学者生活,就像一台机器一样精准,从未有过什么变化。每天下午3点半

0评论2024-01-2148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

0评论2024-01-2160

哲学家康德守时的故事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威廉回信表示热烈的欢迎。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珀芬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

0评论2024-0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