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不放过1%

2024-01-25 01:21290

当金黄的麦浪、苍茫的雪地、大红的棉袄,这些油画般的色彩出现在电影《白鹿原》中时,人们都为之惊讶;《无人区》以极高的画面质感和饱和度,释放出美国西部片粗犷凝重的风格,却取景于国内……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马平这位现年39岁,出生于西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年轻人,却有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的美誉。

电影调色师最早诞生于美国。2000年,好莱坞影片《逃狱三王》最先使用该技术,随后美国的职业电影调色师队伍发展到100多人。电影调色师是个年收入逾百万的时尚职业,国内从业人员仅十多人。

14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马平,可谓“天才少年”。上大学后,马平渐渐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电脑和影像艺术,大学填报的力学专业原来是一个错误。毕业后,他毅然去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工,做自己钟爱的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

2002年,马平如愿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专做后期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负责特效处理。因喜欢影像制作,英文不错,又有IT底子,渐渐修炼成了圈内高手,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的美妙。

电影调色,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软件,在后期给电影的每一帧画面调光、调色与美化,让它在放映时产生许多实拍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奉上一道道礼堂上的饕餮盛宴!他们被称作“影片化妆师”,其技术直接影响着一部电影的气质。

2005年之前,中国没有本土职业调色师,国产电影拍摄之后都是送到美国、韩国进行调色,花费高昂,调色周期还经常被无理延长。

“别人能搞,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搞呢?”不服气的马平硬要拿下这项独门技艺。从2003年起,他先后到美国和韩国的影视学院进修。一年多时间,马平就能像模像样地为影视剧调色了,达到了用饱满的画面色彩十分到位地烘托剧情的高水平。

作为国内首席调色师的马平,回国后接的第一个大单,就是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国内第一部数字电影《太行山上》调色。给数字电影调色,这是马平在国外学的技术,因为很对路,没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就给“搞定”了,并获得了好评。

一路下来,马平为多部国产大片成功调色,渐渐地在业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江湖首席”地位,但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找上门来。

2007年8月,马平接手了由陆川导演的影片《南京!南京!》,却成了一块“烫手山芋”。该片是用彩色胶版拍摄和制作拷贝的,却要“变成”黑白影像。

将彩色调成黑白,不就是色彩饱和度降到零吗?问题可没这么简单,色彩饱和度降低之后,呈现的黑白偏了色,这种似是而非的色彩感极大地干扰了观影的感受,而且使得整个影像显得很“脏”,完全没有了黑白影像该有的那种纯净的质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胶片材料的问题。

这可是一部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抗战史诗片,弄不成功丢人是小,要是搞砸了,这个损失谁也担当不起!

技术难关一时无法攻克,导演和投资方又催得很紧,马平只得求助国外的专家。但他们的答复令马平十分失望:彩色胶片拍的片子,不可能百分百还原成黑白。现在是专攻数码拍摄影片的调色技术,谁还有心思去攻克胶片的调色技术。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马平不知疲惫地折腾了半年后,终于将《南京!南京!》的色彩残留缩减至1%,可这一个百分点的着色,却怎么都去不掉。

这个1%的“污点”,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连一些电影人都难发现。美国专家都拿不下的问题,弄到这个程度,马平总算是基本攻克了“用彩色拷贝片调色成纯黑白影像”的技术难关了。

实际上,马平也没必要在这个1%上折腾了。有资料显示,现在大约99%以上的影片都是采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而胶片几乎绝迹。

让影片留下1%的“污点”,这不是马平的性格,他说:美国人能够弄出电影调色这个技术,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攻克“用彩色拷贝片调色成纯黑白影像”的技术呢?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平连做了200多次调色试验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印片工艺固有的缺陷,将彩色片调成干干净净的黑白片!这意味着他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用彩色拷贝片呈现纯黑白影像的工艺。

2009年4月22日,待字闺中一年多的《南京!南京!》在全国首映后,票房一路飘红,最终斩获3.6亿元,导演陆川获得了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贝壳奖,马平也获得了150万元的报酬。

从一名新兵,到成长为国内最专业的电影调色师之一,马平付出了许多。对于“中国首席调色师”的称呼,他说:“对这样的称呼我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我钟爱的电影调色工作。不放过1%的疑点难点,力求将其做得更加完美,这是我今后所要追求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张慧雯:机会来时不能没有子弹(下)
接张慧雯:机会来时不能没有子弹(上)虽然张慧雯有舞蹈基础,但是从民族舞改跳芭蕾并非易事,她要在两个月内练习“立足尖”等技巧,这个过程非常难,她的脚尖很快磨出了血泡,每天结束排练后都要用冰袋敷脚。同时精神压力也很大,有幸被国内顶尖导演选

0评论2024-01-26104

粉色伞裙
乔伊喜欢看电影,每个周末,她都会用省下的钱去看一场电影。她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可是这辈子,她注定不会成为一名演员。她只是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她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和母亲,多年前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看电影,是她最开心的事,因为,她喜欢电影里

0评论2024-01-2570

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
在我们身边,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许多传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因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国电影。

0评论2024-01-2544

海清:“收视率女王”的螺旋式成功
在万众瞩目的第8届中国金鹰艺术节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她除了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外,更击败姚晨、闰妮等女星,以25万多的全场最高票数斩获当晚最具分量的人气大奖,获封新晋“视后”。她就是海清。求学时,她经历了以赵薇为翘楚的

0评论2024-01-2561

赵薇:人生冒险才好玩
正是因为热爱冒险,赵薇的人生才变得如此好玩,她的冒险精神,助她完成了完美的蜕变。从出道到现在,16年间赵薇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还在歌坛上一展风采,在娱乐圈中玩得风生水起,看得人眼花缭乱。许多和她同期毕业的人,有的还在安安稳稳地做二线演员,有

0评论2024-01-2551

如果生活是个抽屉
那是在我大一时,台北刚开始办国际影展没有多久,我有个学长买了电影票,但由于时间冲突,便问我要不要去看。我一看片名是《傻瓜入狱记》,心想应该是喜剧,于是接过电影票,开开心心去看免费电影了。在高中之前,我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看电影。对我来说,所谓好

0评论2024-01-2556

伊萨克·纳布瓦纳:从乌干达贫民窟走出的导
出身于乌干达贫民窟的伊萨克·纳布瓦纳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拍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低成本电影,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一个人有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历经现实的磨难,逐渐变得苍白,直至消失不见。这是大部分故事的发展脉络。而这个故事有些

0评论2024-01-2557

筷子兄弟:那些突然成名的“老男孩们”
网络电影《老男孩》红极一时,点击率在11天内突破千万。制作这部影片的筷子兄弟因此也突然大红大紫。虽然之前他们就曾经以一曲《男艺妓回忆录》爆红网络,但是这部转型之作更是为他们赢得了无数喝彩。1.曾经也是茫然八零后和片中的肖大宝以及许多80后京

0评论2024-01-2549

姜文的宠与失
观众期待的姜文、资本需要的姜文和姜文自己的追求之间,都存在误差。坏消息姜文“啊”了一声,语调上扬,未曾预料会获得负面评价。在电影方面他拥有极为挑剔的口味,有时候被逼着看某个电影时甚至会有生理反应。一次是一部喜剧片,他当场落枕,同在现场的编剧

0评论2024-01-2554

范冰冰:粉黛万千不及你
10年间,她一直生活在激烈的斗争中,咽下了无数的辛酸,并成为最后的幸存者,人称“范爷”。如果从她出道那天起往后推10年,那10年,范冰冰从乖巧伶俐的金锁变为是非傍身的蛇蝎美人。面对万箭穿心的指责,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没有当机立断的自我品牌管

0评论2024-01-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