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每个故事都没有不好的结局

2024-01-24 17:27360

每个故事都没有不好的结局

作者:慕光

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流亡。

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雨果,而是一个请人伪造的假名“兰文”先生;他的身份也不再是受人景仰的著名作家,而是一个经营食品生意的普通商人;他不再穿着优雅高贵的法兰西学士院的院士服,而是一身临时借来的衣服,头戴一顶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鸭舌帽……

就这样,他避开了警察的搜捕,躲过了火车站的层层检查,踏上了流亡之旅。

那一刻的尴尬和落魄,那一刻的前路迷茫甚至生死未卜,如果有人目睹,恐怕会叹息着认定:那颗闪耀在法兰西文坛上空的巨星即将黯然陨落了;他在50岁时,孤独踏上的,恐怕是人生的最后之旅。

好在,后来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局。

因为,这不是一个好结局。

如果这是结局,我们将看不到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在被放逐的小岛上,共同度过了那么多艰难却温馨快乐的时光。他甚至为了实现妻儿的心愿,自造木筏,载着他们游览海岛风光。

如果这是结局,我们将无缘欣赏到他的抒情诗杰作《静观集》,无缘感受他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代传说》,也将会与不朽巨著《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失之交臂。而雨果,他为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所创造的辉煌和奇迹,也将因此而打上一个遗憾的折扣。

如果这是结局,我们也将不会看到这一幕:在他18年后重返祖国时,巴黎火车站外,上千人在倾盆大雨中,挥舞着鲜花和旗帜,热情迎接他的归来。而此时他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民族和国家的“英雄斗士”。

原来,50岁时开始的磨难,不是他辉煌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更加伟大人生的开始。

雨果没有告诉我们,他为何能做到,他如何能做到。可是,如果请他写一本那段时期的回忆录,我们一定会从中读到这样几个故事:

——在开始流亡生涯的第二天,他给留在法国的妻子写信:“我现在很好。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想念你和孩子们。我们会平安在一起的!”

——流亡之初,在一家廉价的小旅馆安顿下来后,他便立即投入了文学创作。而在此后漫长的流亡岁月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

——他经常参加流亡者聚会,撰写文章声援国内民众的反独裁运动;后来,当自己的祖国在普法战争中面临危机的时刻,他甚至要申请成为一名国民自卫军战士参加战斗……

原来,50岁的雨果,因为心中依然满怀着希望和热爱,满怀着对美好和光明的执着向往与坚定追求,他从毁灭走向重生,从湮没走向精彩,从尴尬走向伟大——他让一切不好的结局没能成为结局。

在距离被流放33年之久后,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他留给世人的故事结局是,在他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时,巴黎全城万人空巷,彻夜无眠。凯旋门周围,成千上万的民众含泪朗诵他的诗歌;在他的灵车后面,200万人紧紧跟随,护送着他们钟爱的伟人与英雄前往国家墓地先贤祠。

这样的结局,是雨果故事的最好的结局。

多年以后,让我们和50岁时的雨果一起相信吧:就像世间从没有末路,每一个故事都没有不好的结局。如果结局不好,只是因为,那还不是结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海明威这段话为什么这么扎心
偶然看到一句话,是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他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这真是扎心的一段话。对啊!感受和处境通常是一致的。穷困者有穷困者的感受,奮斗者有奋斗者的感受。你身在何处,感受是如影随形的。甚至在人的一

0评论2024-01-2464

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记者细问究竟,金庸才说了自己主动被“逼”自断退路的事。原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有时一天也写不出1000字。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与

0评论2024-01-2457

为爱设个止损点
最浪漫的爱,是什么波折都没有的顺风顺水的经历。法国大文豪雨果之女阿黛尔初涉爱河,就遭遇了一个外表帅气嘴巴甜腻的花心大萝卜。男人在得到她后,心走了人也走了。这妞很专一很胆大,偷偷离家出走,抛弃父母也抛弃了事业,一心一意去寻找和追随她深爱的男人

0评论2024-01-2324

遇到什么人很重要
爱情产生于误会而不是了解,我越来越这么觉得,这个发现不新鲜,因为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爱情始于误解死于了解”。之所以老调重弹,是因为重读《悲惨世界》,发现雨果曾经很深刻地阐述过这个道理。冉·阿让带着女儿珂赛特过着逃避追查的生活,他们只可

0评论2024-01-2344

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

0评论2024-01-2235

一次精彩的演讲
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个班每逢周末的主题班会中都会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轮流上台进行“才艺表演”。按规定,班内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在表演的过程中你可以发表演讲,也可以说段子、讲笑话,只要是能展示你自己,并且大家爱听爱看的,无论什么节目都

0评论2024-01-2241

梅兰芳为“偷花人”修路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柔弱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

0评论2024-01-2156

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约定在半年内写出《巴黎圣母院》一书。为了不受外界干扰,同时激励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写作中来,雨果把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以外的其他衣服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锁柜子的钥匙也丢进了湖里,一副“

0评论2024-01-2147

雨果的“谎言”
雨果和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两位巨人,同时,他们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巴尔扎克专程到雨果家里去拜访。一踏进雨果豪华典雅的红砖寓所,巴尔扎克顿时就感觉到一种大宅门的富足气派。屋内不仅装饰华丽,而且还有不少考究的雕饰物品。巴尔扎克在参观

0评论2024-01-2136

成功,就要自断退路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出身贵族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参加各种宴

0评论2024-0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