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追梦”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2024-01-25 02:20690

为陌生人出发

整个中学时代,嘉倩一直生活在上海。她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一个黄昏,自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对着划过天际的飞机许愿:明年我一定不能再待在这个地方了。世界那么大,她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高考后,她申请到了澳门的一所大学,后来通过交换生计划,来到了爱尔兰,此后又因各种机缘,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回国后,嘉倩获得了一份英国外交部新闻处的工作。

大家都羡慕她,而她觉得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新闻理想。2012年年初,嘉倩写了一本青春历程的书,但没能顺利出版。她有些郁闷,在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有网友给她留言,建议她自己印刷了卖。嘉倩心想,与其拿来“卖”,还不如和有意思的人,作为交换梦想的信物呢。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她写下这个想法,征求陌生网友的意见,没想到真有人感兴趣。

一个网友给嘉倩写信说:“我想当服装设计师,我用自己设计的第一件连衣裙来交换你的第一本书吧。”

还有一个山区老师,愿意用班上70多个孩子有关梦想的画作,交换她的两本书。她的信箱里一度收到过上千封来信,让嘉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让她沉思:电视、杂志媒体里的故事,不是大明星就是成功的人,闪光灯下格外耀眼。但那些上不了达人秀舞台的普通人,或许做得不够出色,运气不到,不尴不尬,但照样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故事啊。

当我们把周游世界认为是出路,当我们看到电视里因为唱歌走红,是否会被这个消费时代的媒体所影响,认为旅行、唱歌出名才是梦想呢?

嘉倩心中涌起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计划:和平凡的陌生人交换梦想。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她选择用脚丈量的方式,去每一个“陌生人”身边,和Ta一起生活几天,一起吃饭走路听课上班,分享各自的故事。

开启心灵之旅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2013年的春天,当嘉倩向家人提出准备辞职去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妈妈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和她“断绝关系”。看到嘉倩默默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

“交换梦想”才刚开始一个月,嘉倩就碰到了一堆不顺心的事。在武汉,她被随机播放的天气撂倒,发烧,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在当地医院里挂了三天点滴;3月的时候去重庆,行李袋被弄丢;从小到大吃饭清淡,多一点盐就敏感,到了成都吃什么都是重口味;路痴严重,赴约常迟到或者早到好几个小时,甚至被访者不得不来到嘉倩住处接她——即使在家乡上海,也是如此。

但她坚持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一个故事。

她看见,不少人克服这些阻碍,真的出发,让世界打开大门。在重庆、在武汉,她认识了几个女孩,为了追寻自己认定的快乐和价值,放弃了优越的职位:“人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有一个现在是书店员工,虽然累点却很喜爱。学计算机的武汉女孩在合唱队找到了“第二人生”,而合唱队队长曾经是位哲学博士,最终在音乐里找到了热情。

她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幸福。在陕北窑洞,嘉倩在约访对象的奶奶家住了五天,在山里玩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枣树和棉花而兴奋不已。“山里的孩子”童年拥有的财富是整个大自然。

2013年,嘉倩约见了近600人。从梦想到家庭、再到爱情——一路上,嘉倩关心的主题一直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嘉倩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进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一些原来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就释然了。其实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也是我的心灵之旅,他们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深深感染了我。”

给十年后的自己

嘉倩没有想到的是,和陌生人交换梦想的过程,也会影响着他们。在南京的某个大学做梦想分享会的时候,一个女生说她想当插画师,但她学的不是美术类专业,听了嘉倩一路交换梦想的经历,她说:“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画画。我画了一幅画,叫《嘉倩狂想曲》。你是我画的第一个作品。这是我踏上这条路的第一步。”

每听完一段故事后,嘉倩都会请求受访者,录一段话给未来最低谷的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要追溯到她的留学生涯:那一年,她只身来到荷兰,接连遭受了注册不成功、学生证丢失导致补考等问题。在人生的低谷,她无人倾诉,只能自己鼓励自己。后来,她开设了一个“倾诉邮箱”。她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与自己有着相似的诉求。“别人再多的安慰,其实真的不如几年前的你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的’那样有力量。”

录那段“说给十年后的自己”的片子的时候,嘉倩发现,不少人的泪点就是爸妈。有人咬牙说,即使不被爸妈理解,也必须跨出这一步。有人已经释然,能陪在父母身边,接受一份安稳工作。有人依然挣扎,进退两难。

春节回到家,爸爸看到嘉倩,感觉她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懂事了,也支持她继续去追梦。嘉倩也想一直和别人“交换梦想”,直到没有钱为止。

也许十年后,嘉倩会找到这些讲故事的人,记录他们在这十年里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她期待十年后,和他们相逢在巴黎的某个街头,或者楼下的小咖啡馆,然后一起打开电脑,看十年前的采访视频。

嘉倩会问:“当年的那个梦想,你实现了吗?是不是现在的你,成了你当年不喜欢的大人?其实这样也很好。实现梦想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适不适合、能不能追到,都是一种修行,有时简单有时难;然而这一切终归是快乐的,不会有一点后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陈志列:自主创新,有大雄心
49岁的陈志列,已是全球特种计算机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家。他的研祥集团拥有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实力,以及在几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和研祥要做“中国创造”的标杆……自主创新的梦想“赚到了钱,我们就一起开着越野车到西藏玩

0评论2024-01-2569

刘谦:梦想是通往“奇迹之门”的钥匙
刘谦,大名鼎鼎的华人魔术师,自2009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迅速红遍全国。他有一句口头禅:“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妇孺皆知。就是这么一位在当今全世界都响当当的魔术师,竟从未正式拜师学艺,甚至后来能被大众所熟知,纵有魔法和实力,

0评论2024-01-2581

张碧晨:梦想的世界春暖花开
2014年10月7日,在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的舞台上,她用年轻而鲜活的声音,让北京首都体育馆在那一晚沸腾了。1989年9月10日,她出生于天津。小时候,她常常被喜欢唱民歌的母亲抱去单位参加文艺演出。或许是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她对音乐

0评论2024-01-2566

“蚁穴”中痛灼的青春
李立国从未想到自己会以如此诡异的方式成名。三个月前的一天凌晨,李立国肚子疼,要从他那不到5平方米的屋子走去公共厕所,刚打开门就发现电视台已经把摄像机架门口了。李立国赶忙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此时他的“弟弟”——2008年结识后就在一起唱歌的

0评论2024-01-2571

杜梦杰:不安的青春突围
杜梦杰出生于1989年,是众筹平台“追梦网”的创始人。追梦网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发现并参与小众、新鲜、有趣的生活体验,至今已经为超过800个项目众筹到逾1000万的风险资金。杜梦杰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每天待在家里与电视和书本为伴。但正是

0评论2024-01-2568

李健: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东西活着
李健1998年大学毕业,几年后,大学同班的一些同学已经有房有车,但李健还是一无所有,有时候他也会在内心做一番比较,可一想到自己还有两张专辑,有很多首歌,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如影随形。那时候他兜里连一万块钱都没有,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歌以后会给他带

0评论2024-01-2584

写下梦想
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

0评论2024-01-2572

只要选定了目标,就不要再想太远
她五官立体感强、眼睛也无比深邃,很多人都说“这个美人儿是个混血儿”,其实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越南人,她不过是在美国出生而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则开了间小小的美甲沙龙。马路上车来车往,母亲不放心让她出去玩,便把她留在美

0评论2024-01-2573

看五年,想三年,认真做好一两年
雷军回忆他在十八岁那年,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书《矽谷之火》,讲述了七八十年代矽谷英雄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以贾伯斯为主。雷军承认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有了这样的想法,雷军在武汉大学

0评论2024-01-2578

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
从小到大,我们会经历很多身份,获得很多标签。小时候,我们是子女、学生、花朵……长大了,我们成了80后、父母……2012年,我得到了一个新标签:中国好舌头。中国的成语很有意思,关于口才的成语大多略带贬义,比如巧舌如簧、夸夸其谈、巧言令色……口

0评论2024-0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