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被“删改”的童年

2024-01-22 21:38340

暑假过去,学校开学,小学生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学年。女儿拿出她的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让我给她讲讲第一课课文一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讲的是作者小时候没钱买书,在书店里看书的故事。文童的确是林海音的风格,但读起来很不连贯,不少地方感觉不合理。

比如女儿问我:“课文里写‘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她为什么要踮着脚尖钻呢?那不是正好顶着大人的胳膊了吗?”

我也想不清楚门道,只好猜测:“也许是大人们离得太近了,她得踮着脚尖让自己薄得像片纸才能挤过去吧。”我还站起来向女儿演示,她表示半信半疑。

女儿还问了个问题:“爸爸你看看这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她为什么惧怕呢?难道有人要赶她走吗?”

这个我回答不上来,就在网上找教学课件,没找到答案,看到有个老师还对学生说“快乐,也很惧怕”是这篇课文的要点,但他同样没解释为什么要“惧怕”。

另外,我对女儿讲题目中的“窃”字,也许是林海音从鲁迅的《孔乙己》里借来的,孔乙己由于“窃书”被打折了腿。但是,这课文通篇与“窃”无关,并没有人干涉作者读书,也看不出作者有偷偷读书的必要,为什么叫“窃读”呢?

我们在网上搜索林海音的资料,意外地找到一篇文章,也叫《窃读记》。经过比较发现,这是林海音的原文,那篇小学课文就是根据这个改写的,但内容已经大不一样了。

关于女儿问的“踮脚尖”的问题,原文是这样写的:“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真相大白了,作者是要挤过顾客和书柜之间的夹缝。我很疑惑,多么准确生动的描写,编写课文的人为什么要乱删改呢?关键还把对的给改错,难道怕小孩理解不了吗?女儿表示,“改得可真傻”。

还有“惧怕”的问题,看了原文才知道,作者的怕是有缘由的。她看书的时候,店老板过来问:“你到底买不买?”并且冷笑着说:“不是一回了!”“我用几乎耍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有了这样的遭遇,才会有作者读书时决乐又惧怕的心情,也才有“窃读记”这个妥帖巧妙的题目,后面的很多心理描写也才能够成立。编写者把这个场景给完全删掉,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结尾更是改得莫名其妙,课文最后,作者想起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但看过原文才知道,又有重要的场景被删掉卜书店的一位店员,特意把畅销书的最后一本收起来,留给作者看。作者在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服了,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先生们,一个“爱”字是洪水猛兽吗?

读完之后,怒发冲冠,原文和改编后的课文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篇文章了??;原文不仅写读书,还写了世间百态以及孩童心事,但课文只剩下“读书乐”了。

拙劣的篡改已经让我生气,但让我感到震惊并“惧怕”的,是他们把原文第二段删了一句话。

课文的第二段这样写:“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但实际上原文是:“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

读了又读,百思不解,这句没任何语病的话到底犯了什么错,竟惨遭课文编写者的剪刀手?因为这句话描写了爱情,怕小孩子读了会学坏?担心读课文的女孩子心发慌?怕她们读了这句去早恋?

如果什么都不为,你们为什么连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都要管起来?

前面的那些删改已然很严重,我反对但会试着去理解,也许需要把文章改得更短一点、更简单一点,只不过改得比原文差罢了。但把“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删掉,这绝对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有关思想,是有人想“净化”孩子们的思想。

林海音2001年去世,她多年担任《自由中国》杂志的编辑,一向对作家文字敬惜若命,若她知道自己的文章被改成这个样子,不知心里会是怎样的滋味?

再联想到作家叶开质疑《鸟的天堂》等文章被恶劣删改,我不能不担心,在语文课本里到底有多少好文章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窃读记》成了“窃改记”,这就是学校给孩子们上的开学第一课?语文课文是孩子重要的精神食粮,但教材编写者却像是这些精神食粮的主人,既不尊重作者,更不尊重孩子,挑三拣四,任意妄为,再以次充好灌输给孩子,来决定孩子的价值观、审美、趣味。

管中窥豹,我不能不心怀疑虑:我们把孩子托付给你,你就给我们这样的国民教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我学英语起步很早,大概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除了在学校里上英语课,我还上了兴趣班。因此,在初二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虽然四年级转学后因为教材不统一,英语成绩落后了一段时间,但在英语老师和当时最流行的复读机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依然是班

0评论2024-01-2470

当全世界都说不
美国著名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在上小学时,有一堂课令他终生难忘。老师点名要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课文,但是他刚背了几句,老师就厉声喊道:“错!”他连忙从头再来,老师再次吼道:“不对!”于是他羞愧地住了口。老师又点了另一个男生的名,他刚背了几句,

0评论2024-01-2330

当世界向你说“不”
亨利·沃德·比彻还是小男孩时,一天,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要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满怀信心地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背诵。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不”字。比彻停顿了

0评论2024-01-2338

圣声背后
圣声背后刘燕飞是广东某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这天上课时,她领着同学们朗读课文,耳朵里突然听到一种异样的声音——那是一个粗哑的男声,蹩脚的普通话夹杂着一口浓重的山东方言。是谁在捣乱呢?刘燕飞拿教鞭一敲讲台,大声喊停,在教室中扫视了一圈。照以往

0评论2024-01-2252

多拿出一点勇气
多拿出一点勇气上高二的那一年,我们学到了鲁迅的《药》这一课。课堂上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认为同学们对康大叔这个人物把握得不够准。他说像康大叔这样凶残暴戾的刽子手,说话时一定是粗声大气的,老师希望我们当中能有一个人站起来模仿一下康大叔的口气,把文

0评论2024-01-2245

六年级的“肥猪”和“耗子”
对于我来讲,没有比开学更令人头疼的事了。一想起那个母老虎班主任,我就浑身发抖。还有一个冤家同桌,Onmygod!嗨,开始了!数学我算是空前绝顶的烂啊,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我才不听呢。作业我写的一塌糊涂,同桌“耗子”可得意了呢,我们打了一架。

0评论2024-01-2149

学会放下自己
雨桐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女孩,不知从何时起,叶晓晨就每天和她形影不离。和雨桐在一起,叶晓晨有一种超强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雨桐的体育成绩特别好,校运动会上,她参加了铅球比赛,大家都相信她一定可以拿回一个好名次。叶晓晨就在场地外面,兴奋地呐

0评论2024-01-2064

课本里的一个陌生国度
辛亥百年,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只不过是几十年前,惊现一个陌生的国度。 首先是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

0评论2024-01-2038

当世界向你说不
当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个小男孩时,他从学校的一堂课上获得了一个一生受用不尽的教训。这天,老师把小比彻叫到讲台前,要求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比彻信心满怀地开始

0评论2024-01-1834

你的生命像滴泪水
初二新学期一开学,儿子就说,英语老师总是布置很多作业。他不喜欢英语,没完没了地背诵、抄写、翻译……对于他的抱怨,我无能为力。我只能默默地看着他弓背伏案,埋头疾书。我不能说,我也痛恨英语;也不能说,不爱写就不写。他

0评论2024-0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