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陈赓为何是周恩来的救命恩人,长征中他抬总

2024-01-23 18:10420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终于走出草地。萧华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红军将士以超人的意志力量战胜茫茫草地的真实写照。

过草地时,红军官兵为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其中,红军将士抬着重病的周恩来过草地的故事就更为感人。那么,具体是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的呢?

长征中,周恩来工作特别忙碌。杨尚昆曾回忆说:“长征中的恩来同志,也和在中央苏区一样,军委的主要责任都落在他身上。他每到驻地,就叫人架起电线,接收各军团的电报。同时,挂起地图,以便观察和抉择行军、作战的路线。然后他才坐到椅子上稍事休息。等情况来齐后,经过分析研究和请示毛主席,就起草作战命令、下达行军路线,直到向各军团的电报都发出后,他才睡觉。本来刘伯承同志是总参谋长,但眼睛不好,晚上工作不方便,所以恩来同志不要他起草作战命令,而由自己承担起来。”由于长期劳累,特别是睡眠不足,周恩来身体非常疲乏,有时骑在马上也会睡着,容易摔下马来。为防不测,他常常步行,以驱除睡意。

到达川西毛儿盖后,周恩来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足,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身体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连续高烧40摄氏度不退,多日昏迷不醒,不能进食。医生最初当作长征路上的多发病——疟疾来治。经检查,发现他肝部肿大,确诊是肝炎,已变成肝脓疡,急需排脓。但在当时环境下无法消毒,根本没条件做穿刺或开刀手术,只能采取保守疗法。由于缺医少药,战士找来冰块敷在他的肝部,用局部冷冻的方法降低体温,控制炎症发展,引导向下排脓。终于,周恩来排出了脓,高烧也渐渐消退,身体慢慢好起来。

离开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周恩来的病情已渐渐好转,但由于连续高烧、五六天没吃东西,身体极度虚弱,不要说过草地,就是在平地上行走也十分困难。

毛泽东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周副主席不能再骑马了,要组织力量抬着他顺利过草地,不能有半点闪失。”

彭德怀当即组织担架队抬周恩来过草地。担架队是从运送迫击炮的战士中抽调的。彭德怀下了死命令:“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宁可损失一百门大炮,也要把周恩来抬出去。”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担架队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见人手不够,也主动加入担架队。

同志们抬着周恩来,向着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进发。茫茫草地,一望无际,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抬着担架在草地上行军极端困难,脚底下要时时留意一个个泥潭,稍不小心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

草地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飞雪、冰雹骤降。经过长途跋涉,红军战士缺衣少食,冻饿交加,体质都非常虚弱。周恩来不忍心看到同志们双肩磨破、步履艰难地抬着自己,多次要挣扎着爬下担架自己走,又一次次被战友们按倒在担架上。就这样,大家顶风冒雨,深一脚、浅一脚,抬了6天6夜,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茫茫草地。这种深厚的战友情谊是生死攸关时刻的扶持,是真诚无私的帮助,让周恩来终生难以忘怀。

1954年,杨立三病逝。周恩来在追悼会上回忆起过草地时的情景时泣不成声,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他不顾大家的劝阻,亲自为杨立三抬棺送葬。周恩来说,当初是立三把自己从草地中抬出来的,现在要送他这一程。

1961年,陈赓在上海病逝,周恩来亲笔题写了“陈赓同志之骨灰”,让邓颖超送给陈赓夫人傅涯,用以雕刻在骨灰盒外罩上,表达了周恩来与陈赓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开国元勋早年大多不是“好学生”
“特长生”毛泽东:考上是因文采好1912年春,毛泽东进了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呆了一个月就退了学。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文,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一窍不通。另一个障

0评论2024-01-2588

林彪与五个女人的故事
林彪一生的五次婚恋在林彪的一生中,共经历过五次婚恋:初恋对象陆若冰婉转回绝,给少年傲慢的林彪当头一棒;对从小就订下"娃娃亲"的汪静宜,林彪中途变卦;"陕北一枝花"张梅生性活泼,林彪少言寡语,性格不和导致他们的姻缘以离婚告终;对最心动的孙维世

0评论2024-01-25164

胡志明一张纸条调动中国八万兵力
胡志明革命生涯的早期,先后在广州、武昌以及毗邻越南的广西地区参与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他领导下的越南共产党,也是在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可以说,胡志明的革命生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

0评论2024-01-2573

难忘的“七千人大会”
四川绵阳地区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44人,当时由中共绵阳地委第一书记李林枝、地委书记范艾带队。当时我认为自己年纪轻、资格嫩,做梦也没想到我能有幸参加这样的重要会议。我听到这个喜讯后,心情非常激动,竟然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

0评论2024-01-2584

自行车送出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对外联络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1937年出厂的黑色“雪佛莱”轿车外,就是自行车了。而看似普通的自行车却在向各国旧驻华机构送交公函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1949年10月1日庆典结束后,原中央外事组副主任王炳南按照周恩来

0评论2024-01-2579

满街去抓毛泽东
满街去抓毛泽东萨苏抗战时期,在大街上能随便抓到指挥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毛泽东吗?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却真的做过。日军曾带过刘、邓照片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射手,曾经随曰军参加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每

0评论2024-01-2567

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后代
1925年8月初,21岁的邓颖超只身从上海来到广州。5年未见的恋人应自己的呼唤而来,然而广东区委正全力领导省港大罢工,周恩来无法抽出时间去码头迎接自己的恋人,只好委托秘书陈庚拿着邓颖超的照片去码头上接。可拥挤的人群还是没有办法让邓颖超见到陈

0评论2024-01-2581

饱尝冤屈的红色女特工关露
关露的外祖父是一位没落的封建官僚,由于赌博赢了钱,输家没钱还债,就把自己的女儿徐绣凤嫁给了他的儿子胡元陔。之后,胡元陔的两个女儿胡寿楣、胡寿华相继出世,这就是以后的关露和胡绣枫,关露是胡寿楣在开始文学创作时用的笔名,胡绣枫是妹妹为了纪念母亲

0评论2024-01-25108

揭秘: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军中将
据萧克将军的回忆:“一九三五年六月在湘鄂西一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国民党部队一个名叫张振汉的纵队司令兼师长,按过去左倾路线那一套,早就把他枪毙了。一个月后,打破了‘围剿’,我兼任红军学校校长,请他担任了红军学校高级班的战术教员。张振汉随军行动

0评论2024-01-25130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
民族支队虽仅存5年,但它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在人们的心中却是难以磨灭的。我军曾经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这两支部队虽然只存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却深深地烙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为我军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以至十多年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仍上书

0评论2024-01-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