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老饕陈晓卿

2024-01-24 17:22530

老饕陈晓卿

作者:沈佳音

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首播后,总导演陈晓卿在央视纪录频道的办公室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媒体,他有些意兴阑珊,脸上写满疲惫。

只有说起吃,他的黑脸才突然开始发光。

扫街嘴

江湖上,陈晓卿有很多传说。比如,他的脑子里有一张现成的京城美食地图,在北京六环以内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时,只要把地址发给他。不出5分钟,一条餐馆推荐短信就会来到身边。

据考证,这些传说还真有几分靠谱。有一天,《读库主编》张立宪溜达到南城,看饭点已到,就打电话问陈晓卿该吃什么好。刚挂电话,短信就来了:潇湘食府,要点大盆菜花、老腊肉、酱椒鱼头、酱萝卜、血鸭、水芹菜、红菜苔……

还有一次,陈晓卿的另一个好友王小山要请大学同学吃饭,让他推荐餐馆。五分钟后收到短信回复,而当他们到达指定饭馆时,菜已上桌了,原来陈晓卿已“电话遥控饭馆,代为点菜完毕”,但“遗憾的是,吃了半天也不知道菜名”。

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陈晓卿闲来无事的时候,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看着有点兴趣的就要进去尝尝。他手机里最多的时候存储过七百多条饭馆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路线、电话和主打菜,还有哪个菜需要特别提醒,哪个服务员比较可爱。这是受三联书店以前的老经理沈昌文的启发,沈老曾经有一个“商务通”,里面全是餐馆备忘。能够吃得像沈老一样仔细,一样有成就感,是陈晓卿的理想。

陈晓卿是连犄角旮旯都不放过的。张立宪有一次奔赴陈晓卿组织的饭局,按照他的短信指示,七转八拐才在莲花桥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找到。那就是一套普通的单元房,安徽池州驻京联络处购置的。这里不对外营业,要想吃的话,需要提前预约,并报好人数,人家从当地运输食材过来。据陈晓卿统计,仅这个小区就藏着二十多家各地地道的风味。正因为如此,陈晓卿的同事给他起了“扫街嘴”的绰号。

观众能在《舌尖》上看到这么多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食,离不开陈晓卿在吃货的道路上披发狂奔的脚步。这些食物大多数都是他用自己的味蕾精挑细选的。

比如说第一集《脚步》中出现了三样台州美食:望潮、跳跳鱼、食饼筒。这源于他的吃货朋友陈立带他走的一次寻味之旅。“吃的大部分东西,名字都很古怪,但味道极棒。”时隔数年,陈晓卿依然回味不已,“像食饼筒,每一口咬下去的滋味都不同,那感觉就像阿甘的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可能是鸡蛋,可能是豆芽,也可能是香干,还可能是望潮……太美妙了”。

抛除一切与食物无关的前戏

陈晓卿的舌尖也不满足于中国。在日本,他们一家四口倒了两次电车,就为了去吃一顿正宗的日本拉面。拉面店名叫井上,是一家临街的露天面铺,两米之外就是车水马龙的行车道,长队就在这里排了起来。面锅的左侧是两条窄如板凳的桌子,没有座位。顾客站在那里一心一意地吃面,所有的赞美只能从表情丰富的脸上阅渎到。

陈晓卿喜欢这样的场所,它抛除了一切和食物没有关联的环境、交谈、面子等等前戏,直奔食物的高潮而去。吃东西,对他而言,能大厅绝不包间,能路边绝不酒楼,能露天绝不室内,能站着绝不坐下。

他曾经常去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喝老家的羊汤,因为知道业主专门请了萧县的厨子。每次去,不看菜单,只点一碗羊肉汤,两个油酥馍?服务员僵在那里,拼命推荐其他菜——这样次数一多,脸皮薄,也不好意思再去。

他还是更喜欢去小饭馆,喜欢那种犀利、浑不懔的快意江湖味道,喜欢那里舒适随意的市井气。

不过,陈晓卿在吃货的初始阶段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虚荣的。他对美食的深入关注始于1987年的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拍与美食相关的纪录片,他做摄影,吃了不少从未见过的“高级”菜。那回,他第一次吃了鱼翅。当鱼翅端上来时,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大家都嘲笑他,陈晓卿也跟着笑话他。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吃不起、吃不到的才是最美味的。

有位高级餐厅的大厨老哥劝他说别吃燕鲍翅之类的唬人玩意儿:“厨师一辈子,就像我,能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次数,数都数得过来,没练过几次手,怎么可能做得好?千万别相信那些高档菜,建议你多吃猪肉牛肉,我们没有一天不打交道的。”听老哥这么一分析,陈晓卿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舌尖2》中出现了泉州的萝卜饭。很多泉州的观众不服气,泉州这么多有名的美食,为什么要做一碗萝卜饭?其实,那位老爷爷给陈晓卿吃了十多种美食,有存了十年的花椒,还有鲍鱼、老虎虾等。但只有吃到萝卜饭时,老爷爷看见陈晓卿特别开心。“越是平民的美食,越能接近食物的真谛。”

这也是陈晓卿给分集导演确定的总体价值观:不要拍名菜、不要拍大菜,要去拍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美食。“我们从来不说《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食物是最好吃的,我们选择的都是大多数老百姓日常能吃到的,能吃得起的。”

人间烟火,最是慰藉

拍摄“舌尖2”的这一年多,陈晓卿没有开发一个新馆子。“太忙了,天天吃盒饭。”不过,位于北京府右街的一家朝鲜冷面,他还是每周都会去一次。“每次都会很快,20分钟就完事走人。味道已经不重要了,我吃的是回忆。”有时候,儿子陈乐看他心情不好,就会提议说:“爸,要不今儿咱们去吃冷面吧。”

这是陈晓卿一个人的面馆,已经吃了32年了。它承载着他到北京之后的人生经历和记忆瞬间,这家饭馆于他而言,也不是简单用餐厅二字就能概括的。“最好吃的食物,是能让你心灵得到慰藉的食物。”

一种无法忘怀的食物背后,可能是一个人,一段往事。其实,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吃什么,怎么吃,陈晓卿都觉得无所谓,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吃。他一直有个固定的老男人饭局,几个朋友不定期聚在一起,就是聊天,或者什么也不说。他以前也经常参加以美食为中心的饭局,准确地说,叫美食品鉴会。但是在这种地方吃的东西,他一次也没写过,不喜欢,后来,这种聚会能不去就不去了。

难得的是纯粹和温情。在他的美食文章里,食物的美妙总离不开人心的温暖,充满人间的烟火气:为了北漂儿子来北京开饭馆的老夫妇,骂骂咧咧坚持传统做法的小店主,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只开半天的冒菜馆……

他写带儿子回老家吃早餐,天麻麻亮,就迫不及待起身去喝Sa汤。所谓的Sa汤实际上是鸡骨架吊出来的,平民食品,小火慢煨,出锅时采用胡椒烘炸。他给儿子要了汤,便出去帮他一路找点其他的吃食。糖糕、芝麻烧饼、菜盒子……他一遍遍往回送吃的,儿子满头大汗心满意足地享用,这种温暖的成就感,仿佛让他回到了儿时的某一个清晨。当时,父亲第一次带他来到这里。童年的味觉记忆在刹那间归来。

陈晓卿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舌尖系列的主题一直是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以前的美食纪录片做的都是‘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而我们想突出的是‘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食物背后的微妙,是导演组刻意的呈现。不过,观众对此并不完全买账。《家常》这一集也遭遇了最猛烈的吐槽。片中,一个河南工薪家庭为了让女儿去上海学琴。两地分居长达五年之久,父亲一人在老家工作,供养母女二人在上海的生活费用。这五年里,父亲没来过上海,奶奶病危,孩子都没有归乡探望。这样的故事被观众批驳缺乏人性,“美食节目变成了苦情戏”。

陈晓卿却说,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在急剧变化的中国,这是无奈的,我没有想去评判这件事的好坏,只是把它呈现出来”。他希望通过食物,能够看到中国人当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一个美食爱好者如果不敏感,体会不到这些,那就是饭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吃吃喝喝两大师
吃吃喝喝两大师林语堂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大师;张大千是著名的美术家、国画大师。两人虽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耕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美食,都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两位大师交情颇深,尤其是在国外生活期间,偶有相见更是亲热无比,必然共享佳肴,同饮

0评论2024-01-2571

吃神大仲马:写作使其富有,耽吃使其贫困
肉呈棕色,调味很重的阿尔腊肠,鲜红耀目的带壳龙虾,色彩鲜明的大虾,外面有刺而里面细腻上口的海胆,还有为南方食客所极力赞美、认为比牡蛎还鲜美可口的蛤蜊——这一切,再加上无数从沙滩上捕来的,被那些渔夫称为“海果”的各种珍馔美肴,都呈在了这次婚筵

0评论2024-01-2579

12道锋味,找寻最初的自己
这档美食节目绝不止“吃”这么简单,对美食的专注和渴求必然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谢霆锋坦言:“做饭是我离婚以后才开始专心做的事情。我以前是个不怎么说话的人,透过美食,我会知道怎么和妈妈聊天,知道去叫爸爸按时吃饭,也会叫一大堆朋友来享受他们的感受

0评论2024-01-2579

美食VS爱情,一个胖子的抉择
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减肥;遇到她之后,我再也没有胖过。有人问我:“什么才能让你这个爱吃的胖子辜负美食?”我开玩笑:“也许,只有美色吧!”曾经,我一度信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二百多斤”,你瘦有瘦的性感,我胖有胖的圆满。天下那么多

0评论2024-01-2435

美食中的爱情味道
爱情的味道可以在美食中弥漫。弥漫着爱情味道的美食应该是具有加深感情和催情效果的食物和菜肴。其实,品尝这种美食的乐趣在于过程,在于感官的知觉。一位智利女作家把洋溢着爱情味道的美食称为春膳。这是很富有浪漫趣味的一种称呼,这位女作家还风情无限地说

0评论2024-01-2468

阿毛大饭店开张了
阿毛觉得,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一条喷火龙了。 依循喷火龙一族的古老传统,每只喷火龙都必须完成三件事: 一、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需要去城堡掳一位公主。当然为了不使国王夫妇太过担心,当天一定要再把公主送回去; 二、为了证明自己的魄力,需要选

0评论2024-01-2447

董卿:央视才女的美食情缘
美食为“严苛”生活添色彩董卿1973年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并经历过艰苦的知青生涯,他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从小就对女儿要求严格。董卿刚读小学,在报社工作的爸爸便开始把洗碗、拖地等家务交给她做。有时候董卿和爸爸对着干

0评论2024-01-2363

没能享用的美食
巴拉特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的一处贫民区。听说去澳大利亚采矿能赚不少钱,于是,巴拉特和妻子就开始省吃俭用,攒钱买船票。三年后,巴拉特终于攒够了钱。不过,积蓄买了船票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节省开支,在上船之前,他特意让妻子准备

0评论2024-01-2332

刘娘子生平简介 她是怎么当上我国第一位宫
还记得之前看过湖南卫视播放的一部韩剧《大长今》,看到大长今超凡绝伦的厨艺,直冒星星眼啊,有没有?在我们古代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大长今,她就是刘娘子,号称南宋版大长今,也是我国第一位宫廷女厨师。据《春渚纪闻》记载,宋高宗在位时期,宫廷中竟然

0评论2024-01-2337

美美羊的炒青菜
美美村的“好味道美食节”快要开幕啦。美美猪准备做一份“奶油咖喱鸡腿”。那可是照美美猪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菜谱做的,那味道,绝对一流。美美羊找遍了家里的东西,除了青菜就是萝卜,这些东西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吗?怎么办呢?美美羊发愁了。美食节明天就开幕

0评论2024-01-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