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

2024-01-25 00:44750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

财富档案

著名集团“三星”的创始人,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业中,三星集团排名第14位,惟一排名在三星电子之上的电子类企业就是索尼,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包括24个大公司,是韩国最成功的企业,李秉哲因此被人称作“创业鬼才”,其经营哲学对商业界有重大影响。

企业类型

电子业。

成长记录

2002年10月2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三星电子正式签约赞助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从而再次延续其全球奥林匹克赞助商的身份。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世界惊呆了,韩国却在欢呼,要知道,在奥委会挑剔的选择之下,每期只有10家~12家国际一流企业才能作为候选者。而三星却能够延续这种身份,只说明了一点:三星和可口可乐、柯达这样的顶级品牌一样,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行列之中。

“三星”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正如“三星”人所念念不忘的,他就是集团创始人——李秉哲。

“三星”的开始

1910年2月12日,李秉哲出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宜宁郡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是位文人,李秉哲小时候就是在其祖父开办的“文山书亭”的书院里度过。虽然他自小就很聪明伶俐,但也十分贪玩,为此没少挨父亲的骂。

为了改变儿子贪玩调皮的坏习惯,父亲送小秉哲到很远的学校读书,在这个新式学校里,李秉哲学会了不少东西,也不再那么调皮了。后来他又进入汉城读了中学,就在他读中学三年级时,父母按照家乡早婚的习俗,给他办了婚事。

虽然结婚了,中学还在上着,但李秉哲并不满足,他又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但这一回,父亲没有同意,要他中学毕业后再考虑留学的事。倔强的李秉哲不肯就此作罢,他只身一人坐轮船去了日本。

1930年4月,李秉哲考取了早稻田大学政经科。他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一字不漏地做笔记,而且课外还找了许多书籍来阅读,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这段时间的学习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知识,经受了锻炼,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二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日本的气候,李秉哲脚疾重犯,只好回到了家乡。回到家没多久,病就好了,少了在国外那种积极用功的动力,他开始每天出去游荡、打牌,整日里无所事事,尽管当时李秉哲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

有一天,李秉哲又是打牌很晚回来,那天月亮很亮,他看着熟睡的3个孩子,忽然“好像在噩梦中惊醒”,感到以前荒废得太多,自己已经这么大了,不能总是依靠父母,该是干点事儿的时候了。

儿子终于懂事了,父亲当然乐意。在父亲的帮助下,李秉哲和几个朋友合伙在附近的马山开办一个粮食加工厂,三人各出1万元,没有机器,他们从日本购进新式的磨米机械,资金不够,向银行贷款,1936年4月,“协同精米所”成立了。但这个喜悦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经验不足,加工厂第一年就亏了本,但李秉哲凭着自己在东京学的那些知识,改变了经营方针,第二年不仅赚回了投入的3万元本钱,还有了2万元赢利。

初战告捷后,李秉哲又经营过别的买卖,也还算赢利,但不久之后,由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为了聚敛资金,冻结了所有日本银行的资金,缺少银行贷款的李秉哲只得卖掉所有土地、转让粮食加工厂和运输会社,偿还全部债务。他又回到了创业前的起点。

如果上天没有给机会,那么机会只有靠自己创造,李秉哲决心自己寻找商机。他考察了几乎整个朝鲜半岛和大半个中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李秉哲选择了向中国东北出口果品、蔬菜、干鱼这种本小利大的贸易。他买下大邱市一个小铺子,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根据地,1938年3月1日“三星商会”成立了,“三”在朝鲜意为大、多、强,“星”则是清澈、明亮、深远、永放光芒。李秉哲以三星命名,寄含着他对自己事业的希望和憧憬。

1年赚了60亿

在继续原来对中国贸易的同时,李秉哲又办起了一个面粉加工厂。他请来早稻田大学的学友李舜根当商会的负责人,委以重任。后来李舜根为三星商会的迅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业向前发展着,李秉哲还在寻找新的投资对象,来扩充自己年轻的“三星”商会。机会来了,原由日本人经办的每年可酿造7000石粮食的“朝鲜酿造”会社因内部分裂,急于出卖,李秉哲立即出资10万元买下,因为在当时,私人酿造业受到保护,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一年后,“朝鲜酿造”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年产量增至1万石,销量节节上升。三星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然而乱世之中一切都无法预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掠夺,对许多物资实行统制,从而使三星商会与“朝鲜酿造”不但无利可图,而且连原料也难以保证。于是,李秉哲把这两家企业的经营业务交给李舜根,自己回到了故乡。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韩国举国欢庆,李秉哲也感到莫大高兴,重新焕发了精神,他回到了工厂,继续工作。不仅使已经停产的酿造厂重新恢复生产,还试制成“月桂”牌新酒,在战后萧条的市场上受到了热烈欢迎,三星商会在韩国的销售业务也不断增加。

两项事业都已恢复后,李秉哲决定,不能光在大邱市周围扩展,汉城,这个自己曾经求学的地方,这个繁荣的大都市,才是以后工作的重心。1947年5月,李秉哲携家迁往汉城,1948年11月,他在钟路二街永保大厦附近租了一栋两层小楼,挂出了“三星物产公司”的招牌,并亲自担任社长。

公司成立后,继续原先的出口政策,只不过不再向中国出口了,改往香港、新加坡等地,然后再从那里进口棉纱,转销内地。不久,贸易的经营品种迅速增加到100多种,贸易对象也扩大到美国等许多先进工业国家,一年多时间内,竟获利1.2亿元,成为韩国商界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

但是厄运又来了,每次还都在李秉哲正春风得意之时。这次也不例外,正当李秉哲准备在汉城放手大干,朝鲜战争爆发了,他丢失了苦心经营的企业和财产,只能携家带口离开汉城这个伤心地,回到大邱。

然而,让李秉哲最感动的是,与他同甘共苦的几位老朋友,不仅维持了“朝鲜酿造”的正常运转,而且还交给他辛苦赚来的3亿元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他知人善任和“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思想的最好馈赠。有了这笔钱做资本,李秉哲携家来到釜山,买了一间面积只有15坪的房子住下来,着手重振“三星”的事业。

1951年1月11日,李秉哲在釜山大街路建起了“三星物产”株式会社。他充分发挥超群的经营才干,在一年之间,使3亿元资本变成了60亿元,足足增长20倍!

四面出击的商界大鳄

20世纪50年代初,韩国物资匮乏,经济困难,大多数企业对风险极大的国内制造业持消极态度,大都着手于进口贸易,而此前的李秉哲也是靠这个起家的。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时的李秉哲却毅然放弃了获利丰厚的贸易业,决定创办生产性工厂,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以实现他“事业报国”的理想。

经过调查,他选择了制糖业。1953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设计建造了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为韩国食糖生产国产化立下了头功。以此为基础,他又创立了第一家毛织厂,并很快将其发展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产品成功“登陆”到了毛织品王国——英国。

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国内百废待兴,建筑业最为热门,但最缺少的就是化肥,全面依赖着国外进口,看到这种情况的李秉哲又决定插手肥料工业,筹建肥料厂。这一次他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新、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的“韩国肥料”。此后,“韩国肥料”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开创了出口肥料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然最令人骄傲的是“三星”在电子业的巨大成就。70年代,三星还在为日本三洋公司打工,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后来,靠着给著名国际品牌制造芯片及电子产品,三星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规模,成为韩国最成功的制造企业。然而,三星的品牌却一直无法与世界一流品牌同日而语。在西方人心目中,三星只是一个模仿别人制造廉价微波炉或者廉价产品的公司。在美国,三星更被看作是地摊上的廉价产品。

进入80年代,面对这种状况,李秉哲又提出“为了图谋出路,并开创韩国经济的第二次起飞,我们只有走开发尖端科技这一途径”。由于三星集团投入巨资发展尖端科技,加之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使韩国成为了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开发半导体的国家。“三星”由于实力强大,经营健康,被称为“韩国业界的大白鲨”。

“第一精神”

三星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与韩国的经济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李秉哲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着国内外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动向,选择最具挑战性的发展目标。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每个人都在竞争第一,只有这样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前途。因此,在创业实践中,李秉哲始终标榜“三星第一”主义,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础,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义。

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在一次大会上,他说:“我把我一生80%的时间都用在育人选贤上了。当我看到我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崭露头角,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时,我的感谢、兴奋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世人常说三星是人才的宝库,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可见,李秉哲对人才重视的程度了。

一个向李秉哲学习了30多年经营的三星高级经营者说:“人们都说李会长的用兵术是非常高明的,其实他并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对人的完全信赖。如果他信任你,就会全权委任你,并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这样就会使你产生责任感,产生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意志。”这不能不说体现了李秉哲管理上的独特之处。

这就是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多少次困难时期挽救了“三星”,李秉哲曾经回忆说:“三星克服严重危机的最大力量,是信赖我并忠于职守的社员的团结精神和爱社精神。”

李秉哲还经常用各种方式表达他对部属的信任和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工作。他常在各种场合对他信任的经营者给予高度评价。在一次社长会议上,李秉哲关心地对一位社长说:“你的嘴唇裂了,看样子很辛苦。”第二天他就把配好的补药通过秘书室转给了那位社长。

有了这样关心下属的社长,“三星”的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1987年11月19日下午,这个伟大的人因肺癌而与世长辞。他留下的事业由儿子继续发扬广大,当悲痛的人们来到他卧室时,看到的是墙上的“空手来空手去”的条幅,这就是一个创造了数亿财富的人豁达坦荡的人生观,他的“第一精神”和“事业报国、为国奉献”结合在一起,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战后的韩国为什么会成为“亚洲四小龙”!

成功秘诀

经营理念饱蕴东方儒学色彩。

80%的精力用于选用人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新首富,李河君
一夜之间,小伙伴们关注的“中国首富”突然换人了!2月3日,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李河君以1600亿人民币的资产,战胜马云(1500亿元)和王健林(155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这个李河君是谁,他凭什么能把如日中天的马云挤下去呢?

0评论2024-01-25122

华为余承东:不疯不成魔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手机行业尤为如此。9月12日,华为在上海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行货版华为AscendMate7,AscendP7蓝宝石版,AscendG7三款全新手机产品。9月13日,华为AscendMate7手机开售,高配版售价高

0评论2024-01-2577

雷军的宿命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

0评论2024-01-25107

华人电脑教父——施振荣
华人电脑教父——施振荣财富档案宏基,一个在几乎没有品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世界名牌;一个世界上股权最分散的上市公司;一个像小公司一样迅捷抓住互联网的大企业。如今Acer集团是台湾第一大资讯公司和最大的自创品牌厂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PC制造厂

0评论2024-01-2578

从小保安到亿万富豪
近日,爱特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奎低调现身武汉,和武汉几家知名企业老板商谈合作事宜,同时考察武汉市场,准备回家乡投资建厂。“见过白手起家的,没见过白得他这么彻底的。”朋友们都这样评价冯奎,欣赏他的智慧和胆量。出生山区农村,当过兵,干

0评论2024-01-2459

开怀一笑
开怀一笑比比谁最牛一堆名人比谁牛。黄健翔说:“我在北京买了一座桥用我的名字命名。”李霄云说:“我在北京买了一条路用我的名字命名。”汪东城说:“我在北京买了一个区。”张朝阳笑了,说:“我的区比你大多了,我还在辽宁买了个小城市。”然后潘长江笑了

0评论2024-01-2454

最后的5%是关键
开餐厅,在一些细微之处,米田肇非常用心。比方说,墙壁的颜色,不仔细看就很难发现,入口附近和餐厅里面有微妙的色差。入口附近是微微混入一些冷色调的绿,而餐厅里面则是偏暖色系的绿。从入口进去到看见餐厅全貌时,会给人一种纵深感,在这种细节处下功夫,

0评论2024-01-2461

伤不起的玩笑
嘎瘦和憨胖是同班同学,他俩人如其名,一个是调皮好动的鬼灵精,一个是憨厚耿直的老实人。可却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最近,憨胖见同学们打乒乓球打得热火朝天,于是也萌生出了想学乒乓球的念头。又见嘎瘦打得一手好球,便拜嘎瘦为

0评论2024-01-2460

作家小张
小张是个全职作家,但最让他郁闷的是他的作品总不能够发表,最近生活拮据,小张已张吃了一个星期的泡面了。今天是周末,小张决定到街上采风,因为最近总找不到灵感,今天周末,街上很多人,突然间,在一个商场门口,有一个画家在给人街头画画,生意很红火,不

0评论2024-01-2466

运输巨头赵重熏
运输巨头赵重熏由于当时的货运竞争对手不多,加之赵重熏勤奋苦干,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到50年代中期,赵重熏的事业逐渐发展起来,所拥有的卡车也逐渐增多。朝鲜战争给赵重熏带来了发财的机会,这其中还有一段颇为传神的故事呢。据说,美国对北朝鲜发动进

0评论2024-0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