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印度蹈火舞之谜

2024-01-25 03:181940

古印度的宗教祭礼开始了,巫师在烧成赤色的灼热卵石上赤着脚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词,请求神灵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而巫师却神态自若,舞姿轻盈。难道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吗?

在哈拉帕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他们跳的是什么?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它就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蹈火舞。

古印度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创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约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礼时人们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诚,一方面向神表达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当然,它也是人们欢乐情绪的流露。

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本来世间没有舞蹈,真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罗在天上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乌尔沃西人在跳舞,心里却默默翻腾着对另一个仙人贾因得的爱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送了一个秋波。结果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被贬,被赶到尘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承诺说,如果他们二人在尘世还能够再见面,就可以双双回到天上。乌尔沃西来到人间,把美丽的舞蹈也带到了人间,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个人,她的名字传遍了人间。在一个节日上,人们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便送给她一根竹竿,然而幸运的是,这根竹竿正是她心爱的情人贾因得变的。因此惩罚结束了,二人果真双双重返天庭,而舞蹈从此就在人间流传开了。

舞蹈在印度也是劝善的艺术形式,这里也有个神话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在两个时代更替交换之际,凡人染上了种种恶习,于是人们请求梵天赐给人间一种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听,这样便可把凡人的兴趣从恶习中引开。梵天最后决定给凡人第五部吠陀。这部吠陀就是《戏剧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华。另一个大神湿婆在这一《戏剧吠陀》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因此被尊为“舞蹈之王”。她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右下手象征神的保佑和祝福;她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她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畔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这一形象,逼真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蹈火舞也是一种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蹈火舞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他们就在空场上挖一个大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上面堆满卵石,然后点上劈柴和树干燃烧达数小时,烧到卵石温度达到摄氏几百度。巫师在灼热的卵石上赤着双脚翩翩起舞,口中还念念有词,请求神灵保佑和拯救。他们以为通过这种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驱逐邪魔,消灾治病。巫师在滚热的卵石上舞姿轻盈,神态自若,毫无被烫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及至舞蹈结束,将带叶树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会就燃烧成灰烬。而蹈火者的脚底上未涂抹任何防烫的东西,赤脚踩在灼热的卵石上却毫无灼伤。难道他们真的得到了神的保佑或者实施了什么魔法吗?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们不至烧伤吗?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随着岁月的流逝,蹈火舞的仪式逐渐流传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至今日,伊朗、欧洲巴尔干半岛、太平洋斐济群岛、南美洲苏里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当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为一项宗教祭祀仪式的蹈火礼,而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来表演。每当黄昏来临之际,在篝火余烬上,表演者赤脚踏着灼热的炭火翩翩起舞,跟着民间乐曲的节拍,有节奏地欢跳,炽热的炭火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

为何走火的双脚不会被灼伤呢?从古至今科学家曾对这个奇谜进行过探讨和研究,提出过许多猜测和解释,众说纷纭,争论激烈,然而最终也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多级的控制系统,气功锻炼有素的人,从控制呼吸开始,通过全身放松,意识导引可以控制体表温度,肢体血液循环。走火者进行表演时,先通过大脑把思维活动高度集中于一点,大量气体进入体内,血液循环旺盛,血液携气量增加,部分肌体大大膨胀,在灼热卵石上行走的过程中,双脚肌体组织的弹性和耐热力得到空前的发挥,甚至为平常的几倍,几十倍。于是就发生了在炭火烧热的卵石上行走而不被烧伤的奇迹。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内蕴的心身能或内蕴的心灵能(即完全的神经作用),是高度集中于一处的神经亢奋(即心灵能)和肌体组织的亢奋(即心神能)的短时期内的辩证统一。人类历史学家凡蒂凯南用了一年零四个多月的时间对走火者进行研究,他发现当人的意识由常态进入专一态时,能够戏剧性的影响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因此,走火者可借助歌舞的气氛,诱导出催眠状态,所以即使裸着脚掌也能耐受高温。这种意识的力量与气功相似,走火者能耐受高温,也正是因为其能借助意识的力量来调节局部体温,使肉体免受灼伤。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一般是由植物神经控制的,它们的功能是自动进行的,而气功锻炼通过放松、意守、腹吸,久而久之,可以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影响植物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植物神经的功能,使控制和支配内脏的功能大为改善,使身体的某一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一致,能发挥出超凡的力量,在炭火上跳舞也不致被灼伤。

有些学者认为,蹈火者具有特殊的技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他们的脚底生出一层厚厚的老茧。这样虽是赤脚,但厚茧皮却好像是一双薄底皮鞋一样,保护着脚掌使它不致灼伤。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人能耐受外界环境多高的温度,取决于人体排泄汗液的蒸发速度,而汗液的蒸发快慢又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和空气对流等情况。空气湿度越低,对流越快,越利于降低温度,人就越能耐受外界高温。蹈火者首先围着篝火纵情跳舞,然后跳入火坑里,蹈火者在跳舞时已满身大汗,在加上炭火的烘烤,双脚底排出的汗水滴在炽热的火炭上,形成蒸汽层。这个蒸汽层厚度达0.09毫米,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水蒸汽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液态水差一个数量级,因而蒸汽对汗水滴起了瞬时的隔热和保护作用。蹈火者急遽地、轻盈的、倏忽用单脚或双脚轮番与炭火作短暂的接触,在每个舞步之间,脚板不断排出汗液,不断形成蒸汽层,不断被降温散热,这就是脚不致被灼伤的奥秘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学者的推测和论断,蹈火者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迄今为止仍是一个尚未彻底揭晓的谜。北枕高山,南临大海的印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她留下的一个个谜团,有待科学家们日后继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第一颗鹅卵石
故事发生在一个拉丁美洲的小镇。一个叫乔皮奇的男孩的智力似乎低于平常值,很少有人和他来往。绝大多数时间,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自家的大屋子里。他和他叔叔住在一起,家境殷实。不过有一个叫赫斯的女孩不大讨厌乔皮奇。当乔皮奇自娱自乐的大玻璃珠滚到赫斯的脚

0评论2024-01-2473

还童石
还童山下有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溪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传说有一种七彩鹅卵石,谁捡到它,就能变成一个小孩,然而,从来没人找到过这种“还童石”。有一天,又有不少人趟进了溪水中,寻找“还童石”。他们当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想变成一个小孩。

0评论2024-01-2437

马褡子里的鹅卵石
马褡子里的鹅卵石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信徒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佛祖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蛮坏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佛祖的重要旨意。佛祖果然出现了,他对这些虔诚地信仰者他的人说:“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

0评论2024-01-2455

你会后悔
一群爱好远足的人结伴旅行,路过一个美丽的湖边时,发现湖边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十分好看。同时,他们在湖边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两句话:“如果你从这里带走一些鹅卵石,你一定会后悔;如果你不从这里带走一些鹅卵石,你也会后悔。”众人站在这

0评论2024-01-2343

罐子里的哲学
哲学课上,教授的面前放了些东西。课开始了,他一言不发地拿出一个特别大的空蛋黄酱罐,用高尔夫球填满了它。然后问学生,罐子是否满了,他们说是。教授又拿了一盒鹅卵石,将它们倒入罐子。他轻轻地晃了晃罐子,鹅卵石滚到高尔夫球之间。又问学生瓶子是否满了

0评论2024-01-2333

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
救命啊!救命啊!一只老鼠!"接着杯子、碟子和勺子满天飞。亚历山大只得飞快地奔回小窝。他要的只是一点面包屑,可每次人们看见他时总会尖叫着用扫帚追打他。一天,亚历山大听到从安妮的房间里传来一声吱吱叫。啊,另一只老鼠,他长了两只小轮子,背上还有一

0评论2024-01-2346

沙斑鸡妈妈智斗狐狸
沙斑鸡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它把一窝蛋下在了河边的卵石滩上,它的蛋和卵石几乎就是一个颜色的,就是为了不让别的动物还伤害它的小宝宝呀。过不了多长时间,她的小宝宝就会从这些鸟蛋里钻出来。沙斑鸡妈妈想到些,心里别提多高兴啦。突然,一只狡猾的狐狸从远处

0评论2024-01-2357

鹅卵石的故事
善射者所以成名,不在其箭,而在其的。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

0评论2024-01-2247

塞满你的时间
为了解释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装进鹅卵石,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学生回答说。老师又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问:“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沉默。老师又从桌下拿出一

0评论2024-01-2236

石头
有一块美丽的石头,不知什么时候被带到了山涧的溪流里,经过长年的激流冲洗,身体变得十分光洁。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激流开始变窄,冲力也渐渐减弱,最后,水全部退去,一滴也不存在了。这样,石头就在陡峭的山坡上显露出来,这时,它才注意观察自

0评论2024-0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