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出彩,靠励志,不能靠“励欲”。
“志,气之帅也。”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当恒立志、常励志。
时下,励志文化已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但是,在急于求成、急切成名、急功近利的人眼里,往往把“励欲”和励志混为一谈。
他们把“创造财富神话”“享受物质的最大分配”“成为人上人”当作奋斗的终极目标。这种财富化、物质化、功利化和世俗化的所谓励志,其实不是励志,而是“励欲”。
“励欲”和励志,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励欲”者,最看重名、权、利,总想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一举成名,甚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励志者,则往往志存高远,心怀家国,懂得成功靠脚踏实地,出彩靠实干苦干,总是韬光养晦、艰苦奋斗、厚积薄发。
有哲人说,把名利奉为神明,它就会像魔鬼一样降祸于你。把“励欲”当作励志,必然会滑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淖,忘记了社会担当、家国情怀、人文关怀。
譬如“成功等于4000万”的理论,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励欲”,只能让人金枷套颈、玉锁缠身。那些把推动社会进步、扶植正义事业、汇聚正能量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的励志,才能有效防止方寸自乱、美丑颠倒、道德失范。
“患生于多欲。”“励欲”太盛,就会不按规则出牌,不按规矩办事,总是信奉金钱至上、关系至上,为了私利处处造假,为了升迁事事找人、求人、拜人,结果不是走上歪路,就是走上邪路。这样的“励欲者”脱离了成功的正确轨道,必然会在考验面前失方寸,坦途面前走错路,事业面前打败仗。
“励欲”多害,励志多益。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留下《平凡的世界》感召后人;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下丰功伟绩泽及后人。
一个人志向一旦得到激励、磨砺,就会懂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会甘愿“坐冷板凳,写真文章”,就会自觉追求“慢慢走,欣赏啊”的境界。这样的人,成為名人名家,成为专家专才,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事实上,真正的成功之人,也多是励志之人。因为励志者靠的是艰苦创业、学习上进、实干真为。古人,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孙康映雪,是一种励志;今人,王进喜“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雷锋“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杨善洲“回报乡亲,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一种励志。
如果说“励欲”是为了“面包”,励志则是为了精神。不把“励欲”当作励志,真正做到心怀信仰、胸怀理想、坚持慢功、力操潜功、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志有所向、业有所创、功有所成。“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欲望有多大,而在于志向有多远。
鬼手印
老家有一位耳聋的老奶奶姓金。人们都说金奶奶的耳朵虽然聋了,却能听到普通人听不到的话,她的眼睛也跟明镜似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金奶奶无儿无女,也很早就没有了丈夫,只有她一个人孤苦无助地过日子。听村里的人说,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金奶奶会
0评论2024-01-26389
赶考奇缘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赶考奇缘的故事 天黑时分,风尘仆仆的任雨晴走进了临远地界,闯进了一片黑森林。他一下子慌起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果遇上强盗,别说进京赶考,就是连小命恐怕也要搭上。 谁知越怕越出鬼,“呼啦”一声
0评论2024-01-26108
弹无虚发的捕蝇草
在北美洲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肉植物,名叫捕蝇草。它的茎很短,叶的顶端上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叶片边缘则长有不规则的触毛,给人的感觉就像眼睫毛一样。捕虫夹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它能以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0评论2024-01-2595
顺与逆
任何人的一生之中,都有顺境和逆境。顺和逆,是由环境决定的吗?少年或成年人可以这样想,但一到中年,就会明白,哦!原来顺境和逆境,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到了有更進一步的认识时,就更会知道,顺境或逆境,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性格决定了一切。一个人,
0评论2024-01-2595
月光巨人和幸福制造机
每当有月亮的夜晚,月光巨人就会出现。巨人缓缓走过草地,走过森林,走到那棵大树下,独自待在那里,直到月亮落下。要是有人见过他,就会惊叹于他的温和与优雅。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来到这里,见到过他,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一个男孩在月夜独自来到这里
0评论2024-01-2594
命运与人力
在同一条河流的两岸有两个相同的村庄。左岸和右岸的农村都在地里种豆子。然而秋天河水泛滥,左岸的堤坝决堤,右岸却免遭此难。这时,左岸的农夫感叹天不助我,右岸的农夫因为自己的努力耕耘結出粒粒辛苦的硕果而感到喜悦。不能否认天命和人力都是存在的。只是
0评论2024-01-2573
困于井下
有个穷人,在命运之神面前诉苦,抱怨命运太不公平,为什么富人悠闲自在,而他要天天吃苦受累。命运之神问:“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穷人说:“让富人和我一样穷,干一样的活,如果他还是富,我就不再埋怨了。”于是,命运之神把富人变穷了,并给了他们一人一
0评论2024-01-2570
御膳房的“阴谋”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钱数虽然听着不大,但落实到猪肉、香油上面,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这个情况到了清朝,也没有发生
0评论2024-01-2578
神奇的黑头雕
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只有十三副盔甲,全部落人口也不足二十万,但是就凭着这点家底,努尔哈赤开创了百年基业,为子孙入关取代大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这一切的所得都与黑头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用了五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各部
0评论2024-01-2584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
提到“草船借箭”人们就会想到诸葛亮。其实,那是小说家的张冠李戴。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地方也不在赤壁,而是在濡须口。公元213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攻克巢湖的濡须口,进逼长江,与孙权隔江对峙。孙权求胜心切,带着一些军
0评论2024-01-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