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扫墓

2024-01-22 17:54330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祭奠那些逝去的亲人。

祭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家里挂上家堂轴子或者摆上逝去的人的牌位,摆上祭品祭奠。另一种方式就是到坟前上坟。

清明,我买上了祭品,拿上黄纸和香,带着儿子去给爷爷上坟。

今天,上坟的人可真多,人来车往,有的提着篮子,有的端着圈盘,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下步走,更多的是开着汽车前去上坟。

来到爷爷的坟前,摆上祭品,我压上坟头纸,点燃了香。默默的祷告了几句,然后又把黄表纸点燃了。

焚香之礼,古代先贤以此作为人神天地沟通的媒介,传说,上古时期,每当天上的正神降临人间,所到之处,溢满奇异的芬芳。所以在历史的演变中,华夏先贤便在沐浴更衣后,登上高台向天焚香,祝告天地恭请天神的降临。看似简单的礼节,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所以无论古时的宫廷大祭,还是民间寻常百姓的烧香,在虔诚庄严的礼拜后,恭敬的将香插入祭坛或神案的香炉中,祈天护佑国泰民安,保佑家族世世代代香火相传,绵延不绝。所以中国民间也留下了“传香火”的古朴之说。它不仅代表着普世的大众敬天礼戴的虔诚之心,也蕴含着世人对神明的尊敬和仰慕。这一传统的礼节,作为华夏民族一种普世的美德,深深融合在神州的广袤记忆里,源远流长。

我跪在爷爷坟前,一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那年,那时候我八岁,我们家有奶奶,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共八口人,父亲有病,兄弟姐妹又小,家庭中没有劳动力,劳动一年来,不但一分钱也分不到,还倒欠下生产队里一百多元的往来账。

劳动力少,挣的公分也少,分的粮食也少,只好过着半年粮食半年野菜的生活。

父亲对奶奶非常孝顺,从不让奶奶吃野菜,有一天吃过晚饭,奶奶把我叫到了她的房间里,拿出一块窝头递给我说:“孩子,吃吧,我特意给你留的。”

经常吃野菜团子,看到了玉米面的窝窝头,咬一口感到是那么香纯。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父亲走进来,我连忙把窝窝头藏在身后。

父亲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孩子,这窝窝头是给你奶奶吃的,她年纪大了,不能光吃野菜。”

我红着脸,把窝窝头拿出来交给了奶奶。

父亲看了我一眼说:“好孩子,你很诚实,以后咱们生活好了,我让你们天天吃馒头。”

一阵鞭炮声,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的确,现在生活好了,可父母奶奶却早早的离开了人间。

我惆怅的往四下里看了看,公墓里香烟缭绕,纸灰漫天,有的在坟前放起了礼花和鞭炮。

有的人跪在坟前,悲悲切切,哭哭凄凄,他们是为刚去世的人而悲痛;有的跪在坟前默默地祈祷着;还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蹲坐在坟前,借着拿来的祭品和酒,猜拳行令。为这悲恸之地增添了节日的祥和气氛。

望着香柱燃起的缕缕青烟腾空缭绕,人们期待的心愿也会像温和的风,抚平人内心的焦虑和悲痛,带给人们不尽的理想和期盼。此时此刻,无论焚香的画面,还是心灵的意境,都在古朴古香的礼韵之中,流露出美好安宁与祥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康熙大帝吃不起两个窝窝头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自清兵进关顺治出走,他不但坐稳了天下,还开拓国土,扩大了版图。真是既无内忧,又无外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这样一位皇帝,生活上却极为检朴,龙袍上必须有补丁,圣履上打着包头。满朝文武为了迎合他的心意,纷纷的穿起

0评论2024-01-2359

两个包子
父亲每日的中午饭是两个包子,大概有那么两年的时间,父亲在中午没有拥有属于他的两个包子,那是他的午饭。记忆中好像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我和哥哥都小,一人拖一把大鼻涕,每天的任务之一是搞到一点属于一日三餐之外的美食。   父亲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大

0评论2024-01-2363

渔翁奇遇
渔翁奇遇公元780年,即我国的唐朝建中初年,青州北海县的城北有一处古迹,叫秦始皇望海台。台附近有一个湖,湖边有一个老渔翁,名叫张鱼舟。张鱼舟打鱼为生,白天就生活在船上,晚上才系了船,上岸进自己的窝棚。窝棚的构造挺简单,屋架是几根毛竹,

0评论2024-01-2271

艰苦并不痛苦
爸爸说的没错,生下来也是受罪。特殊时期动乱的年代,工人停工闹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农民总是要种地的,要不全国人民吃什么呢。家里穷的叮当响,粗粮青菜都不够吃,榆树皮,榆树叶,野菜也经常端上饭桌,妈妈奶水不多,两个丰满的奶瓶被我吸得象羊皮布袋,

0评论2024-01-2235

一个也不许死
1944年7月,远征军强渡怒江,收复滇西大片失地,开始著名的松山大反攻。日军困兽尤斗,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坚固的明岗暗堡,发誓拼个鱼死网破。十多天过去,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只见一队队伤员抬下来、一支支部队拉上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7月27日

0评论2024-01-2267

两个包子的内疚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大山里做石匠,早上他骑一辆破自行车走,晚上骑着破自行车回。两个包子是他的午餐,那是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为父亲包的。说是包子,其实就是往里面加了些白菜帮子末而已。记得那时,家里偶尔才能吃上一顿白面,年幼的我和哥

0评论2024-01-2045

如山的父爱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当时我和哥哥还小,都是鼻涕虫,没有上学的我们整天只知道到处疯玩。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这便让年幼的我们注定要与饥饿为伴。我和哥哥对于顿顿窝窝头和地瓜干充满了刻骨的仇恨。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能不能搞到一点儿属

0评论2024-01-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