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同样是少年

2024-01-23 07:22770

如果威廉生在中国,他的故事会怎么样?

也会上报纸吧:农民发明家大放异彩,自造风力发电机,为乡村人民带来福利。这一类的新闻,总不忘把农民两个字写在最前面。

近日,一位17岁的辍学少年,以一本美国教科书《利用能源》为参考书,利用自行车零件、晒衣绳、废旧塑料袋等物,独立制造了一架6米左右的风车,令因长期停电而陷入黑暗的家庭重获光明。后来他又成功地用风车为邻居及亲戚的手机充了电,周围人不再需要专程到镇上为手机充电了。为了试制风车,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甚至烧毁了母亲的煮饭锅

毫无疑问,转载这条新闻的网页下面的评论里都会是一片哗然:

做出一些别人好久之前就做出来的东西居然也叫发明?发明这词儿不是这么用的!

不过是动手能力而已,跟科学有什么关系?他做的这个风车跟科学小实验有什么两样

小米加步枪呀。

甚至,包括我自己也会这么想。 威廉坎宽巴

但威廉不住在中国,他在马拉维地球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无意中,我看到了《驭风少年》这本书,读到了他的故事。

马拉维是一个非洲小国,那里巫术盛行,国民饱受干旱、饥荒、瘟疫和艾滋病的困扰。1987年,威廉就出生在这里,家人以务农为生。马拉维是非洲内陆国家,除了农业,几乎没有别的产业。

虽是80后,但生在马拉维,威廉的童年也注定和我们的不一样。

比如,被巫术与迷信包围。他从小就听惯了巫术故事,相信巫术像飓风和横跨在小路上的蜘蛛网一样难以捉摸;他见惯巫师的表演,明白巫师会让孩子们帮自己施展巫术,诱引孩子吃人肉,自此巫师的邪魔会控制这孩子的身心,永世不离;他曾经为了得到超人的力量,把全部积蓄给了一个同村的孩子,来换取法术,结果被人狠狠地耍了。

还有,贫穷、饥饿及周遭人的疾病和死亡。得了肺结核无钱治疗的伯伯说倒下就倒下,饥荒令吃不饱成为生活的基调。

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文明的曙光、现代科学的力量却在一点一滴、无声地渗透。威廉还小的时候,马拉维没有电视台,但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从第一次听到收音机传出声音起,威廉就很想知道这个小盒子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威廉和堂兄把收音机拆掉,看内部结构,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发现噪音来自集成线路板接触不良,他开始大胆地动手修收音机了。找不到烙铁,他就将铁丝烧红后,把金属连接点熔在一起。

渐渐小有名气后,左邻右舍开始拿收音机来让他们修理,并鼓励他们说:这两个小科学家真不赖!科学家?科学家就是干这些的吗?威廉有了新生的、模糊的理想: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

但在14岁那年,他失学了。

灾难像课本里写的古埃及饥荒一样,迅雷不及掩耳地降临在我们身上,而且没有停歇的意思。饥荒令全国陷入紧急状态,霍乱肆虐,大批饥民流浪。有承担不了家庭重担的男人逃到城里去,任凭身后的妻儿活活被饿死。威廉的父母都瘦成皮包骨头,再也没钱给他支付学费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大的奢侈。

苦苦支撑了数月,玉米和南瓜终于成熟,威廉庆幸自己和家人都活了下来,但学费还是拿不出来。人人都在瞎玩,只有威廉想培养一种让自己增加知识的爱好他太想回到学校了。 威廉与他的风车

有个叫马拉维教师培训联盟的组织在附近小学建立了一座小型图书馆,里面存放着美国政府捐赠的书籍。那些书蒙尘已久,从未有人看过,但是这一天,威廉来了。他用蹩脚的英语,磕磕绊绊读着一本一本科学读物。

威廉最感兴趣的始终是与发电有关的知识谁叫马拉维电力供应状况一塌糊涂,只有2%的人能用上电,还动不动停电一两个星期呢。

终于有一天,他翻到了《利用能源》这本书,封面上画着白色高塔,上面装着三片庞大的风扇叶片这是什么?翻开书页后,他知道了:这是风车。

风车可以发电。有了电,家里电灯就可以亮了,晚上可以读书,不用像绝大多数马拉维人一样,七点就早早上床。

风车可以转动水泵,汲水灌溉。如果能在浅井上装上水泵,那么家里一年能收获两次,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威廉越想越美:风力是上天赐予马拉维不多的几种资源之一,大树从早到晚都被大风吹动。风车能把村民从饥饿和绝望中解救出来,他们就再不会吃不上早餐、上不起学了。

威廉暗下决心:一定要造一架自己的风车。

为什么他不曾知难而退?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多难。他从来没做过大型器械,而他想:这本书封面上的风车也是人造的嘛。人家能造,我也能。在威廉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大型工厂、数控机床等的存在。

威廉家附近有个废弃的种植园,现已沦为旧车库和废品堆,每天威廉像寻宝一样在里面搜索机器零件和锈迹斑斑的各种风扇、缓冲器、轴承他又软磨硬泡说服父亲同意他把家里的旧自行车改制成风车支架。发电机苦觅不得,最后好心的小伙伴用零用钱帮他买了一部旧的。

没有什么能阻挡一个少年的梦想。一点一点,威廉的风车建成了。那一天,威廉左手拿着连了电线的小灯泡,爬上风塔的第一级阶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风,几乎是马拉维唯一不缺的东西。

威廉的一生自此改变。他不断改进风车,两年后,这个传奇少年的故事上达天听,他因此重返校园,甚至以青年科学家的身份去美国出席国际会议,还进入南非一所非洲领袖学校就读。

我不知道威廉是不是天才,他其实没有发明什么、发现什么,他只是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现有的物质是的,虽然是代替品,但橡胶、发电器到底不是他生产出来的做出了我们已有的工业品。他以后会怎么样?薄弱的知识基础、更薄弱的国力,都限制了他的发展。

很可能他只是爱动脑、动手能力强、有行动力。

但是,威廉坎宽巴,他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崭露头角,像小草顶开头顶厚厚的石板,露出一点点绿意。

和他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幸运?虽然我们都面临过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会比14岁的威廉面临的更多吗?他没有师长,没有钱,在赤贫之地几乎看不到未来,而他,一心一意实现了梦想。

你从小念念不忘的风车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皇帝的出气筒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相当强盛,因为“铁血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这对搭档配合默契、齐心合作。让人想不到的是,威廉一世常常在处理完公务后,满脸通红地回到后宫,显然是受了什么人的气。当实在忍不住时,还要乱砸东西,甚至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被砸

0评论2024-01-2563

“学神”陆冠南的逆袭人生
成为“学神”的途径并非只有伏案苦读,24岁的陆冠南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读万卷书。从他脸书上丰富多彩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位游历过三十多个国家的“学神”过着天马行空的生活:在坎昆“驾驭”海豚乘风破浪;在撒哈拉大漠中端坐丘顶

0评论2024-01-2580

画笔断了,还可以写字
威廉·西德尼·波特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威廉出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格林斯伯勒地区,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和赌徒,而这也导致他们的家境一直处于贫困之中。在威廉3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就把他送给了姑姑抚养。威廉在姑姑身边受到了

0评论2024-01-2578

抓住星星的她
出生在苏格兰的威廉敏娜·弗莱明自小聪颖,却很早就辍学了。21岁那年,她跟随新婚丈夫来到美国,刚怀孕不久就遭到了无情的抛弃。走投无路的她去人力市场找工作,但没人愿意聘用她。这天,天文学教授爱德华·皮克林的妻子来挑女佣,见威廉敏娜虽是孕妇,但衣

0评论2024-01-2485

天之骄子威廉·利尔
天之骄子威廉·利尔称威廉·利尔为天之骄子并不过分,他的一生既辉煌而又具有传奇色彩,他是航空界和电子界的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拥有亿万家产的实业巨子。他的财富来自他不断的发明和无休无止的尝试,还有他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他一生所做的事大部分是成

0评论2024-01-2452

一个人的操守
一个人的操守作者:牧徐徐隆·延克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著名作家,但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他还只是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的一个小编辑,负责编辑一本不太出名的文学期刊。一天,延克尔收到一份短篇小说来稿,寄稿人称该稿是她母亲在打扫老房时,无意间发现的,自

0评论2024-01-2463

垃圾的作用
垃圾的作用美国雪佛隆公司是家专门生产饮料的企业。在产品打入亚利桑那州土珊市之前,该公司先委托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教授威廉雷兹对该市的饮料市场进行研究。一年之后,威廉雷兹教授指着一大堆垃圾,按照垃圾原产品的分类、名称、重量、数量、包装,对雪佛隆

0评论2024-01-2452

沟通要扣住实质
沟通要扣住实质威廉·戈夫曼医生曾经在中国一家医院进修。在进修期间他在那家医院的精神科担任见习医生。这家医院的病人很多,所以他们这些见习医生不仅要观摩老医生们的工作,而且还时常要自己处理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人。一天,有一位年轻的女患者独自一人来到

0评论2024-01-2453

飞刀王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衰弱,又加上列强入侵,纷纷签订不平等条约,致使百姓雪上加霜,贫困交加。山东有一王姓人家,老的叫王保乡,四十多岁,小的叫王宗顺,十六七岁,是父子俩。他们家原有的三分地被修铁路的德国人霸占了,无法生计,就挑着一副担子敲着一面铜

0评论2024-01-24142

始终保持成功的愿望
始终保持成功的愿望《神奇的情感力量》一书的作者罗伊·加恩写道:“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不愿付出代价。他们有能力,但缺乏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愿望仅仅是观念的一部分。如果你具备了这一品

0评论2024-0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