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叩棚

2024-01-24 19:25680

清末,为避八国联军之祸,慈禧太后西狩了一年多后,终于回到了北京。这年腊月二十九,她诏告天下,普天同庆。

修武县知县谢必斋看本县内迟迟没有动静,急得直冒火。太后回銮,修武县庆祝不力,自己要面临摘乌纱帽的风险。可谢必斋苦的是手里没钱,治下百姓多困苦潦倒,他实在不忍心再加盘剥。

看老爷愁眉苦脸,在书房直绕圈子,师爷点拨谢必斋:“要不,去拜访拜访老城街的韩老爷?”老城街的韩老爷,名治丰,是韩愈的后人,也是一位挂千顷牌的财主,有善人之称。以往县里有公益之举,韩治丰经常主动拿出钱粮相助,谢必斋受惠很多,但韩治丰的哥哥在京城任刑部主事,为此,谢必斋不敢主动打韩治丰的主意。

谢必斋思来想去,实在是没辙,只得上韩家拜访。韩治丰得知谢知县来访,不敢怠慢,敞开中门,带全家出门迎候。进门落座,献上茶来,谢必斋正思量如何开口之际,韩治丰主动问道:“知县大人,太后回銮,举国庆祝,咱修武咋没有动静呀?”

谢必斋心里着实感动,就坡下驴,将县衙的困难说了一番后,拱手请韩治丰出资相助。韩治丰一捋长须,倒也没有客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大人您看这样如何,由我韩家出资,在老城街城隍庙筹办庙会,全县庆祝半个月。”

谢必斋一听,心里如巨石落地,但他也明白韩治丰的良苦用心:全县贫苦百姓可以借庙会这个平台,以物易物,借此度过荒年。实是造福一方的义举啊!想到这里,谢必斋起身,朝韩治丰作揖致谢:“那就劳烦先生当这个会首,筹办庙会,越快越好。”韩治丰还礼不迭。

韩治丰早有准备,加上财力雄厚,事事顺利,正月初九那天,城隍庙庙会就要开张了。

一大早,谢必斋在韩治丰陪同下来到城隍庙,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唱大鼓书的、算命的、卖膏药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应有尽有。谢必斋看到,本县的延陵大葱、江旁庄浑汤白菜、五里源松花蛋、南孟箩筐,其他诸如椅子、桌子、犁、耙、小推车,凡家里多余的物件,都被百姓摆到了庙会上。看来,庙会过后,不少家庭能换回点小钱,用以维持生计。

看到全部生意都没有开张,谢必斋觉得奇怪,就问韩治丰咋回事。韩治丰笑着解释:“生意人的首领是卖梳篦的。哪里新开庙会,会首要先和卖梳篦的商议好了,由他把各样的生意约来,还得帮着会首划定文武生意地盘。现在各种的生意、各样的玩意儿,都按着秩序摆上了,等那卖梳篦的一张嘴,你瞧吧,各样的生意,全都开张,敲锣的、打鼓的、喊嚷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谢必斋笑着说:“那就让他们开始吧。”

就见韩治丰朝卖梳篦的一招手,卖梳篦的拉长声音开了口:“卖——梳——篦——来!”庙会顿时如开了水的锅一般热闹起来。

谢必斋满心欢喜地回到县衙,落座后,气还没有喘匀呢,师爷连跌带撞地跑进来说:“老爷,不得了了!韩治丰惹祸了,商人们闹着要叩棚罢市!”

谢必斋忙问缘由。原来谢必斋与韩治丰离开城隍庙后,韩家公子也去逛庙会,他看上了一位保定府来的打把式卖艺姑娘,二话不讲,指使家丁抢了就走,说要回家成亲呢。现在整个庙会群情汹涌,变戏法的不变了,唱大鼓书的不唱了,文武两档的生意全都收拾起来不干了,要知县大人为老百姓做主。

大白天抢人,谢必斋在修武主政五年都没有见过。而抢人的主儿竟是韩治丰的儿子,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韩治丰平素家教严厉。最要命的是,这庙会是为太后回銮举办的庆祝活动,这个时候叩棚罢市,庙会半途而废,咋跟知府大人解释呢?这顶乌纱还要不要了?谢必斋急出了一头冷汗,连官帽都没顾得上戴,就匆匆忙忙赶往韩府,想劝韩治丰识大体、顾大局,放了那打把式卖艺姑娘。

不承想,谢必斋在韩府门前碰了钉子。韩治丰连大门都没有开,管家隔着门缝阴阳怪气地说:“知县大人,您回去吧,韩老爷这会儿没有空,要忙着给公子办喜事呢。”

谢必斋气得脸色铁青,却一时想不出办法。庙会一干人见知县一副狼狈相,料到他对韩治丰无可奈何,都有点心灰意冷,就气哼哼地回了庙会。就见卖梳篦的把摊子一收,挑着担子,围着各生意场儿转了一圈,所有的生意人都跟着他收摊走人了。霎时庙会上的人走得干干净净,城隍庙顿时一片冷清。

回到县衙,谢必斋开始思量与韩治丰打擂台的法子,这时师爷送来了信:城南小牛庄村出现瘟疫,需要马上处置。谢必斋不敢大意,一边上报,一边亲自处理。整整两个月后,修武县的瘟疫才被扑灭,谢必斋累得瘦了一大圈。虽庙会中途而废,但因灭瘟有功,功过相抵,他总算松了口气。这会儿他坐在县衙大堂上想:韩治丰公子强抢民女的事该有结果了。

他正要传唤韩治丰,不料师爷进来传话说:“老爷,韩治丰来了。”

谢必斋冷笑一声,哼,这修武还真是邪门,想谁谁到。他端坐不动,看着韩治丰带着三个人走上大堂,见到谢必斋后,韩治丰上前深鞠一躬道:“大人……”

谢必斋截住话头道:“韩老爷来县衙,是送强抢民女的犯人投案自首的吧?”

韩治丰微微一笑,没有答话,而是一把将儿子推上前来道:“这是强抢民女的犯人。”他又转身介绍身后的老汉和少女:“这是亲家和儿媳,见过大人。”三人慌忙施礼。

见谢必斋一脸讶异,韩治丰这才从容解释:原来,初九庙会开棚,他回到家后,发现前往小牛庄收租的家人感染了瘟疫。韩治丰略通医道,立马想到庙会人山人海,瘟疫有可能通过庙会在全县大面积传播。可匆忙间他想不到即刻停办庙会的法子,恰逢亲家带女儿从保定府前来完婚,万般无奈之際,他与亲家商议,才演了一出当众抢亲的闹剧,以激起民愤,达到叩棚罢市的目的。

谢必斋心里感动,嘴上却说:“我亲自到你府上,却吃了个闭门羹,又该怎么说?”

韩治丰再次施礼:“收租的家人感染瘟疫,我家已是不干净之地,岂可再让大人进入?”

谢必斋哈哈大笑:“韩老爷呀,那你认罚不认罚呀?”

这回轮到韩治丰诧异了,谢知县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竟一点也不承情呀。谢必斋用手指着韩治丰的儿子、儿媳说:“罚你为小两口补办婚礼,这主婚人嘛,我来!”

见谢知县这样说,韩治丰和亲家都笑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一文钱的梦
一文钱的梦无论天子还是平民、恶霸还是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梦。当梦也可以买卖时,故事就发生了……卖梦很久以前,也不知哪个朝代,在天子脚下的京城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卖梦的老者。老者身穿破旧的粗布衣服,怀里抱了一个瓷枕。他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枕

0评论2024-01-2438

三十六计
老刘的隔壁新来了个租客,名字叫约翰,是个来中国旅游的美国大学生。约翰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和老刘熟络后,总向他讨教中国的三十六计。老刘对约翰说:“这个嘛,要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一下才行,明天我带你去逛逛庙会。”第二天早上,两人来到了庙会门口,没想

0评论2024-01-2344

拽紧我的衣角
当华灯初上,看着被霓虹灯点亮的城市,父亲会由衷地感叹:“城市发展真是惊人的迅速,几年的工夫,整个沂水城竟被翻新了一遍。”每次接父亲来家里玩,很想让他常住家里,但父亲总是不舍得老家的老屋,不舍得离开家里的二亩薄地,不舍得离开左邻右舍的老伙伴。

0评论2024-01-2341

为爱情而活
清晨,我做了个梦。在梦里我变成了老婆婆,光着身子,自顾自地哭喊:“好孤独啊,好孤独啊。”我身边居然还有一个光着身子的老头,也哭喊着:“好孤独啊,好孤独啊。”我们俩就这样一起哭喊着,眼泪都变成了棉花糖,越来越多……哭着哭着,我渐渐疲惫,老头也

0评论2024-01-2342

姐,我要我们好好相爱
一4岁的时候,我记忆最深的场景就是她整天满院子追我,抓到了,就让我叫姐姐。我比她小两岁,每次抗争都以失败告终。但我宁可受皮肉之苦,也坚持要喊她的名字。那时候父母做生意忙忙碌碌,没有时间管我们。后来搬到了城里,不仅没有了宽敞的院子供我们打闹,

0评论2024-01-2341

赶庙会
正月初八,是丈八佛庙会。这一天,我们早早的吃过饭,由儿子开车,带着全家人,去赶庙会。到了丈八佛,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多,可以说摩肩接踵,挥汗成雨,一点儿也不夸张。车也特别多,一辆接着一辆,想找块停车的地方都很难。正好一辆车要走,我们才塞了进

0评论2024-01-2228

庙会
由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第一个庙会准备时间仓促,马戏团、歌舞团联系晚了,落了空,只聘来本市山东梆子剧团。既便这样,赶会的也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玉虚宫更热闹,游人熙熙攘攘。当人们看到古朴典雅的壮丽景观时,无不翘指一

0评论2024-01-2252

村里来了歌舞团
好几年前,我到县城赶会。县城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在看什么西洋景?看了才知道,西洋景这个词儿过时了,歌舞团这玩意儿不但是西洋景,还是东洋景、南洋景、北洋景,谁看了谁开眼,谁看了谁受不了!七八亩大的广场挤着十来家歌舞大棚,几人高的大招牌上,

0评论2024-01-2266

传奇修脚师
清朝末年,京城庙场上最常见的就是修脚师傅。其中修脚最厉害的是吕师傅,坐得上京城修脚行当的第一把交椅。这天傍晚,修了一天脚的吕师傅刚刚直起腰,英国药商约翰横着膀子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吕师傅面前的凳子上,把左脚一伸:“修脚!修不好我砸了你的摊子

0评论2024-01-2159

无理矮三分
三月初三是黄粱梦吕祖庙大会,当初卢生一枕黄粱,传闻极广,所以庙会人也特别多。有个名叫吴礼的无赖也在这里闲逛,他一会抢人家一条鸡腿,一会偷人家一个苹果,知道他的人,见了他都远远地躲着他。吴礼转来转去,忽然看见一个白发老人和一个青年书生在下棋,

0评论2024-0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