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齐白石的四个贵人

2024-01-25 01:19600

齐白石出身贫寒,自称“草衣”,但一生都有贵人相助。

1919年,齐白石举家迁往北京,在那里卖画治印为生。此时他结识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位友人陈师曾。这两人的关系后来被人概括为“没有陈师曾就没有齐白石,没有齐白石也就没有陈师曾”。陈师曾在当时绘画界新思潮汹涌澎湃时仍坚定地拥护传统,曾著《文人画的价值》一书,此论极有意义。然而也就是这位貌似古板的陈夫子对白石翁进行多次鼓励和指引,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齐白石毅然以10年时间进行衰年变法,从此他的大写意花鸟方始元气淋漓,呈现出为世人所熟知的面貌。

1929年9月,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后,就亲自去拜访齐白石,聘请他来校担任教授。第一次,第二次,齐白石都拒绝了。第三次,他又敲开齐白石的家门,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齐白石终于被说服,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也道出心里话:“我不仅没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徐悲鸿说:“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不仅如此,徐悲鸿还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影响竭力为齐白石延誉、说项。当时,美术界有些人极力贬低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一次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受到冷落,被挤到角落里。当徐悲鸿在展厅内看到齐白石的作品《虾趣》时,不由得赞道:“妙造自然,浑然天成!”他立即找来展厅负责人,把《虾趣》放在展厅中央,与他的作品并列在一起,并将《虾趣》的标价8元改为80元,而自己的那幅《奔马》标价为70元。他还在《虾趣》下面注明“徐悲鸿标价”字样。此事引起轰动,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从木匠到巨匠
意大利画家皮得罗·安尼戈尼一直对这件事津津乐道:当我的房主决定把我租用的画室卖掉时,我很失望,但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我想,如果房子的墙上有几条裂缝的话,卖起来肯定不容易。因此,我就画上了那么几条——那条从窗户上面的天花板直通而下的裂缝尤其逼真

0评论2024-01-2583

文人多性情
叶德辉为大藏书家,他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入一两张春宫画片,其友陈子展问他何故。他说:“避火。”因为“火神原是个小姐,服侍她的丫环达36位之多,后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婢,因此她变得躁急易怒。她平时穿淡黄色,一发威时便穿红衣而引起火灾,但因出身

0评论2024-01-2569

吃吃喝喝两大师
吃吃喝喝两大师林语堂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大师;张大千是著名的美术家、国画大师。两人虽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耕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美食,都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两位大师交情颇深,尤其是在国外生活期间,偶有相见更是亲热无比,必然共享佳肴,同饮

0评论2024-01-2571

齐白石的画
刘老板有很多钱,却没多少文化,但特喜欢附庸风雅。这天,他来到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幅署名齐白石的《虾戏图》。他忙问店主:“这是齐白石的真迹吗?”店主回答说:“绝对真迹!”刘老板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仍没看出个所以然,再一看价格:一万元。他心说:

0评论2024-01-2465

齐白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

0评论2024-01-2472

大师的天真
大师的天真作者:李娟齐白石早年以卖画为生,为了便于计算,在门上贴着润格:“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一位求画者很有意思,给了白石老人三十五元钱,想看看大师如何作画。结果,白石老人画了三只虾,清润透明,栩栩如生,只是,另外的半只虾藏匿在水草中,

0评论2024-01-2457

“人们说”与“自己想”
白晓东有幅漫画,颇耐思考。漫画上一个背着大大行李包的人沿着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向前飞奔,后面几个人张着圆成了饭碗般的嘴巴,似乎在喊着什么。漫画下边的文字云:“当你走一条自己的路时,人们往往说你走错了。”人自然不能完全不在乎“人们说”。比如,

0评论2024-01-2467

身在“边缘”
身在“边缘”他说过一句惊人的话:“我表现的是人,衣服脱掉、荣辱去掉,都有心灵在跳。”他为拍一部反映香港吸毒少女的纪录片,曾搬去“屋村”,和她们住在一起,吃、喝、说、笑、哭,好长好长一段时间。“屋村”,也就是香港的廉租房。买不起房子的人,就住

0评论2024-01-2461

附加值
东西从来不值钱,值钱的是附加上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的,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用的那双筷子,现在值多少钱了?十万不止。但也不是所有的附加上的东西都值钱,一张宣纸,齐白石在上面涂了几笔,这张纸就值大钱了。同样一张宣纸,隔壁张三抹了几笔,这张纸就

0评论2024-01-2346

一生一世马蹄莲
他与她,像飞鸟和海鱼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1939年寒冬的一天,蒋兆和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家萧龙友画肖像。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墨,围着这点干墨,他又勾

0评论2024-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