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胡店祠堂的故事

2024-01-22 17:21420

离大洋码头约三里路有个叫胡店的地方,村里有个祠堂那是远近闻名,别的祠堂都是二进、三进,胡店的祠堂有五进,好气派!祠堂始建于大清咸丰年间,是一个叫胡海(为避嫌名为虚构)的人个人建造的。

其实胡店村的历史并不长,始于1360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烽火四起,民众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兰溪游埠一带大街上商铺一片萧条,原在大街上开店的胡则(虚名)眼看店是开不下去了,没办法只好挑着洋萝担沿村叫卖。一日,胡则从兰溪坐船顺江而下到得大洋码头,沿大洋溪准备到下源一带的村庄卖货,到了现在的胡店的位置,那时还没人居住,由于货还没开卖,担子很重,胡则挑得是满头大汗,见前面有一凉亭忙停下歇息。见有货郎担,来往的人群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七脚八手的挑,忙得胡则是手忙脚乱恨不得多一双手。不一会货早已卖去大半,跟严州人做生意就是爽快,基本不还价,看来平时兰溪人说的一点不错,严州人老实称“严州菩萨”。不像跟兰溪人做生意,讨价还价,末了成交了还要除零头,真是“兰溪鬼”。

做生意的人一般都善于察言观色,胡则平时也看一点堪舆风水之类的书,等卖货闲下来时,胡则仔细查看地形,严(州)婺(州)古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对面远处群山逶迤似马,一打听路人固然叫马山,左侧有一山脉犹如一条腾龙器宇轩昂,一打听叫后仇;右侧一山脉似一静卧匍匐着的静若处子的龙叫下王。好一处发家的风水宝地呀!胡则不由得大声赞叹。游埠生意难做不如在此经商,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好激动!事不宜迟,赶紧将所剩的货物低价销售匆匆忙忙连夜赶回游埠,次日将店铺低价转让给了别人,由于是战乱时期,银两也不多,部分银两购置了日用百货回到了现叫胡店的地方,雇人搭建了两间茅草屋,开起来小店。由于老板姓胡,所以胡家开的店叫胡店,慢慢的胡店的名字就叫开了。

兰溪人做生意的精明加上地段好嘴巴甜与人好相处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到二年时间早不见了茅草屋,盖起来三间大瓦房。有了钱还怕娶不上好媳妇,说媒的踏破了门槛,七挑八选与聪明貌美的里黄关姓姑娘结为百年之好,繁衍了子孙后代,成为胡氏一大家族。

胡氏后裔在里张的大洋溪中筑一石堰,至今还在,沿后仇、胡店、下王一路挖沟渠,便于村民洗涤、浇灌、防火。而饮用水则在村外100来米的地方打了一口深水井,上用石头好看的围上圆形。从大洋溪引来的水在胡店村里拐一个弯又回到大洋溪中,其形状如双龙戏水,有过路的风水高手看了直呼胡店后人要发大财。风水先生的话应验在大清的咸丰年间,胡海在外经商发了横财,风风光光地回家造房子。过去的有钱人都是置田买山,建祠堂花厅,山田买的越多名气越大,祠堂花厅造的越大越漂亮,身份也越高。人活一张脸,虎卖一张皮。胡海为了显示他不是一般的富有,有点“人来疯”了,祠堂越建越大,一进、二进,----好家伙一口气一连建了五进。祠堂完工那日,请来了下源里所有村的头头脑脑们,本村的胡氏不用说都来道贺,连开筵席四十八桌,大洋的儿女亲家理所当然坐在上横头。

提起大洋的亲家那也是大大的不得了,是大洋镇上的首富谢起(为避嫌虚名),所谓的门当户对当然要找这种人家。亲家家里房子光天井就有三个,画梁雕栋,精美极至。家中养着一大帮丫鬟老妈子,光长工就有四十来个。更能体现他家富有的是他家的后花园,占地面积近六十亩,内有湖泊假山,亭台楼阁,奢华极致,他颇为得意地请了大洋源里最好的“书圣”夸张地命名为“御花园”。

酒菜当然是大洋最好的,兰江里的大洋特产“老虎鱼”、毛蟹、清水虾,下徐的高山黄牛杨村刘坞的羊,里张的鸭子徐店的鸡,还有庆丰的野猪西坞的黄麂----凡大洋一带最好的菜不论价格统统买来,爱面子的胡海要办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好筵席。酒是严州最有名气的“严东关”五加皮,怕有人吃不惯烧酒,特地派人去绍兴购买了“女儿红”黄酒,自酿的米酒嫌没档次。糕饼也是特地派人去兰溪城里采购的,什么鸡蛋糕、芙蓉糕、连环糕、----应有尽有。连茶叶也是早几个月前到四散里订购的,一定要朗西高山上的野茶叶做的炒青。

酒过三巡,胡海是春风得意,夸夸其谈,谈自己的富有,谈祠堂的宏伟,全然不顾坐在一旁的亲家心里的感受,亲家心里是一肚子的不服气。想我谢家在大洋也是堂堂有名的大户人家,现如今好像是低了人家一头,谢起也是心高气傲的人,当亲家说到“胡家的祠堂能为胡姓家族增光添彩,光宗耀祖,流芳百世。而我谢亲家房屋造的最好也只能供个人享受,无益于家族。”这句话时,谢起再也熬不住了,硬生生地蹦出一句:“胡亲家不怕你富有,我叫你明天坐班房,你信不信!”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众人也是惊得目瞪口呆。胡海财大气粗哪受过这般羞辱,管你亲家不亲家,不由得拍案而起,大骂:“你这没有廉耻的狗东西,你是知府大人?班房是你家开的,你还想叫我坐牢,看明天到底谁坐牢吧!”好端端的一场筵席闹的不欢而散。

如果你认为两亲家是一时的气话,那你就搞错了,俩人针尖对麦芒正儿八经的耗上了。谢起连夜雇人写好了状子,雇了一条小船来了个夜奔严州城。

第二天中午不到,大队清兵浩浩荡荡直奔胡店,沿途的百姓不知发生什么事连忙跟着看热闹,谢起亲家也乔装打扮戴着一顶破凉帽混在人群中。清兵包围了祠堂,仔细观察起大厅来。原来大清有规矩,金銮殿共五进,民间无任祠堂大厅还是家庭住宅都不能超过,否则轻者劳役之灾,重者满门抄斩。

清兵头目围着祠堂转了一圈,回到原地,数着一二三四,哎!明明只有四进,状纸上怎么会告发五进呢?难道我老眼昏花了,再数一遍,小心无大错。一二三四,对呀!没错!好一个恶讼,到大洋拿他是问!

“撤!”头目一声令下,清兵转道大洋去抓讼师去了。

到底怎么回事?谢起急了,亲自围着祠堂转了一圈,嗨!好你个亲家,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难道一家人一夜没睡?原来胡海的儿子是秀才,当然知道皇家的规矩,当时就反对父亲造第五进祠堂,父亲就是一头筋听不进,今日里眼看大祸临头,忙向儿子讨计,儿子成竹在胸,如此这般的言语一番,老子连夜召集人手将祠堂的第五进围了围墙,门开到了边上,屋顶的瓦不见了,换上了茅草,简直就是一牛栏屋。谢起见得不到便宜准备离开,胡海却热情招呼:“亲家公,到了家门怎么不到家里坐坐。”谢起是一脸的尴尬:“今日没空,下回,下回。”

谢起人刚到大洋,衙役早已侯在家里,谢起平日里经常到知府衙门走动,今日见衙役还以为知府有好事找他,忙打招呼:“各位幸苦,不知各位有何贵干。”没想到平日里很熟的衙役今天像变了个人,大声斥责道:“少给我套近乎,你大胆包天知罪吗?”谢起是一脸的无奈,说:“小的实在不明白有什么地方得罪知府大人。”“你岂止是得罪知府大人,有人告你擅用皇家名号‘御花园’,今日押你去严州大牢,下半辈子准备在牢房过吧!”衙役喝道。

谢起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地,心想这一回真得玩大了。

胡店的祠堂解放后还在,大概在五十年代倒塌。里张的古石堰、二龙戏水的渠道如今依旧还在,古井也还在,只是现在不取水饮用了,喜欢发思古之幽情的高雅之士不妨到老胡店走走看看!祠堂不见了,祠堂的故事还在流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千门之门
作者:方白羽目录:零、楔子一、蛇祸二、陷阱三、蒙冤四、暗狱五、新生六、逃狱七、刀客八、魔门九、同行十、布局人,既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缚虎,驯狮猎象,无它,惟智慧耳。——《千门秘典》序楔子天高地阔,万里无云,赤红的太阳静止一

0评论2024-01-2441

梁红玉祠联 她的坟墓在哪儿?
梁红玉是中国宋朝抗金著名女将,韩世忠之妾。她在史书中的记载其实只有梁氏二字,红玉只是在她战死后,人们为她取得名字。因为一说起梁氏,XX氏,人们一想起的便是妇人,依靠男人的妇人,当她有了完整的名字之后,就大不相同了,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梁

0评论2024-01-2381

清朝状元林召棠生平简介 有哪些关于林召棠
清代吴川县出了一位状元郎,他的名字叫林召棠,是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的父亲从小就对他管教甚严,是个严父,他最荣耀的事就是生出林召棠这个聪慧绝伦的孩子。可是某一天有人却告诉他,说他的好儿子林召棠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女子,林父听了气得吹胡

0评论2024-01-2345

痴汉子,俏媳妇
村东头有一艘破船,搁浅在草滩上。风吹雨淋的,船已是百孔千疮,油漆剥落,船桨也少了一个,荒废很久了。这是痴汉二叔的。二叔是个孤儿,是大爷爷在小溪边上捡到的。二叔身上虽然没什么残疾,但人却有些痴傻,所以村上的人都叫他“痴汉”。大爷爷蹬腿以后,所

0评论2024-01-2264

一路同行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时,有个开摩的出租的朋友载着两位五十开外的大姐与我同行走。因为与摩的司机是熟人,也就同他客套的聊了几句,我随意的问他拖客到哪里去呀,他说去关口!“关口!不是我的家乡吗?我们正好同行咯!”我笑着说道。有个大姐可能见我和摩的司机

0评论2024-01-2231

水 鬼
1.半截瓮我动完鼻炎手术后,来到朋友老家小住。这个村庄地处偏僻,空气清新,村东还有一个归雁湖,有利于我的康复。朋友在市里不能经常回来,家里只有六十出头的父母。老人格外叮嘱我,不要太靠近湖边。归雁湖湖床陡峭,下水容易踩空,每年都有一些大意的

0评论2024-01-2266

报应来的飞快
江宁城外有个长安村,据说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故乡,村里文风昌盛,几乎代代都有通过科考入仕做官的。到了明朝末年,村里出了个叫“王秦关”的人,自打识字起就整天埋在书堆里,15岁中了秀才,乡人都说这神童前途无量。然而世事莫测,王秦关年年赶考年年落空

0评论2024-01-2242

朱元璋微服私访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刘伯温不是等

0评论2024-01-2236

免死铁券
皇上多疑,忠臣难做,难做也得硬着头皮,绞尽脑汁地做。明朝的李得禄为朱元璋建立帝业,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嘉奖李得禄,朱元璋赐给李得禄一块免死铁券,并说不论李得禄犯了什么罪,都可免一死。铁券赐给李得禄没几年,朱元璋就后悔了。因为朱元璋发现

0评论2024-01-2231

“江南第一家”趣闻
话说乾隆年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边境无战事。乾隆爷天生风流倜傥,喜欢舞文弄墨,一旦思慕江南美景,便携家带幼的由众多官兵护卫陪同,浩浩荡荡直奔江南而来。一日,乾隆爷只带二随从微服私访,路过浦江郑宅,见一民宅上书“江南第一家”字匾。乾隆乃一

0评论2024-0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