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母万冬儿在35岁时即患肺结核病死,其时周恩来只有8岁。周恩来后来谈到生母的死因时称:“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几个月后,嗣母陈氏也因染上同样的疾病离世。两位母亲去世后,周恩来不能再住在清河,在离开两年后,又回到了在楚州的周家老宅子。
周贻能常年在外谋事,无法照顾家庭,周恩来与两个弟弟后来由八婶母管教。周家此时已无私塾,周便到离驸马巷不远的表舅龚荫荪家私塾“借读”。
龚荫荪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同情、支持孙中山的主张,结识了同盟会成员,还曾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党的活动,龚后来因此被抄家。后来很多论者认为,就是在这段时间,周的思想受到了影响,产生了“革命”的想法。但这种观点现在一些大陆学者已产生怀疑,淮安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秘书长徐忠认为,周的革命思想启蒙应该是在走出淮安以后。周自己亦称:“12岁以前我受的完全是封建教育。”
在龚家学习时,周恩来的一个收获是练得一手好字;另一收获是又有一位新妈妈,即表舅妈蔡氏。
据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秦九凤的考证,当时龚家认为周“命硬”,生母、嗣父、嗣母都早岁而亡,要让周这孩子长寿,得认一个能留住他的干娘。正好表舅妈蔡氏生肖属“牛”,“牛”谐音“留”,蔡氏又喜欢大鹏鸟,于是便在周恩来10岁生日那天,认周做了干儿子。
这样,生母万冬儿、嗣母陈氏、干妈蔡氏,加上当年的乳母蒋江氏,周恩来在成长过程中,实际先后受到四位母亲的影响。
开国元勋早年大多不是“好学生”
“特长生”毛泽东:考上是因文采好1912年春,毛泽东进了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呆了一个月就退了学。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文,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一窍不通。另一个障
0评论2024-01-2588
林彪与五个女人的故事
林彪一生的五次婚恋在林彪的一生中,共经历过五次婚恋:初恋对象陆若冰婉转回绝,给少年傲慢的林彪当头一棒;对从小就订下"娃娃亲"的汪静宜,林彪中途变卦;"陕北一枝花"张梅生性活泼,林彪少言寡语,性格不和导致他们的姻缘以离婚告终;对最心动的孙维世
0评论2024-01-25164
胡志明一张纸条调动中国八万兵力
胡志明革命生涯的早期,先后在广州、武昌以及毗邻越南的广西地区参与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他领导下的越南共产党,也是在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可以说,胡志明的革命生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
0评论2024-01-2573
难忘的“七千人大会”
四川绵阳地区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44人,当时由中共绵阳地委第一书记李林枝、地委书记范艾带队。当时我认为自己年纪轻、资格嫩,做梦也没想到我能有幸参加这样的重要会议。我听到这个喜讯后,心情非常激动,竟然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
0评论2024-01-2584
自行车送出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对外联络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1937年出厂的黑色“雪佛莱”轿车外,就是自行车了。而看似普通的自行车却在向各国旧驻华机构送交公函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1949年10月1日庆典结束后,原中央外事组副主任王炳南按照周恩来
0评论2024-01-2579
满街去抓毛泽东
满街去抓毛泽东萨苏抗战时期,在大街上能随便抓到指挥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毛泽东吗?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却真的做过。日军曾带过刘、邓照片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射手,曾经随曰军参加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每
0评论2024-01-2567
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后代
1925年8月初,21岁的邓颖超只身从上海来到广州。5年未见的恋人应自己的呼唤而来,然而广东区委正全力领导省港大罢工,周恩来无法抽出时间去码头迎接自己的恋人,只好委托秘书陈庚拿着邓颖超的照片去码头上接。可拥挤的人群还是没有办法让邓颖超见到陈
0评论2024-01-2581
饱尝冤屈的红色女特工关露
关露的外祖父是一位没落的封建官僚,由于赌博赢了钱,输家没钱还债,就把自己的女儿徐绣凤嫁给了他的儿子胡元陔。之后,胡元陔的两个女儿胡寿楣、胡寿华相继出世,这就是以后的关露和胡绣枫,关露是胡寿楣在开始文学创作时用的笔名,胡绣枫是妹妹为了纪念母亲
0评论2024-01-25108
揭秘: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军中将
据萧克将军的回忆:“一九三五年六月在湘鄂西一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国民党部队一个名叫张振汉的纵队司令兼师长,按过去左倾路线那一套,早就把他枪毙了。一个月后,打破了‘围剿’,我兼任红军学校校长,请他担任了红军学校高级班的战术教员。张振汉随军行动
0评论2024-01-25130
周恩来三次争取胡宗南
民族支队虽仅存5年,但它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在人们的心中却是难以磨灭的。我军曾经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这两支部队虽然只存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却深深地烙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为我军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以至十多年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仍上书
0评论2024-01-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