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钢笔刻字的遇上了修拉链的

2024-01-22 15:48410

这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修拉链的人现在有时还能看到,在钢笔上刻字的现在你是看不到了。

1967年的6月,我吃过早饭到学校去。那时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一些学校搞起了停课闹革命,旧的招生制度被被判了,新的招生办法还没有出台,中学还没有招生。中学没有招生,我们自然还算小学的学生。每天还到学校去,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

到学校去,要经过县百货公司的商店,那时县城的百货公司还都是平房,没有一座楼房,当时县城的楼房最高的只有三层,也是能数的出来的三四座楼房,而且是几座不大的楼房。不像现在整个县城高楼林立,成片成片的几十层高楼,要找平房反而找不到了。

百货公司门市部的门前围着一群人,我挤了进去,看到了一个戴草帽的中年人。中年人穿着一件紫色背心和一条灰色的长裤。他这一身的装扮和他的年龄看起来是有些不搭的,有些不符合当地人的穿衣习惯,这也就使人一下子看出了他是一个外地人。

戴草帽的中年人嘴里“瞿瞿”的吹着奇怪的调子,招徕过路的行人。他手里捧着一个纸质文件夹,打开夹子,可以看到一些飞马、雄鹰、喜鹊之类的雕刻图案,夹子中间是一把刻字的尖刀,他原来是一个在钢笔上刻字的人。

在钢笔上刻字,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职业,也是一种可以在那个年代流行的小手艺。手艺很简单,就是用刻字尖刀在钢笔的笔帽或者笔杆上刻是一些吉祥、祝福、喜庆的图案,或者是毛主席语录、励志的文字、甚至是自己的姓名。那个年代和十多年前人们都还使用自来水钢笔,钢笔象手表一样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有时也是赠送朋友的首选礼品。一支名牌高档钢笔其价值也是不菲的。现在很少有人再使用钢笔了,写字的人都少了,都用电脑了,即使写字也是用一次性的芯笔了。

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戴草帽的中年人走到一个靠近他身边的青年人,一把拔下了那个青年人挂在上衣口袋上的钢笔,没等青年人明白,他就在那杆钢笔上飞快的刻了起来。等青年人和旁边的人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时,那支钢笔已经刻好了,被刻上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刻好后,戴草帽的中年人从裤子口袋里拿出了一块黄色的硬胶泥,他用胶泥在刻好的字上擦了几下,擦后的字立刻呈现出金黄色,“为人民服务”几个字金光闪闪很是醒目。

看着钢笔被刻上字的青年人,原想说什么些的,不好再说什么了。“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语录,他一但说错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不需要刻的话,那就是政治问题了。

接着,戴草帽的中年人一边把钢笔还给了那个青年人,一边对周围围观的人大声喊着:’“刻几个字不要钱的,谁还刻?”

停顿了一小会,围观人群中一个像是农村模样的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钢笔。“给我刻一下。”他对戴草帽的中年人说。

钢笔立刻被接了过来,也立刻被刻上了文字。文字被刻好后,又被随手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文字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图案是一只航行的船。同样,刻好的文字和图案随后也被用胶泥涂上了金黄色。

当小伙子要拿回钢笔时,戴草帽的中年人说话了:“刻字是不要钱的,图案是要钱的,一个图案五毛钱。”

小伙子愣住了,围观的人也愣住了,有人还喊了起来;“骗人的,不要看了,走吧。”

五毛钱,现在可能都不算钱了,喝一瓶纯净水都要一块钱,当时五毛钱可真算钱的。当时的五毛钱可以买三斤面粉,可以看五场电影,可以买十个鸡蛋,一支普通的钢笔,象“新农村”的,不到一块钱,一般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三十元左右。

小伙子知道自己上当了,不给钱吧,钢笔还在别人的手里,自己的钢笔还不错,是自己刚买不久的,买钢笔时花了两块多钱呢!唉,谁叫自己想贪这个刻字不要钱的便宜。没有办法,小伙子只好心痛的掏出五毛钱给了那个刻字的中年人。

看到这样的结局,围观的人们一下子散开了,各自去干自己的事去了。

没想到几天后,我又遇到了那个刻字的中年人。

我们学校的大门是临街的,门口是一条南北的长街,大门不远处的街口是县城最热闹的地方。热闹的地方往往也是摊贩云集的地方,我有时会在课余的时候去到那个摊贩云集的街口看热闹。

那天上午,因为是“文革”期间,我们又是已经毕业的学生,我们在学校上课、活动都是不正常的,经常没有什么事。因为没有什么事,我就来到了那个热闹的街口,刚到那个街口,就看到有个人在和一个修锁的摊主争论着什么。

那个修锁的摊主我是认识的,姓陈,我曾经找他配过钥匙,当时配一把钥匙是两毛钱。和他争论的是一个修提包拉链的人。

“不是说修拉链不收钱的吗?”那个修提包拉链的人说。

“修拉链,我没有收你钱,我还给你的拉链是打了蜡。为人民服务。”姓陈的摊主说。

“那你为什么要我一块钱?”那个修提包拉链的人在问。

“我给你的拉链换了个拉链头。”姓陈的摊主回答他。

“我没让你换拉链头。”修提包拉链的人继续说。

“那个拉链头有些坏了。”姓陈的摊主回答着。

“那也不能要一块钱。”修拉链的人仍然不服气。

“刻个小船都能要五毛钱,换个拉链头还不能要一块钱?”姓陈的摊主一下子冒出了这样一局话。

我听着一惊,再仔细看看那个修拉链的人,那个修拉链的人竟然就是那个百货公司门口在钢笔上刻字的人。我再想想,那天姓陈的摊主好象也在旁边围观。

我心里明白了,这是姓陈的摊主在故意整这个钢笔上刻字的人。

听着姓陈摊主的话,那个修拉链的人脸一下子红了,扔下一块钱,拿起提包走了。

我也离开了争论的现场,离开时我朝那个姓陈的摊主看了看,他好象也认出了我,朝我笑了笑。

这虽然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有时还经常想起,想起时总还能悟出些什么,你们说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一生一代一双人
老师与师母结婚已20年有余,而夫妻的情爱20年如一日,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至今还没有孩子。老师50岁寿辰,同学们设筵为他祝寿。酒过三巡,老师慢条斯理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块手表,亲自给师母戴上,说:“你每天早上都为我起得太早,有了这块表,你就可以安心

0评论2024-01-2441

自愿“减产”的派克公司
派克钢笔作为全球高质量书写工具的领导者,一直以它的高档名贵、品质优良闻名世界。然而,20世纪中叶派克钢笔曾濒临破产的边缘。当时来自匈牙利的贝罗兄弟发明的圆珠笔,凭借比派克钢笔“实用、方便、廉价”的三大优势,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挤占了派克钢笔

0评论2024-01-2360

周恩来的经典妙语,幽默是最好的回应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主编君整理几个周总理外交的例子,感受他的经典妙语,怀缅周总理。-01-一位美国记者

0评论2024-01-2382

远去的钢笔年代
不知从何时起,钢笔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与钢笔的故事也尘封在记忆里了。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开始使用钢笔。我回家向父亲要,父亲想了想,在抽屉里翻找了半天,将他珍藏的一只老钢笔送给了我,这可是一支有故事的钢笔。父亲上小学的时候

0评论2024-01-2240

让理想转个弯
他是一位农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十年来。坚持每天至少写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

0评论2024-01-2246

父亲的叹息
父亲去世那年,我正好考上大学。他得的是肺气肿,也有人说是肺穿孔,但到底是什么病,谁也没搞清楚。父亲跑了一趟北京官厅水库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他说,那地方贵巴巴的,咱住不起。父亲批发了些青霉素,每天在家里输液。开始,是村里的医生给他扎针,时

0评论2024-01-2241

步步惊魂
今天上午就要期中考试了,班主任严老师说要仿照梁山好汉排座次,对全班同学也进行一次定位。小马心里着急死了。可他身下就像抹了一层万能胶似的,躺在床上就是起不来。眼看着同学们都走出了寝室,小马更着急了,他怕排座次时排在后面,自己没脸见人。好不容易

0评论2024-01-2234

爱我请不要改变我的颜色
钢笔、圆珠笔和铅笔这三位英俊潇洒的绅士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出身名门的白纸小姐,白纸小姐堪称纸界的“白雪公主”,从她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一尘不染、洁白无瑕。面对钢笔、圆珠笔和铅笔这三位年轻俊美的绅士,我们的白纸小姐突然为难起来,究竟选谁作她的终

0评论2024-01-2232

人生如笔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你的心过于率直、简单,你宁折不弯,一次次地被折断,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你不必为你做的事情负责,你的行为都可以不算数,你可以尽情地描绘人生的幸福,即便是错了也可以用橡皮立即擦去,了无痕迹。你总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擦

0评论2024-01-2138

一棵神奇的树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树上的小鸟们,唧唧喳喳唠叨个不停,好像它们从来没有见过春天,又好像春天是被它们喊醒的。它们的兴奋,感染了熊爸爸。熊爸爸让熊孩子把自己的老藤椅搬了出来,放在他家门口的空地上。熊爸爸宽厚的身子往藤椅上一坐,藤椅就开始咿咿呀呀

0评论2024-0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