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姬是汉景帝刘启的宠妃,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专宠栗姬,冷落太子妃薄氏。栗姬并不是人名,姬乃周王朝的国姓,后来人们便普遍用姬来称呼皇帝的小妾或者公主。
历史上没有对栗姬的身世做过多的说明,我们不知道栗姬到底来自何处,家中背景如何,还有没有其他亲人之类的信息。唯一可能称之为栗姬的背景的,大概就是栗姬原属于齐国,后来在汉王朝的京城,因歌舞窈窕而名声大噪。
那时候的刘启还是太子,他常常到民间游玩,也听说过栗姬的美艳之名。有一次,他禁不住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女子,居然能让全京城的男人为她而疯狂?于是,刘启专门去见了栗姬一面,这一见可不得了,他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从脑海里一下子炸开,眼里、心里全是栗姬的音容样貌。
刘启是当朝太子,他的父亲已经当上了汉王朝的皇帝,将来这天下都是他的,这女子嘛,当然也都是他的了!刘启将栗姬从民间带入东宫,成为了他的姬妾,将栗姬封为孺子。栗姬是不是刘启最喜欢的姬妾,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启的前三个儿子,都是从栗姬的肚子里出来的。不仅如此,刘启继位为皇帝以后,首先就将栗姬的大儿子即刘启的庶长子刘荣立为国之太子,人们将刘荣尊称一声栗太子。你说,刘启到底宠不宠她?
为了宠栗姬,刘启还伤害了另一个女人,一个特别可怜的女人,就是薄太后的同族之女薄氏。说到薄氏,就不得不说她与刘启之间的那些恩怨情仇了。
薄氏的一生非常凄凉,她的婚姻只是一场关乎政治利益的联姻,她的丈夫对她极其不喜,她一生无子无女,最终还被刘启废掉了皇后之位。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薄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为何如何不讨刘启的喜爱呢?
薄氏是薄太后最为重视的家族的年轻人,薄太后想要像吕太后一样,为自己的娘家在朝中谋得一席之位,就需要利用薄氏这个孩子的婚姻。汉文帝刘恒是个大孝子,汉景帝刘启也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孝顺长辈这条优秀品质。儿子、孙子都这样孝顺,试问朝中谁人还敢忤逆这位太后?想来有当朝薄太后为其撑腰,薄氏一族在汉朝的地位一定是非常高的。
原本,薄太后是打算将薄氏嫁给自己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可是那段时间的刘恒非常不正常,几乎就没怎么光顾过后宫,甚至还传出了和邓通这个男子的桃色绯闻,薄太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既然儿子这边行不通,那就让汉朝未来的接班人娶了薄氏,也是一样的。刚好,那时候窦皇后窦漪房正想方设法地保住刘启的太子之位。薄太后和窦皇后两人一合计,不错呀,让刘启娶了薄氏,两家都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刘启和薄氏的婚事就这样敲定了,薄太后和窦皇后都没有想过,当事的两个人到底愿不愿意这门亲事。
薄氏被娇养着长大,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人也非常善良,可偏偏不被刘启所喜。嫁给刘启以后,虽然占据了太子妃的地位,但是却没有太子妃的实权。在刘启的后宫中,栗姬才是最受宠且拥有实权的女人。
俗话说母凭子贵,栗姬的儿子当上了太子,后宫和前朝的人哪一个不想来巴结讨好栗姬的?所以,栗姬在刘启后宫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
后来,栗姬的年龄渐渐大了起来,女人要是老起来,那可是很快的。从前的美貌不再,后宫又不断添加新人,就算是再受宠的栗姬也只有失宠的结局。刘启在栗姬之后,宠爱程姬,栗姬的儿子刘荣,最后也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狸猫换太子”真相 宋仁宗生母究竟是谁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狸猫换太子”真相宋仁宗生母究竟是谁? 所以,从《宋史》中的记载来看,历史上不存在“狸猫换太子”一事,李宸妃也没有流落到民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包拯为李宸妃鸣冤的故
0评论2024-01-26270
张居正辅政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辅导年才十岁的明神
0评论2024-01-2578
老佛爷:我跪着为您开车
1901年,慈禧太后过66岁大寿,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用一万两白银从国外买了一辆奔驰敞篷式小轿车,作为寿礼送给慈禧太后。这辆车的设计很精致: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铜质车灯。车厢内有两排座位,前排是一个司机席,后排是两个乘客席。袁世
0评论2024-01-2577
北魏的分裂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
0评论2024-01-2577
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
0评论2024-01-2573
跋扈将军梁冀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族里找一个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们控制政权
0评论2024-01-2566
范滂进监狱
汉灵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窦武和陈蕃是支持名士一派的。他们把原来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杜密又召回来做官。陈蕃对窦武说:“不消灭宦官,没法使天下太平。我已经是快八十的老人了,还贪图什么?我留在这里,只是想
0评论2024-01-2581
袁绍杀宦官
经过黄巾军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本来已经摇摇欲坠,到汉灵帝一死,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闹了一场大火并,加速了它的崩溃。公元189年,年才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按照惯例,由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宦官蹇硕(音jiǎnshuò)
0评论2024-01-2579
白马盟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
0评论2024-01-2579
司马光写《通鉴》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0评论2024-01-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