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和王朔知道

2024-01-24 14:15650

分手之后才开始

20年前,王朔为了徐静蕾结束婚姻,将妻儿送到洛杉矶定居。后来,他们却没有步入婚姻,徐静蕾离开了王朔。3年后,徐静蕾又回到王朔身边,王朔也什么都没问,敞开怀抱又接纳了她。但是,两人还是没能在一起。

有这么一句话,徐静蕾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爱过,所以恨不起来。尤其是两人分开时没有彼此伤害。尽管分开,但他们心里却始终为对方留着一个空间。

相处多年,没几个人比徐静蕾更了解王朔是怎样的人:或许有才,但倚才放狂;也有点钱,但花钱没谱。虽已不是爱人,但她始终对王朔有点牵肠挂肚,总觉得非得为他做点什么才能安心。

她开车在北京城转了一个遍,掏出一大笔钱买了一套别墅,然后把房本和钥匙一起交给了王朔。王朔没客气,收了房就搬进去住了,这一住,就再也没有搬出来过。送者真心实意,收者泰然若素。

之后,王朔就隐居了,颇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他养了两只猫,自己也过着跟猫一样的生活。有老朋友想约他出来喝酒,他总是婉言谢绝。他不仅不出门,也不大欢迎访客光临,有人找他都让人在电话里说,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就发电子邮件,见面十来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邮件往来好几次方能掰扯明白。

对徐静蕾,则是“我家大门常打开”的不设防状态。在搬进别墅前,王朔留了一套钥匙给徐静蕾,告诉她:“你是房东,我就是一个住客,随时欢迎光临。如果想尊重一下我的个人隐私,来之前10分钟打个电话。”

徐静蕾没有尊重王朔的隐私,她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善于照顾自己的男人。男人在找女人的时候,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找妈,一类是找抽。徐静蕾就属于被“找妈”的那一类。当初在一起时,徐静蕾不做饭,王朔干喝啤酒填肚子也不会下厨房,这实在是让徐静蕾放心不下。

我就怕别人对我好

隔三差五,徐静蕾就不请自来了,不是拎着生活用品,就是提着一袋子蔬果生鲜,进门直奔厨房,先把冰箱里过了期或不新鲜的东西全部清理出来,再把新买的食物塞进去。然后,她满屋子巡视,把刚拆封的洗发水、沐浴露摆放到位,把卫生纸充分填充,拉开窗帘,打开所有的窗户散浊气,推着吸尘器做卫生,把扔在浴缸里的脏衣服塞进洗衣机,把堆在洗碗池的碗筷洗干净放进消毒柜。最后,她下厨房炖一锅汤,炒上一荤一素两个菜,焖上一锅饭,再装一碟六必居的酱菜,叫上王朔开饭。

隔上个把月,她会做个大扫除:拆下窗帘扔进洗衣机,清洗床单被套枕套。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就指挥王朔拿点儿这递点儿那。王朔抱怨:“其实挺干净的,没必要大费周章,你下次别弄了。”可没过多久,徐静蕾再次开展卫生运动时,王朔依然是一边抱怨,一边配合工作。

徐静蕾说,明明两人已经不在一起了,可她就是放不下王朔,总觉得自己不经常去,他的生活就会出问题,不是三餐没个正点,就是满屋子烟雾缭绕影响健康。她的脑子里彷佛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生物钟,每周都会响这么一到两次,每月都会声嘶力竭地提醒她。有时她在外地时,一定会给王朔打个电话,絮絮叨叨地把一切事情都问到,方能略微安心。等到回北京后,她连自己的的家都来不及回,就从机场直奔王朔的住处。哪怕什么东西都没买,进去转一圈说几句话再回家,她才觉得符合正常流程。

王朔嘴上老是说徐静蕾■嗦唠叨,每次她来时也都是绷着脸,可这种抵触很明显口不对心。一次两人吃饭,王朔多喝了几杯,说:“我就怕别人对我好。你对我不好,我一点都不怕;但是你对我好,我立刻就怕。谁要是对我好,想让我对不起她都不行。谁要想治我,你就对我好,我一下就傻了。所以,我为什么不喜欢听人家夸我,我接不住……”

不过,酒醒后的王朔拒不承认自己说过这么“示弱”的话。徐静蕾也不揭穿——两人在一起那么久,她当然知道王朔的话哪句真哪句假。一个大男子主义泛滥的男人,不小心在女人面前说了掏心窝子的真话,事后觉得臊得慌、反口不承认,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初在一起时,王朔安然享受徐静蕾的照顾。而今分开了,他反而露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待遇竟然让他受不了了。徐静蕾惊讶地发现,王朔身上有了一些让她觉得不可思议的改变。

一天,她拎着“粮草”登门,王朔告诉她:“饭一会儿就好。”蒸锅里蒸的是他捏的棒子面窝窝头,还有一锅小米粥、一碗油泼辣子。徐静蕾吃得满头大汗,王朔踌躇满志地说:“别看没菜,那碗油泼辣子可比做菜复杂多了。尖椒、黄豆、芝麻、花生、花椒、韭菜根……十来种材料,全是手工捣碎,再用滚油这么一泼,看起来平常无奇,实则又费工又费事。”

徐静蕾觉得,油泼辣子的味道对得起王朔的劳作:入口的第一感觉是香,可以清晰地品出众多食材在被滚油拥抱后,毫不掩饰地释放出来的清香、浊香、豆香、果香。等到这些香味充斥满嘴后,舌尖处才开始慢悠悠地绽放出一股子辛辣,起步慢但加速快,一瞬间,就如火药桶爆炸一般占据口腔的每个角度。那股火辣辣的滋味让人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往里吸气,又忍不住要往嘴里快快塞窝窝头。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王朔装了一罐子油泼辣子,让徐静蕾带回去慢慢吃。拎着这份“礼物”,徐静蕾心里有一种特别奇异的感觉。曾经,王朔没少送她礼物,但都是些走量的礼物;如今,骤然收到如此走心的礼物,她觉得这个男人虽不再是情人,却有了更多家人的分量。

徐静蕾很开心,忍不住对王朔下厨充满赞誉之词。王朔得到表扬的结果是,请了个施工队,在别墅里做了规模不小的二次装修。当初搬进来时,或许是压根没想过会正正经经开火做饭,所以厨房装修最简单,除了撑门面的一个双眼灶、一个洗菜盆、一台微波炉和一排橱柜外,几乎没啥厨具。

王朔亲自设计,要求施工队把厨房和餐厅打通,换了大功率的抽油烟机,在天花板加装了超强吸力的排气扇,灶台改成了4个灶眼,边上是一溜长达3米的调料台,两面墙上安装了不锈钢橱柜和吊柜,靠窗的地方做了一排吊钩,专门挂各种各样的锅。

王朔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徐静蕾临时造访,他便去鸡笼里捉出一只鸡,宰杀去毛烫洗干净。焖烧锅里倒进一整瓶黄酒和一大瓶清酒,搁上几块生姜,不加任何调料,烧开之后将整只鸡放进去。不过半个多小时,皮黄肉白、酒香扑鼻、鲜嫩可口的美味就出锅了。

有时候闲了,王朔会去别墅边的河里摸野鱼,把野鱼小虾加上盐腌制透了,在太阳下晒干,捣成粉末,爆炒时蔬的时候放上一小勺,比味精和鸡精都好用。

随着王朔的厨艺突飞猛进,徐静蕾的造访越来越频繁。有时她忙得抽不出空,王朔会主动给她打电话,告知又做了什么新菜式,问她啥时候有空来吃。他的口吻非常亲切,颇像长辈催促孩子回家吃饭。

两人之间似乎不存在任何恩怨情仇,只剩些许亲情维系。虽然各有各的生活,但总在不停地交集。双方都感到温暖和受用,非常纯粹,干净且无负担。

两人都接触了新的感情,有了各自的异性朋友,没有那种藏着掖着的隐瞒,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互通感情消息。徐静蕾发自内心地夸赞王朔的女友长得漂亮,王朔也很坦然地承认徐静蕾的新男友长得帅。如同两个多年交情的老同学,很平静地互相倾诉彼此这些年来的生活,除了祝福就是高兴。

徐静蕾有了想法,想拍一部以前任、过往的感情为主题的电影,她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介意前任是有问题的。她跟王朔提了自己的想法后,王朔比她还兴奋,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编剧。于是,《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电影作品问世了。

圈内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王朔最好的两部作品,一部留给自己的女儿,一部留给徐静蕾。王朔对此毫不否认,他说自己对于徐静蕾的态度是——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他更不止一次地表明——我死后,钱全归徐静蕾。

或许,这份感情不叫爱;或许,这份感情还是叫爱。但无论叫什么,有感情在,总是一件让人觉得暖心的事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老徐:我的人生不需要婚姻来暖场
王朔曾说过:“在我们北京这儿,50年代的杰出代表是刘索拉,又能写字儿又能写曲儿;60年代的杰出代表是王菲;70年代我希望是徐静蕾。80年代我还没看出来谁有价值。”王朔也说过,我就怕别人对我好。你对我不好,我一点都不怕,但是你对我好,我立刻就

0评论2024-01-2555

葛大爷
某日,我开车拉着葛优去北影,途中遇熟人叫停寒暄。熟人问葛优:“干吗去呀,葛爷?”葛优笑答:“拍戏呀。”熟人顿时面露惊愕,继而竖拇指大赞:“葛爷真是太平易近人了!演戏您还亲自去呀?”葛优正背词默戏无心闲扯,点头堆笑匆匆道别。车开出很远葛优才反

0评论2024-01-2584

挫败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冯小刚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爱好画画,曾考上电影学院美术系,但限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得不放弃。他拼命考上军区文工团,得以继续画画。离开文工团后,经过一番周折,他进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工作之余,他老爱追着编剧问怎么创作剧本,怎么塑造人物

0评论2024-01-2346

金庸:潇洒从容的人生智慧
“一把菜刀”的比喻有人曾倡议道:“电视和武侠小说中有很多打斗场面,会给儿童和分辨能力低的成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限制。”对此,金庸的看法如下:“以前有人攻击武侠小说,认为小孩看了会模仿,也上山学道去了。我想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武侠小说来负,一把

0评论2024-01-2150

名人们是如何待朋交友的
1988年,电影《顽主》上映,冯小刚被片中葛优滑稽的外型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当时他正和王朔编写剧本《编辑部的故事》,当即想让葛优出演李冬宝。但冯小刚没有葛优的详细住址,他向王朔说起了这“烦心事”,没想到王朔认识葛优,还有交情。冯小刚当即

0评论2024-01-2132

王朔:女儿是我的一面镜子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

0评论2024-0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