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有一种爱,卑微却高贵

2024-01-23 08:32380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默默付出全部的女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大师级人物,他背后的那位女人,他从不曾公开叫过她的名字,即便在给家人或亲朋的信中提及她,他也只称她“王姑娘”或“三姨”。其实她有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是他起的——王桂荃。

6岁时,她作为陪嫁丫环,跟随时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惠仙嫁到梁家。风华正茂、才气纵横的梁启超嫌她的名字恶俗,随口改成王桂荃。她虽不明白桂荃的意思,却满心欢喜,因为她早就听说她家姑爷是个极有学问的人。

18岁时,在女主人李惠仙的主张下,她和梁启超圆了房。梁启超曾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他不能自食其言,因此,他连小妾的名分都无法给她。但她心甘情愿,无怨无尤,为他生下7个孩子,从不曾向他索取她应有的名分。

其实,在她心里,温和儒雅、才华横溢的梁启超,无异于仰止的高山。她爱他,能陪伴他,为他生儿育女,就是她莫大的幸福。没有所谓的“共同语言”,不能“夫唱妇随”,不能成为他的“闺中良友”,她就把心底里的爱,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诠释。在家中,她不辞辛劳,侍奉他的双亲,照顾他和他的妻子,养育他的儿女。梁启超偶尔心情好,会教她读书识字。她冰雪聪明,很快就能看书读报,甚至写信。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大肆捉拿维新党,梁启超只得剪掉辫子,穿上西服,东逃日本。她跟随他一家人到日本避难,李惠仙是千金小姐,体弱多病,家中大小事务,甚至财务,便全都由她操持掌管。她把一大家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帖帖,更用慈母心养育他的孩子们。

有一年,李惠仙生的孩子染上了白喉。她守护在医院里,衣不解带,日夜不离左右,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其实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患白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她分身乏术,难以兼顾。因护理不周,女儿夭折了,她很伤心,偷偷地躲在卫生间里边洗衣服边痛哭流涕。

她爱得那么卑微,直低到尘埃里;她爱得又那么纯粹,在万物的低处,抵达繁盛的高贵。

1924年,李惠仙因乳腺癌去世,梁启超悲痛万分。王桂荃百般劝慰,更加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尽力抚平他的心伤。她细心管教他们的孩子,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是在5年后的深秋,他仍撒手人寰。临终前,他拉住她的手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孩子们就拜托你了。”她的泪夺眶而出:“先生放心,孩子们有我呢!”

梁启超并没有留下多少遗产,却留给她9个尚未成年的儿女,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只有四岁半。她成了梁家的顶梁柱。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她不以为苦,他临终前的托付对她而言,是责任,更是信任,她没有什么遗憾的,爱他,就是按他的意愿,抚养他的孩子们。

她豁达开朗,乐观爱笑,从不抱怨。她千方百计让孩子多读书,每天督促孩子们做作业,她坐在一旁默默地听孩子们读书,有时她也跟着读。孩子做了错事或不认真读书,她总是用很温和很朴素的话教育他们。

多年后,子女们回忆起她时,他们不顾梁启超的忌讳,称呼李惠仙为“妈”,却发自内心地称呼她为“娘”。李惠仙生的大儿子梁思成动情地说:“娘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见地、有才能,既富于感情又十分理智的善良人。”她的勤奋坚忍,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也成就了这9个子女的人生,他们成年后皆为才俊,其中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儿子梁思礼高中毕业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已举步维艰。但是她仍竭尽所能为他争取到赴美国留学的机会,变卖仅剩的一点家产,又不惜放下自尊向老友借贷,凑足400美元作为去美国的路费和开销。新中国刚成立,小儿子匆匆回国,白发苍苍的她亲自到天津码头迎接,因为没有确切归来日期,她在寒风凛冽的码头整整守候了半个月。

“文革”期间,她作为“保皇党梁启超的老婆”,家被抄了,她与孩子们四散分离,风烛残年的她被遣送回乡下。1968年冬天,她在一间阴暗破旧的牛棚里,孤零零地走完85年的人生。死后3天,好心的乡亲们才偷偷找了一张破草席,把她草草地埋在山坡上。几年后,山坡因另作他用被夷为平地,她的埋骨之处也消失了。“文革”结束,儿女们找来,只能顺着乡亲所指,在平地上,于想象中,在她杂草丛生的坟前哀哭。

北京香山漫山的红叶林中,在梁启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儿女们为她立了一块卧碑,碑后植一株白皮松,碑上刻有她的名字——王桂荃。她的名字,终于与梁启超联系在一起。

人世间的情爱姹紫嫣红,风情万种,一个“情”字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但有一种爱,卑微而无私,像深谷里的野百合,纯净又高贵。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星星村的懒娃娃
在星星村里面住着一群娃娃,他们都说自己很聪明,但是都不会拿筷子,不会穿衣服,因为是妈妈爸爸们,为了让他们专心学习,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吃饭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喂饭吃,星星村的孩子们人人会书法,各个会画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星星村的爸爸

0评论2024-01-2593

丰子恺是个慈父
他非常艳羡孩子的世界的广大。儿子瞻瞻在现代人的眼里应当是个相当任性的孩子,花生米翻落到地上了,自己嚼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自己失手打破小泥人了,他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但在丰子恺的眼里他却是个“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因他“什么事

0评论2024-01-2574

潘石屹的“让”和“少”
著名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蒸蒸日上,令人叹为观止。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也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他的这一独特理论和实践,使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成长。人们从他对孩子的教育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教育孩子,

0评论2024-01-25122

叮当,上当
我的童年成长在一个烂漫朴素莽撞的童话时代。在七夕的夜晚,我们和大人一起扎草人,我们叫它“织女”。草人扎好了,我们就随着大人到打谷场里,像放风筝一样把她放飞。如果飞起来了,那就是“显灵”了,那些扎草人的人就会得到“织女”的祝福,就会变得心灵手

0评论2024-01-2550

致我的孩子们
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人生真是奇妙。我的老伴已离去多

0评论2024-01-2565

《汤普森夫人》
开学的第一天,汤普森夫人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

0评论2024-01-2568

被伟大的温顿
1938年9月29日,德、英、法等国首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当英国首相张伯伦兴高采烈地叫嚷着“把和平带回英国”的时候,德国犹太裔移民尼古拉斯·温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慕尼黑协定》中有一条规定,是要把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0评论2024-01-2575

李锐“小人物”的高密度
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像自己这样嘻嘻哈哈、粗粗拉拉活着的人,这辈子不会有太高的追求和造诣,索性给自己编了一条座右铭:“如果人生实在没法拓展长度和宽度,那就努力提高它的密度吧。”“高密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得多,想得多,操心多,琐事多;也

0评论2024-01-2570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
很多人认为,她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父亲是优秀的飞机与游艇的设计师兼制造者,母亲是肖像画家,出入家里的客人,是爱默生、马克·吐温、爱因斯坦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在她看来,最好的生活,是在乡下的农庄里。她就像是被上世纪的灵魂附体的遗少,在学校

0评论2024-01-2586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

0评论2024-01-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