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呼吸方法

2024-01-22 23:23150

呼吸方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叫麦卡朗的医生在纽约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由于他医术精湛,而且为人热心,生意一直不错。这天早晨,麦卡朗医生接诊了一个新病人,她是个漂亮的金发女郎,在一家百货公司上班,名字叫史黛菲。

其实,史黛菲小姐没有患病,而是怀孕了。她告诉麦卡朗医生,自己从一个小镇来到纽约,一心想进入演艺界实现梦想,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同样怀有演员梦的男孩,两人迅速陷入了热恋。不久后,史黛菲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男孩时,男孩立刻赌咒发誓会和她结婚,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男孩突然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听完史黛菲的倾诉后,麦卡朗医生十分同情地问:“那么你来找我,是想打掉这个孩子吗?”“不!”史黛菲很坚定地说,“我不能扼杀一个无辜的小生命。我要将他生下来。医生,你能告诉我预产期在什么时候吗?”

麦卡朗医生告诉她预产期会在圣诞节前后。史黛菲又小心翼翼地问:“医生,在预产期到来之前,你愿意做我的私人医生吗?”麦卡朗知道史黛菲的担忧,毕竟她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姑娘,如果现在就去医院,会让她很难堪,于是,麦卡朗点点头,很痛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麦卡朗递给史黛菲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了一些怀孕方面的知识,比如孕妇应该吃什么,喝什么等等,还有就是一些不能做的事情。史黛菲满怀感激地拿着小册子离开了诊所。

从这以后,每隔一个月,史黛菲就会来诊所检查一次胎儿的情况。三个月后,麦卡朗医生又送给她一本小册子。这次上面记录的是关于产妇生产时候的呼吸方法。史黛菲这才知道,原来产妇分娩时有四个阶段:初期阵痛,中期阵痛,产出婴儿,最后是排出胎盘。小册子里,着重记录的是在这四个阶段里产妇怎样呼吸,才能帮助她安全而顺利地产下婴儿。

前两个阶段没有什么难度,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伴随而来的剧烈阵痛,会使产妇的精神紧张到极点,这时,呼吸方法就派上大用场了。使用这个方法,可以使产妇学习短促的吸气、吐气,让空气在牙齿间快速进出,这时,产妇发出的气息像极了小孩子模仿蒸汽引擎推动火车前进的声音,因此,麦卡朗医生称之为“火车头呼吸法”。

又过了几个月,十二月终于来到了。这天,史黛菲再次来到诊所,麦卡朗医生替她做了仔细检查,然后告诉她:“看起来要拖过圣诞节了。不过,婴儿肯定会在今年出生的。”史黛菲点点头,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离开诊所时,她踮起脚尖吻了医生一下,然后真诚地说:“麦卡朗医生,再次谢谢您为我做的这一切!”医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不必客气。听你的口气,好像我们不会再见面似的。”史黛菲也笑了:“我们肯定会见面的,医生。”

可没想到,史黛菲在圣诞夜刚过六点时竟开始初期阵痛了。那天,纽约下了一整天的大雪,到了晚上又开始下冰雹。等到她进入中期阵痛的时候,这城市已经被冰雪所覆盖,所有的街道都变成了光滑的“溜冰场”。

史黛菲十分镇定,她先打电话叫了出租车,在等待出租车的间隙,又打电话通知了麦卡朗医生。半个小时后,出租车终于来了。司机见史黛菲就要临盆了,急忙扶着她一路走下楼梯,嘴里还不停地提醒她千万要小心。史黛菲只是用点头来回答,因为在每次阵痛来袭时,她都在做深呼吸运动。

一路上,密集的冰雹打在车顶丁冬作响。司机小心翼翼地在滑溜溜的街上开着车,还要不时地穿过拥挤的十字路口。就这样,在距离医院还有两个街口的时候,出租车已经行驶了一个钟头。这时候,司机清楚地听到史黛菲开始呼吸急促,那气喘吁吁的声音,就像是大热天里的狗在伸着舌头喘气一样。他当然不会明白,史黛菲已经在做“火车头呼吸”了。

史黛菲的呼吸声越来越激烈,司机不禁皱起了眉头,看起来他比史黛菲还紧张。又行驶了一会儿,司机已经看见医院大门前那座高大的石头雕像,便将油门一踩到底,出租车尖叫着冲向医院。

可就在这时,一辆急救车正沿着医院急诊室的弯道急速驶出,眼看两辆车就要撞在一起,司机连忙猛踩刹车,两辆车随即都开始疯狂地打转。可路面太滑了,谁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车,两辆车不可避免地撞到一起。急救车撞上出租车的左侧,撞得它飞速转了一个圆圈,然后以骇人的力量撞上石头雕像。车顶的黄灯立刻炸成碎片,车身也在瞬间皱成一团,可怜的史黛菲,就像个破布娃娃般从破碎的车门给狠狠甩了出去。

这时,麦卡朗医生恰好赶到医院,他正要走上医院门前的台阶,就听到身后传来巨大的碰撞声。麦卡朗立刻预感不好,他快速向史黛菲甩出去的方向跑过去,在接连摔了两跤后,突然感到左脚踢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一碰就向旁边滚开。麦卡朗医生低头一看,却是倒吸一口冷气,原来他踢到的那个东西竟是史黛菲的头颅!麦卡朗医生禁不住魂飞魄散,他实在不敢相信,史黛菲小姐已经在这场车祸里身首异处。

麦卡朗吓呆了,他浑身颤抖地跑到史黛菲的身体旁边,只见没有了头颅的身体还在呼吸着!麦卡朗感到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他看到鲜血汩汩地从史黛菲的衣服下流了出来,在这一瞬间,他忘记了所有的恐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拯救史黛菲腹中的小生命!

这时,医院里不少医生和护士都跑了出来,其中有几个胆大的医护人员,便开始蹲下来帮助麦卡朗医生接生。与此同时,史黛菲的断头身体仍在坚持着“火车头呼吸”,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来越急促。

终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婴儿出生了,还是个男孩儿。麦卡朗将婴儿交给护士,护士随即用毯子将婴儿包了起来。这时候,史黛菲的身体抽搐了几下,随即停止了一切动作。麦卡朗看着护士抱着婴儿走回医院,这才站起来慢慢从尸体旁边走开。退开几步,他一瞥眼看到史黛菲的头颅还在那边的地上。突然,麦卡朗强烈地感到她还有意识,自己应该把她顺利生下婴儿的事情告诉她。

想到这里,麦卡朗走过去,半跪在史黛菲的头颅旁。只见她的一对眼睛仍然圆睁着,嘴里还在做着“火车头呼吸”。随即,麦卡朗医生看到史黛菲的眼球稍稍转动,眼光看向自己,接着,她的嘴角分开一下,吐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麦卡朗医生,谢谢你!”

麦卡朗按住自己狂跳不止的心脏,回答道:“不用客气,史黛菲小姐!是个男孩儿。”史黛菲的嘴角又动了动,最后发出微弱的声音:“男孩儿……”接着,她闭上眼睛,又开始做“火车头呼吸”,几秒种后,呼吸终于停止了。

第二天,麦卡朗医生自己掏钱安葬了史黛菲,因为她在这个城市里孤苦伶仃,没有一个亲人。她的儿子出院后,被一对不能生育的年轻夫妇收养了。很多年以后,麦卡朗医生得知他在美国一家私立大学做了英文系主任。麦卡朗医生特地找机会和他在教师俱乐部吃了一顿饭。根据医生的暗中观察,他遗传了母亲史黛菲小姐的聪明、开朗,还有坚毅的性格。当然,关于他出生时发生的这一切,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蒙古大夫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蒙古大夫的故事! 宋刚参加工作时,听师傅们聊天常提到“蒙古大夫”。起初,他还以为说的是一位蒙族的医生,后来听得多了,才明白所谓的“蒙古大夫”,是对那些粗枝大叶、对病人如对牲畜

0评论2024-01-26119

母牛的爱
中午时分,父亲驾驶的马拉雪橇抵达20公里外的镇子里。父亲看了看兽医站办公室门上写着“吃饭去,三点回来”的字条,他便去院子里,用刷子清理马鬃毛上挂着的冰霜。小牛才出生一周。前几天还可以站起来,可就是从昨天开始腿软趴趴的,总是侧躺在地上,鼻子里

0评论2024-01-2583

鹿先生的烦恼
鹿先生最近特别烦恼。三个月之前,鹿先生的犄角撞折了,猫头鹰医生为他仔细地检查了好多遍后,遗憾地告诉他,折掉的犄角不能重新安回去了。看到鹿先生如被雷劈的表情,猫头鹰医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去挑一截好看的树枝,安在脑袋上充作犄角吧!”一直以威武

0评论2024-01-2591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

0评论2024-01-2578

丹麦首相看病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今年2月份出访秘鲁。在出访之前,他突然感觉自己的腿不舒服,走起路来很痛。于是,在2月14日,他驱车前往离首相府较近的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看病。这是丹麦一家医疗设备非常齐全的著名医院。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看病。这里也根本不存在VI

0评论2024-01-2574

我选择离去——李光耀
我的日常生活安排都是定好了的。早上起床洗好吃好后,先要把电子邮件清理一遍,然后读当天的报纸,然后锻炼,之后差不多就到午饭时间了。午饭后,我会出门去我在总统府的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然后开始写文章或者演讲稿。下午和傍晚,我有时候会有采访安排;

0评论2024-01-2576

我将死去,但仍前行
当CT扫描完成后,我立刻开始看片子,诊断结果随即出来:双肺大片包块,脊椎变形。癌症。我在神经外科的行医生涯中,曾和其他医生共同会诊过上千张片子,确认手术是否能带来希望。面对这张片子,我会在病历上匆匆写下几笔:癌症广泛转移——无手术指征。接着

0评论2024-01-2561

最穷的大慈善家
他没有收入,没有存款,没有汽车,没有房子,没有老婆孩子,甚至没有兴趣爱好。但很多媒体称他为“当代英雄”,甚至“圣人布洛克”。但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老汉,他创办的“偏远地区医疗志愿团”(缩写为RAM),已经在全球十多个国家为数十万穷人提供了免费

0评论2024-01-2564

滑稽大师和心理医生
1924年,就在滑稽大师马可尼让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笑掉大牙的时候,让·肯特心理诊所来了一位病人。病人对他说:“大夫,我忧伤极了。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镇静药。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给我一

0评论2024-01-2584

感动“普利策”的母亲
2007年4月,第91届普利策奖中的特写摄影奖授予了美国加州《萨克拉曼多蜜蜂报》的摄影记者雷内·拜尔。在她的黑白镜头里,一位单身母亲和她死于癌症的儿子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普利策评委和民众的心。从2005年到2006年夏天,拜尔用手中的相机,忠

0评论2024-01-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