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孤独的孩子

2024-01-24 17:30830

孤独的孩子

作者:李显坤

海子去世已经25年了,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是我的老朋友。

遗书

我和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一起工作了五年。教研室里面靠墙搭了一个硬板的架子床,用一个五合板与教研室隔开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由胡老师和我住着。

现在想一想,海子就是在他去山海关前一天的黎明时分,在外边的教研室里创作了他最后的诗篇——他的遗书。当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我拉开我的抽屉去找烟,结果看到抽屉的左边有几沓白色的复印纸,每沓都折了三折,整整齐齐的,一沓一沓摞放着。一般人对自己的抽屉是熟悉的,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知道的。多了这些纸我感到有些奇怪,打开一看,第一沓纸上,标题是“遗书”,是写给教研室主任的,我赶快把胡老师喊来,我们一起一封一封打开,有写给学校领导的、写给他爸爸妈妈和弟弟的、写给一禾的等。我们感到问题严重,赶快给教研室领导打电话告知这件事。我们一直担心海子,又觉得他是不会死的。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校长办公室打来电话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孤独

大家说海子把遗书放得整整齐齐,说明当时他头脑非常清楚,不像有人描述的他去山海关前心智混乱。他确实很清楚,他不是因为混乱而离世,他去世最根本的原因是孤独,因为孤独、寂寞,痛心而死的。

海子因为远离父母家乡、缺少亲情而孤寂,他一直想回家乡,而不想留在城里。

家乡有父母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农家少女纯朴甜美的爱情和自己心仪的职业——乡村教师,还有到处鲜花盛开的醉人美景。

海子也因为缺少爱情或者爱情受到很大的挫折而痛苦。从政法大学的东门出去,穿过一条不太宽的马路,就是小月河,河上有一座桥,过了桥就是我们散步的花园。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我和海子走到桥上时,好像是聊到有人爱读他的诗,他说:“有喜欢我的诗的女孩,但没有给我做饭的女孩。”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这话时看似很轻松,实际内心很失落。不过当时我并没有觉察到他的这种失落,因为在我们面前他永远是一张笑脸。这之前有一个政法大学的女学生很爱读海子的诗,海子就几次去宿舍找人家,后来他意识到女孩只是爱他的诗歌,并没有喜欢他这个人。于是,他写了首诗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1987年暑假,我们政治系组织老师去北戴河度假。当时北戴河人还不多,一天晚上九点多,海子和我偷偷摸摸溜出房间(按照规定是不能私自出去的),翻过宾馆带有尖刺的大铁门,来到了海边。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天空挂着一轮明月,我们背后耸立着三四十米的山岩,面前的海浪有节奏地冲向海边,然后又退了回去。海子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海,我说我也是。我们心情都很放松,欣赏着海浪的他不由自主地吟诵到“宽阔的海浪,像万匹白象奔腾而来”,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恐怕读者是第一次读到,因为当时在场的只有我和海子。

他热爱俗人俗世,但又不太谙熟世故。有一次他的妈妈来北京看望他后,他去西直门送妈妈回家。西直门那里是交通枢纽,小商小贩比较多。他告诉我们,有一个商贩卖哈密瓜,不停地吆喝着一块钱一块钱,他以为一个整瓜一块钱,就和妈妈一起吃,一口气吃了13块。吃完后他给人家一块钱,那人说一块瓜一块钱,结果他只好付了13块钱。现在看来13块钱不贵,可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钱是他工资的1/4多,但是他描述这件事时,好像是在说别人,似乎并不太在意。在现实生活中,海子是一个比较大度的人,但他内心还是很敏感的,比我们普通人要敏感得多。

然而最重要的是海子精神的孤独、心灵的孤独,他的诗歌很少为圈内诗人所理解或者认可,这是他最大的孤独,天才的孤独。

书事

读书、买书、写书(诗歌)、借书、教书、还书,即我说的“书事”,海子和我们在一起主要是和书有关的一些事。

大约20年前,我就购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一直放在我的书房,与我朝夕相伴。我时不时翻翻看看,封面上的他对着我微笑,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使我觉着他并没有死。

海子教书也是很浪漫的。不像我们上课前一定要写讲义,海子从来没有讲稿,但是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颇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教的美学课和他的诗歌密切相关。我在他的书架上好像也看见过几本美学的教材,比如《美学概论》等。

海子非常热爱读书,甚至可以说是着魔。有一天我去他的房间,看到他的书架上可能有上千册书。他说昨天读了一晚上歌德的《浮士德》,那本书有好几百页,估计他读了很多遍,有时只是浏览。

海子读诗是在深夜,写诗也是在夜色中进行的。他的诗歌几乎每一首都有“黑夜”、“黑色”、“黑暗”、“夜色”等词语。他曾经对我们说,他写诗前要喝一点点白酒,大多数是北京二锅头,不像朋友聚会时喝得那样多。这时窗外寂静无声,无人无物;室内海子自己在微醉状态中忘掉自己,真是庄子所说的“物我两忘”。这个状态就是他写作的状态,孤独、寂静、无我、无声、天马行空,这就是海子写诗的状态。

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等伟大的诗人几乎都是在孤独中创作了伟大的诗篇,也在孤寂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诗句则永垂不朽,至今活在人们的心中。海子喜欢、热爱、崇拜这些伟大的诗人,学习并试图超越他们,在对待有形的肉体上也想模仿他们。

海子创作了叶赛宁组诗,一共有五首,概括了叶赛宁的一生。海子与叶赛宁有诸多相似之处,出生在乡村,自称为乡村诗人,和父母相处时间不长,内心敏感,爱情曲折,诗风相近。甚至海子也写了绝命诗——现在多数人认为是海子去世前三个多月创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说法也能成立,但是我更倾向于他在离世前12天,即1989年3月14日凌晨三四点创作的《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

这应该是海子对其短暂辉煌一生的真实、生动、准确的写照。今天,将来,直至永远,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美丽的重逢
美丽的重逢作者:曲晶“曲晶,你好。我今天一整天在路上,刚刚到河内的宾馆。在机场读了你送给我的诗稿,很喜欢。明天一早要飞到越南另一个地方,等我有空,会给你写信。很高兴昨天见到你,也很高兴认识你妈妈。你们俩都充满爱,给别人带来温暖。你的发言和朗

0评论2024-01-2455

事比名长久
有个前辈,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写作,他创作的一本书曾经重印20次,在文坛上有一定知名度,当年还参加过著名的第四次文代会,然而,我对他的名字一无所知。老先生写的是儿童文学,其时肯定也有不少朋友读过他的作品,只是那时还在农村读书的我没有机会接

0评论2024-01-2480

铺满母爱的过河石
海子在城里结了婚。这天,他带着妻子莎莎回乡下。两人在村口下了车,没走出多远,一条小河挡在了他们面前,过了河便到海子家了。海子回家心切,顾不得绕到村头的小桥,想要直接趟水过去。于是他脱了鞋,挽起裤腿,准备背着莎莎过河。谁知莎莎从小在城里长大,

0评论2024-01-2044

骆驼之死
骆驼在沙漠中自由自在地吃草,我和叶赛尔坐在一根木头上抽莫合烟。我带来的红河烟已经抽完了,便抽叶赛尔的莫合烟。叶赛尔对我抽烟有意见,他觉得我过一会儿便点一根,过一会儿便点一根实在是太麻烦,从早到晚嘴就不闲着。而他早上抽一根莫合烟可以管到中午,

0评论2024-01-2045

海子爷和老雪狼
1 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名曰腾格里·淖尔,意为天般大的湖泽。据传,当初苏武曾在这里牧羊。老百姓管这里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住着海子爷。 海子爷每天的营生便是去天海子钓鱼。海子爷在冰面上行了200米,便到了他的劳作点。其

0评论2024-01-1948

贻害之死
农村人喜欢翻老黄历,生乙亥那年是乙亥年,他爹请村里的老学究给孩子取一个名字,所谓的老学究文化也极为有限,翻了翻黄历,是乙亥年,就对乙亥他爹说:“孩子就叫‘乙亥’吧!”乙亥他爹又没有文化,自然把

0评论2024-01-1948

最后的抒情诗人
海子离世已经20年了,20年来,他的诗歌一直有人在读,但让我们对他印象更深刻的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个符号:安庆德令哈山海关姐姐太阳黑夜麦地骨头鲜花……海子短暂的25年生命中有15年在农村度过。从孩童时期开始,因为家

0评论2024-0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