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张老汉和儿女们

2024-01-22 20:42660

张老汉家住农村,有一儿两女,儿子是“计划外产品”。

三个孩子出生,张老汉心情各异。大丫头出生,张老汉可谓是喜忧参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张老汉自然盼望第一胎是男孩,可老婆偏偏生了个丫头。毕竟是头胎,又第一次做父亲,而且生二胎有望,也就寄希望于未来了。大女儿在他心中虽不是掌上明珠,也算是待遇公正。

二丫头出生,张老汉可谓是忧心忡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更何况在农村要被人称做“绝户头”的。当护士道喜时,张老汉像是遭了晴天霹雳,震惊不小!回到家,整天皱着眉,撅着嘴,懒得干活,常喝闷酒,像霜打的茄子,不抬头。张老汉对二女儿态度极端恶劣:哭也不管,饿也不喂,尿了也不换,摔倒也不扶,横鼻子,竖眼睛。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不是,突然有一天,二女儿生病发烧,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没大事!感冒了!只是这孩子有点斜视!”张老汉当时就慌了,问医生道:“能治好吗?”医生说:“孩子太小!要等到三岁才能治!”张老汉心里揣着老鼠回家了,“哎”了一天,为孩子的病犯愁。

突然张老汉一拍大腿,转忧为喜了,嘴里连喊:“天不灭我!”为啥?因为他有了生第三胎的借口。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汉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找到医生,要医生出个证明。医生说:“开啥证明!什么时候看病,什么时候写病历就行了!”张老汉死磨硬缠,“阴谋”也没得成,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张老汉又来到医院,给二丫头治眼。医生说:“不到三岁不能治!”张老汉说:“先开个病历吧!”医生无可奈何,只好写了病历。张老汉如获至宝,笑嘻嘻地回家了。第二天就找到计生站,开第三胎的出生证。

一年后,张老汉家生了个大胖儿子。他一蹦三尺高,连喊:“有后了!有后了!”紧接着,放鞭炮,摆宴席,请客庆贺!闹得是鸡飞狗跳,四邻不宁。乡邻们不知是真的替他高兴,还是嘲笑他得意忘形,见面就说:“你真厉害!儿女都全了!好福气!”

张老汉对儿子真没说的,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天到晚喊着儿子的名字:“三儿,小三儿!”整天喜笑颜开,擦屎刮尿,抱了亲,亲了抱。孩子会说话了,要月亮,不摘星星;要太阳,不给月亮。孩子就在这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中成长着!

儿子的出生,给两个女儿也带来了好运。张老汉由重男轻女,变成男女并重了。大女儿上学了,经常考全校第一;张老汉满心欢喜,说:“闺女!争口气!别让人瞧不起,只要你念的好,我说什么都供你!”二女儿待遇明显提高,四岁那年,张老汉给二女儿做了斜视矫正手术。现在二女儿“目不斜视”,双眼闪光。由于有一段病史,张老汉更是另眼相看,疼爱有加。没想到,二女儿更是聪明,嘴甜,手勤,有眼色,张老汉喜得合不拢嘴。村里人见到这三个孩子,都竖大拇指,夸张老汉:“烧了高香,拜对了佛,吃了仙丹,喝了圣水!”张老汉光笑不说话,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一个劲地说:“祖宗有灵!”

只可惜,好景不长。妻子生下小三,落下风湿病。年轻还好,下地种田硬撑着,也能干不少活,家里地里都还能收拾的了。俗话说,人过四十天过午。妻子上了四十岁,体力渐渐不支,腿疼的没法走路,更别说下田耕种了。一步三摇,五步一停。张老汉急得只想发疯,三个孩子都在读书,五个人的田一人忙,忙了地里,误了家里;活干完了,饭吃不上。张老汉农忙劳作,农闲就给老伴找医生。看了西医,吃药扎针,不见好;又看中医,熬药针灸,不见轻。俗话说,家中有病人,不能不信神。张老汉进过庙,求过神。香烧了一大堆,头磕了上千个,不管用!

老伴无病,日子过得轻轻松松;老伴有病,日子过得沉沉重重。花完了积蓄,花的家里一干二净。要说张老汉也是结结实实的庄稼汉,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田好手。可是遇上灾,赶上祸,再能干,也没辙!

一年下来,人瘦了一圈;两年下来,已经是弱不禁风。张老汉咬牙瞪眼,骂老天;整天摔桌子,打板凳叹命苦。三年下来,田荒了,家穷了,日子再也无法支撑。乡邻们看到他,摇头,摆手,连连叹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家里少了经济来源,吃喝都成问题,孩子读书更不用提了。大女儿马上初三毕业,二女儿初一念了一多半,小三还在小学四年级。一天,张老汉哭着对大女儿说:“闺女!不是大人狠心,家里实在不行了,这书咱别……”大女儿已经泣不成声,知道这书再也念不成。张老汉看女儿哭成这样,又说:“闺女!我知道这对你不公平,你看这家……”大女儿擦干了泪,对父亲说:“爹!我知道我没那好命!我不怨你!”张老汉听完,已经哭成泪人。就这样大女儿辍学了。

大女儿挑起了家庭重担,她不但念书不服气,过日子也争强好胜。她起早贪黑,不怕晒,不怕风。只要地里有活,干不完不停工。一年下来,地里苗全棵旺,收成大增。家里窗明几净,床齐被整。张老汉也有了精神,有了威风。张老汉有时提起念书的事,大女儿性格倔强,摆手摇头,说:“别提那档子事!干嘛说嘛吧!我现在嘛也不想,只想着怎样不让家里那么穷!”这话说得张老汉只流眼泪。

三年过去了,大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女儿的能干在村里很有名声,攀亲说媒的人家很是不少。张老汉碰上合适的,就和大女儿商量,可是大女儿就是不答应。张老汉着急,就找邻居探探女儿的心思。邻居回来说:“不好办!没那个心!”张老汉更着急了,赶忙问:“到底咋回事!”邻居说:“你摊上一位有志气的女儿!她说,不把家里盖上新房不结婚!”张老汉嘟囔道:“是我把女儿的心伤了!”

大女儿真是有本事。不知在哪里听到的消息,要把棉田改成蔬菜基地。张老汉不同意,好好的种棉花,一年收个两三万,除去吃喝花费,买肥打药,一年要剩余万儿八千的,日子挺稳当。种蔬菜,谁知怎样!这不是不走大道,走冰凉吗。家里刚反过劲来,这不是折腾穷吗?爷俩生了几天气,大女儿左说右讲,张老汉就是不同意。大女儿的同学在北京当老板,负责批发蔬菜,一看张老汉死牛筋,属于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灵机一动,来了主意,和张老汉当场拍板,预交定金3万元,以后买了蔬菜三七分红。张老汉这才放了心。

蔬菜基地建成了。自此以后,大车小辆络绎不绝,蔬菜源源不断运出村。年底结算,张老汉家收入8万元。张老汉置了三轮车,配上了手机,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掏出手机“歪”个不停。人们都说:“张老汉有福气!摊上了有本事的闺女!”

二女儿也非常争气。念完了初中,又念高中,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211”!红纸黑字的通知书,让一家人喜得一蹦三尺高。

张老汉家真是菩萨显灵,经济富裕,而且还出了大学生,由土老帽,变成了文化家庭,十里八乡出了名,乡邻羡慕,众人称赞。张老汉一连摆了20桌。女儿有出息,父亲也光荣。张老汉逢人就说:“念大学知道赔钱,但人活着,不就是图个好名声!”

可是有喜就有忧。小三呢!别提啦!一天到晚,东游西逛,惹是生非,光派出所就进了好几回!张老汉实在拿他没办法!看样子,祖宗把灵光都给了女儿,儿子真是计划外,祖宗没让他认祖归宗。张老汉不无感慨地说:“我当初为什么要这个儿子,丢人现眼坏名声!”

人们都说:“养儿防老,这样的儿子能养老吗?”谁要一提小三,张老汉就气得皱额头,拧眉毛,叹息半天,不出声。

更悲伤事还在后面。儿子偷鸡摸狗,坐了牢。张老汉跑法院,找律师,可是因为罪行严重,判刑也没减轻。张老汉又疼又气,半月下来,成了白头老翁。人们都说:“命中无儿莫强求,女儿照样能养老!”

儿子服刑,张老汉探监时间一次不错过,左嘱咐,右叮咛,好好认罪,争取减刑。儿子一言不发,光拧脖儿颈。张老汉说:“别人养的是儿子,我养的是畜生!”

三年过去了,张老汉家又来了警车,原来小三不肯好好服刑,越狱逃跑没了踪影。张老汉气得中了风,嘴里含含糊糊地喊:“我……不要了,你们……怎么处置……都行!”

自此以后,每当走近村头,都会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嘴角歪斜,目光呆滞,坐在轮椅上,一动也不动。他就是张老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牛他爹
在我们昌邑,流传着一个“牛爹”的笑话,听我给大家讲来。说的是牛老汉的二儿子考上了大学,牛老汉老辈里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没几个识字的,出了个大学生确实是喜事,喜事归喜事,但就是凑不齐学费,家里凡值钱的东西能卖的早都卖了,只有那头使唤了多年的

0评论2024-01-2455

善鬼报恩
在一天漆黑夜里张老汉家的狗突然狂叫起来,张老汉刚想起来出去看个究竟,就听院外传来寻人的声音。好像是谁家丢了人,深更半夜地在着急寻找,一会找人的就走远了,可自家的狗却还在撕心裂肺地叫。张老汉实在睡不下去了,这才披上衣服出来看个究竟。张老汉出来

0评论2024-01-2348

珍藏一生的人民币
夜幕降临,整个城市的灯火灿烂无比。就在这繁华边缘,一条空旷的马路上有着一个孤单的身影。进城打工的张老汉无助的走在四通八达的马路之间,不知道何去何从。他错过了通往农村家里的客车,还迷了路。身后的灯光一闪,一辆警车从张老汉的身边开过,然后慢了下

0评论2024-01-2238

中没中奖
张老汉买彩票的历史已经有十几年了,天天买,也不多买,就是一注。今天是七星彩开奖,他就买注七星彩;今天是双色球开奖,他就买注双色球。不管风吹雨打,每天一注彩票总是要买的。如果有别的事情实在顾不上去彩票站了,就给彩票站打个电话,让店主代买一张。

0评论2024-01-2235

二狗
张老汉卖掉的狗自个儿跑回来了。狗撞门的时候,张老汉正“兹溜兹溜”地就着咸菜喝稀饭,等他开门瞧清楚这状况,手一哆嗦,饭碗差点掉在地上。门外站着一只土狗,屋里昏黄的灯光打在它身上,它跛着脚,浑身上下土黄的皮毛混着骚臭的稀泥,像刚在粪池里打过滚。

0评论2024-01-2267

张家老汉
古镇有个张老汉五十多岁,家有老伴和儿子仨个。张老汉虽说干不了大事,但也有小勤快,在农村,到过年时,大都有杀猪过年的习俗,所以张老汉就替村邻们杀猪,一能糊嘴,二也能赚个外快,帮别人忙了一天,肯定会连吃带送的让张老汉回家,所以张老汉一家的生活比

0评论2024-01-20111

别出心“彩”
(一) 城郊的幸福路路口,有家“幸福彩票站”。每天吃过晚饭,别说刮风下雨,就是电闪雷鸣下刀子,张老汉都会来到彩站,面对着走势图像模像样地琢磨一番,然后乐颠颠地走向老板娘。 老板娘姓宋,待人热情,脸上总挂着笑。看到张老

0评论2024-01-1942

冒充大款的后代
1 报社近期和一所研究院进行了一次合作,就是对现在高校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一次调研。我作为报社的一线记者参与了调查采访这个环节。 我第一个调查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叫张亮的大四男生。他的系主任告诉我,张亮是个独生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在几个城市的

0评论2024-01-1937

爱犬破案
小编为大家带来侦探故事:爱犬破案 细河镇罗屯村的张双老汉爱犬,他家养了一条黄色的狗,起名叫大黄。大黄身材虽不算太大,但十分伶俐机敏,张双老汉逢人就夸这狗不但机敏,而且大通“人性”。老汉家养了三十只小尾寒羊,这种羊体型

0评论2024-01-1958

如此父亲
张老汉已进入了耄耋之年,耳不聋眼不花,仍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走路一阵风,丝毫看不出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自老伴去世以后,就自己一个人过,三个饱一个倒。儿子、闺女家哪都不去,用张老汉的话说“这样自在”张老汉年

0评论2024-0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