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偶然听说,在遥远的郊区村落中,有一所麻风病医院。说是医院,其实早已没有新入院的麻风病人,医生也都遣散了,只剩下几个护理人员。现在里面住着的,都是几十年前发病就住进去的,早已治愈,只是容貌毁损吓人,肢体畸残,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地方收留他们,才一直逗留在那里。慢慢年老体弱,那里就是个前麻风患者养老院罢了。待他们一个个终老,麻风病院也就消失了。
这事儿本来跟我们不相干,谁知道病房收了个麻风病人,所有医护人员都惶恐了。
是个56岁的农村妇女,姓韩,18岁发病,在麻风病医院住了38年,最近反复发作胸痛,考虑冠心病,麻风病医院送来做冠脉造影检查。
麻风病是接触传染,像我们年纪大了也还罢了,小护士们简直是闻风丧胆。还是主任淡定,嘲笑我们:“没看过《圣经》吗?耶稣用亲吻治愈了麻风病人,你们怕什么?大不了亲亲她,病就好了。”
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早都治愈的病,怕什么?不过心里还是发怵。
天天接触韩姓病人后,才发现麻风病没什么可怕的。她本来大字不识,在麻风病医院里待了几十年,竟学会了认字读书,还爱听歌,从几十年前的流行歌曲到时下最强音,她全会。人也乐观,整天笑呵着。
找不到护工。没有女人敢照顾她,她长得——没有眉毛,眼睛翻着,嘴巴歪着,左手四根指头都没有,腿也有残疾。还是男护工老刘接下了这个活。他自己说:她腿脚不利落,男的劲大,照顾方便。
就这样,她住下了。每天打针吃药、抽血检查、吃喝拉撒,都是老刘照顾,做得挺细致,再加上年龄相仿,同病房不知情的病人还都以为他们是两口子。
他俩真合得来。老刘在科室做了十几年护工,人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倒是同韩有说有笑。韩因为病,说话不太清楚,我们听不太懂,老刘就翻译。有太阳的日子,他用轮椅推她到阳台晒太阳,能听到她含糊地哼着小调。
检查那天,麻风病医院来了负责人签字。我眼尖,瞅着老刘拽着人家谈些什么,应该是护理费吧。
后来,多话的小护士们纷纷传:老刘和韩要一起回麻风病医院去了。大家先是摇头不信,后来又暗暗希望真有好事将至。
住了十几天,韩要出院了。老刘打理了行李,推著韩,跟我们道别,他真的跟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儿。说是爱情吧,好像……可不是爱情,又能是什么呢?
36年的孤独与坚持
站在岛上,四顾茫茫,他的眼泪流了下来,难道自己的一生就在麻风岛上度过?36年来,江志国一直守护在麻风岛上。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国里,他就是家长,病人就是孩子。他是团风县麻风病医院院长。长期的孤岛生活,使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喜欢戴一顶黑色的遮
0评论2024-01-2578
无价的奉献
有一天,一名观光客在加尔答的一条后街迂回穿行,看见某医院里,有一位修女跪坐着,替一位发臭的麻风病人穿衣服。熏人欲呕的气味让他反胃,他看不下去了,一边离开,一边厌恶地说:“修女,给我一百万我都不会干的。”修女头也不回地答:“我也是!”那人吃了
0评论2024-01-2242
悬顶之剑
江山职业是医生,业余时间酷爱旅游探险,跟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江山旅游时漫无目的心随脚走,专爱寻觅那些人迹罕至、寂寂无名的地方,实践证明,越是这些地方,越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惊喜。这天江山拄着手杖背着大大的行囊,信步来到一大片连绵起伏、雾蔼茫茫
0评论2024-01-2270
世间真有一种不计得失、无论生死的恋情
许多年以前,他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时候,是不打折扣的英雄。他以一等功臣的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即将保送军校学习的他,年轻,英武,前程似锦。入学的体检结果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通过所有常规项目检测后,医生随口问了句:“
0评论2024-01-2046
耳闻目看
韩国的镜虚禅师门徒弟子很多。 有一天晚上,镜虚带了一名女子回到自己房间,立刻把房门关起来,好几天都不打开,二人似乎在房里同居同食。 徒弟满空和几位师兄弟深怕大家知道了不好看,所以一直把守在门外,遇到有人找师父,都说禅师在休息
0评论2024-01-2035
“疯女子”张平宜
在台湾,她是获得过大奖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奇怪的记者”,而在麻风村,为了麻风病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她“像疯子一样作战”了十年。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是逃避,还是用力在生命的轨迹里添上厚重的一笔?台湾女记者张平宜选择了后者。张平宜
0评论2024-01-2029
狗吃太阳的传说故事
这是傈僳(Lìsù)族一个十分古老的神话。从前有个小伙子,他找了一个媳妇,结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年,这个小伙子得了麻风病,因为麻风病是传染很厉害的病,所以他就被隔离在离村子很远很远的一个石洞里,根本就没有人到那里去。小伙子养了
0评论2024-0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