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鳗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体态呈圆柱形,皮很厚,鱼鳞细软到肉眼几乎无法辨认。它身上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从而保证自己身体的湿润,这样就可以在陆地上做短距离的迁移或捕食。鲈鳗的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有时也捕食蟹、蛙、蛇及河边的嫩笋、青草等。
鲈鳗的营养价值极高,被人称为“水中人参”,捕捉鲈鳗的人自然很多,却极难捉到它。因为鲈鳗嗅觉很敏锐,一旦发现险情,便会迅速撤离,甚至会用它尖锐的牙齿咬。台湾渔民在长期的捕鱼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捕捉办法。鲈鳗经常爬到岸上吃草,在它经过的地方,身上的黏液会留下一条痕迹,下次再上岸的时候,鲈鳗还会继续走这条旧路。于是,一次又一次,黏液就加厚起来,阳光一晒,整条路就会发出光亮。渔民发现这个特点后,就在这条路上先横着埋下一排刀,每把刀都是刀刃朝上,在路的最后埋上一把直立的刀,这把刀必须非常锋利。然后,就可以跑到水岸边坐享其成了。
鲈鳗身上的黏液对鲈鳗具有保护作用。鲈鳗经过的时候,那些横着的刀会将其身上的黏液刮掉。当失去了黏液的保护后,鲈鳗的肚子就会被竖着的刀刃割破肚皮,虽然顽强的鲈鳗不会立刻死去,可一旦爬回水里,肚皮里会立刻灌满水,鲈鳗的生命就结束了。坐在岸边的渔民只等着水面上浮起鲈鳗尸体,就可以顺利打捞了。
一竖一横,横刀刮黏液,竖刀破肚皮,渔民仅用两招就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了鲈鳗。对鲈鳗来说,至死也不明白,将自己推向灭亡的竟然是那条走熟的路。
很多时候,人们总爱凭老经验办事,其实面对不同情况和问题,学会变通,适时适地改变策略才是正确的选择,而造成鲈鳗自身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会变通。
快乐的小蜗牛
别看小蜗牛身子骨软弱,但他也希望自己像其他小伙伴们一样拥有健康的生活。所以,他一有空就出门锻炼(duànliàn)身体。这天,小蜗牛出门健身。正当他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在草地上爬行的时候,一只兔子像一阵风一样从他身边跑过去。“小蜗牛,你快回家
0评论2024-01-2478
致命的温柔
鲨鱼是海洋中的强者,几乎没有什么海洋动物能够伤害到它们。鲨鱼的凶悍,不仅在于高居食物链的顶端,通吃海中众生,更在于它们那戏耍已经到手猎物的本性。比如,当海豹、海狮和信天翁等动物不幸成为它们的猎物时,鲨鱼却不急于开吃,而是将猎物在水面上抛来抛
0评论2024-01-2346
寿衣娘
塌方钻进盗洞后我才明白,探墓根本就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探墓,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盗墓前去摸情况。所有的路都是没人走过的,土壤里腐烂的植物发出刺鼻的恶臭,各种虫子一个劲儿地往衣服里钻。狭窄的空间里充斥着几个大汉的体臭,汗液沾着土渣不停地往领
0评论2024-01-2361
长鳞的王鱼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水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叫王鱼,王鱼又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而有鳞和没有鳞全看王鱼自己的选择。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选择没有鳞,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长50年。但有的王鱼为了便于捕食小鱼,会选择让自己慢慢有鳞。王鱼的鳞很奇
0评论2024-01-2337
肥皂鱼的利器
肥皂鱼身长只有30-40厘米,在大海里只能算是“小动物”。出海一次,渔民们随随便便就能钓上几只肥皂鱼,但是钓上来的肥皂鱼全身皮肤都会自动分泌出大量黏液,一碰到水后,马上就变成肥皂泡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肥皂鱼的优势。原来,肥皂
0评论2024-01-2343
贪甜头的苍蝇
一天,一个孩子追逐一只猫,想抓住它,这只猫仓皇奔跑,一头钻进厨房里,突然,“砰”地一声,它将一瓶蜂蜜打破了。蜂蜜洒了出来,甜味弥漫在院子里。有一群苍蝇被蜂蜜的甜味吸引,纷纷从窗外飞进来,停在蜂蜜的黏液上大快朵颐。它们没注意到双脚已被蜂蜜粘住
0评论2024-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