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2024-01-25 00:40790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财富档案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它已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企业类型

综合企业集团。

成长记录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富豪之一,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在世界,“洛克菲勒”这四个字就象征着权力和金钱。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中出现过副总统、参议员、董事长,但他们的锋芒都没能超越过一个人,就是他们的祖辈、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从一个小小的经纪人到全球石油业的霸主,他成就了一个传奇,而他的道路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

商业奇才的诞生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小镇。祖上是法国南部人,为了逃脱政治迫害,才来到新大陆创立自己的事业。到洛克菲勒这一辈,已经是好几代了。

父亲是一个很讲求实际的人,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他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只有劳动,才能给予报酬,而家里的任何劳动,都制订了一套标准。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从小,洛克菲勒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他有个记账本,上面详细的记录着自己在田里干了什么活,以此来向父亲要求报酬。同时,他把这些钱积攒下来,贷给当地的农民,制订一定的利息,从中赚取费用。还有一次,他在树林中发现了火鸡的窝,就把小鸡弄回家中自己饲养,到感恩节的时候,再把鸡卖掉,大赚一笔。而这些都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因为父亲认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这种教育方式或许有点偏激,但对年幼的洛克菲勒而言,却是影响他一生的,“不要随便相信别人,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对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在商场上厮杀的人是不错的。

16岁那年,洛克菲勒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这样说。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工作十分认真刻苦,账簿做得清清楚楚,没有差错,这些顿时让老板休威刮目相看。在公司工作的第三年,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了英国即将发生饥荒的新闻,自作主张大量收购食品,为此老板极为不满,但没过多久,英国真的发生了饥荒,公司的货物销往外国,获得了巨额利润。一时间,洛克菲勒在当地,成为人们的谈论中心,一个19岁的小商业天才就这样诞生了!

战火中崛起的一代巨擘

1858年,不满足做个小助理的洛克菲勒辞掉工作,认识了和他有过相同工作经历的英国人克拉克。洛克菲勒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经纪公司”,把美国西部的谷物肉类出售到欧洲,开始了创业。

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时又言而有信,想方设法使自己取信于人。克拉克对洛克菲勒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洛克菲勒并没有被这一切冲昏头脑,他冷静地来到石油产地进行考察。而在盲目开采的现场,他发现了繁荣后面所隐藏的危机。洛克菲勒十分明白“后发制人”的道理,时机还不成熟,等等再说!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与愁眉苦脸的别人相比,洛克菲勒像是上满了发条的钟表,开始运作了。他迅速办理了大额贷款,囤积了许多战时必需的货物,而当这一切完成之后,战争打响了,洛克菲勒赚了大钱。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当时铁路建设风起云涌,石油需求量大增,洛克菲勒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1863年,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设了一个炼油厂,把西部的石油运到纽约等东部地区。在石油工业中,勘探石油等工作被称为“上游工业”,精制和销售属“下游工业”。随着下游工业的兴盛,克利夫兰出现了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决定垄断“下游”工业,那时他只有28岁。

洛克菲勒热衷于公司间的联合,为了实现自己垄断的理想,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3年之后,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

“石油大王”的垄断

仅仅在克利夫兰的垄断是无法满足洛克菲勒的。他要的是对整个美国石油的控制,或者说,整个世界的控制。

一次偶然的机会,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

多德是个年轻的律师,他“走红”后,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出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随着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它的触角也伸展到金融、公用事业和一些工业部门。洛克菲勒依靠庞大的石油帝国和巨大金融的实力做后盾,大大加强了其在美国金融界的地位和影响。

在海外,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因为先进的技术,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被人们称之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他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掠夺”国外丰富的石油资源,取得高额垄断利润。在亚非拉地区的石油开采成为了他的财富的主要来源,1935年,洛克菲勒控制了海内外大约200家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6亿美元,他的私人财产也超过了15亿美元,成了名噪世界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洗心革面”的退休路

1896年,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总部——纽约百老汇路26号,搬到了自己的庄园,他退休了!这一年他才57岁,正值壮年。为什么会激流勇退呢?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倒闭、破产,饱受他那弱肉强食的垄断之苦。也有人说他患了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在过去40年中,他要钱不要命,以致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到底是因为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不过在当时,洛克菲勒的名声却是不太好,可谓是众叛亲离!由于他的吞并、垄断,导致许多小业主家破人亡;在宾西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身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做成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模拟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被送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而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说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儿子无法安眠!

或许,就是在此刻,他才领悟到,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他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学习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他成了“街坊上的约翰”,过着与世无争、简单的生活。但洛克菲勒从来没有停止在商业上插手,他始终保留着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一号股票,也从来没有忘记开创的石油事业。

在41年的退休生涯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当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几乎没有人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钱。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当时的美国没有医疗研究中心,他捐资20万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后来这个研究所因为卓越成就获得了12项诺贝尔奖金,比任何同类研究所所获奖项都多。此外,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黑人。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达5亿美元之多!

但对自己和家人,洛克菲勒却是节俭无比。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成功秘诀

“不轻易相信任何人”是一生的座右铭。

攫取利益为首要,并不择手段。

众叛亲离后顿悟,施爱于社会。因之得到世人捧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石油大亨——保罗·格蒂
石油大亨——保罗·格蒂财富档案格蒂建造和购买了炼油厂,自行掌握巨量的原油加工生产,在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他的炼油厂。从1954年起,格蒂开始营建他的超级油船队,总吨位达100万吨,其中巨型超级油轮吨位数在7万吨以上。在洛杉矶、图尔萨和纽约,他以

0评论2024-01-25136

世界债主——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世界债主——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财富档案摩根大肆收购铁路,贯彻他的摩根体制、并通过摩根体制控制了当年美国大批工矿企业,把全美企业资本的1/4集中到了他的麾下。摩根不但用金融资本控制了美国许多重要部门,还利用其庞大资本对外国放债,经济上依赖他

0评论2024-01-2566

从书本中找到的致富方法
从书本中找到的致富方法洛克菲勒于1839年出生,他虽然进入学校读书的机会不多,但他善于把握学习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加上头脑十分机敏。到了十多岁时,他已考虑自己怎么创业致富了。为了寻找致富之路,他辛辛苦苦地打工挣钱,很不容易积攒到5美元,

0评论2024-01-2569

早播种的大收获
早播种的大收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全球事务、调解国际纷争的联合组织,也就是后来的联合国。成立联合国的计划一提出来,可谓众志成城,大家的反应都相当热烈,可是应该在什么地方建立组织的总部,却成了头号问题,一下子也决

0评论2024-01-2462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

0评论2024-01-2471

让钱去生钱——利用本钱成就买卖
让钱去生钱——利用本钱成就买卖故事精粹“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夜幕降临,洛克菲勒就和父亲点着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

0评论2024-01-2459

最好的回击
最好的回击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

0评论2024-01-2466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曾经一无所有,像当时许多年少无知的人一样,到处流浪,得过且过。不过,洛克菲勒怀有十分远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有一笔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财富。带着这个伟大的梦想,洛克菲勒来到了距离家乡很远的一个偏僻

0评论2024-01-2455

在金钱与生命之间
在金钱与生命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了。抄家把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

0评论2024-01-2444

这10种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1。上帝思维“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说,天堂里的居民,凡事都是这么想的,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里。2。司马光思维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3。孙子

0评论2024-01-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