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煤油灯

2024-01-22 15:29470

四十多年前,我在巴县仁流公社破石缸生产队插队落户,那时,农村虽说有了电,但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只能按照分配计划,保证农业灌溉用电,赶到农忙季节,就是各个生产队浇地的电源都难以落实。至于农户家的照明,只能沿袭古老的照明工具——煤油灯。

记得刚刚分到生产队,我环视了自己的住宅,一张木制单人床,竹片床芭摺稻草铺在上面, 一张简易饭桌,一把凳子,加上自己带去的一个木箱,就是自己的全部生活用品。字台上,一盏油灯引起自己的好奇,玻璃油灯为绿颜色,上面有挡风用的灯罩,油灯使用棉绳灯芯,其灯头用铁片制成,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扣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罩,便能窜出跳动的火舌。从此油灯便成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曾经记得,异乡的夜晚, 昏暗的油灯下,自己展开 家中的来信,悉心的聆听妈妈的唠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够每月与家里通上一回信,感觉都非常幸福。铺上薄薄的信纸,委婉地向家人倾述,写农村怎样学大寨战天斗地,写自己如何脱胎换骨,有所作为。然而报喜不报忧, 早已成为自己书写家信的行为准则。几年来一直如此!

也曾经记得,灯光如豆的火焰被我拧得窜起老高的火苗,自己借助跳动的灯光,阅览队里的唯一报纸《人民日报》,那几年借助生产队读报员的身份,独揽党报的阅览,读报,收藏的大权。从中了解了国家的大事,开阔了视野,启迪了自己的智慧。继而审时度势,“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还曾经记得,村里男女知青集结在 煤油灯下,一块抱团取暖,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打扑克牌,最有意思的事用扑克牌算命,算前途,算命运,还有的算谁能走上一遭桃花运。尽管我们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在那段逆境中依旧向往着光明,向往着快乐。

我在一些农户家里看见的煤油灯,不是用钱买的,是自己想法自制的,它的结构极其简单:用一个空的墨水瓶或者与其基本大小的瓶子,到垃圾堆里去捡未破损的旧电池,取下锌皮,用筷子最细的一端卷成一个空管,再把电池底部较厚锌皮剪制成一个和瓶口一样大小的圆,在圆的正中穿一个小孔刚好能穿过空管,将其固定,圆放在瓶口上,用棉花拧成线条穿过空管,锌管一头露半厘米左右作灯芯,将锌管另一头较长的棉线的浸在油瓶里,就是简易实用的煤油灯了。在农村家庭普及面极广,不花钱,实惠!

七十年代初,在我国的农村,大多物品都得凭票供应。四毛钱一斤的煤油都是凭票购买,所以每月的煤油用量,你必须得精打细算地使用,否则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还得打上几晚上的“黑锤”。

更曾经记得,生产队的正副队长,会计,保管,常常聚集在我家煤油灯下,研究队上的农活,策划秋后的分配,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外人……三一群,俩一伙的贫下中农们撂下饭碗, 来到我家煤油灯下,坐着,蹲着,叼着烟袋,打着火镰,天南海北唠家常,他们也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这里又成了茶余饭后大家聚集的所处 ……

清楚记得,一天 插友拿着一本手册, 向我显摆,我夺过一看,原来都是被当时封杀的中外流行歌曲,下乡那几年,农村生活相当枯燥,自己如获至宝,决定留下手册,手抄下来。入夜,自己挑灯夜战,专心致志,将十几首中外民歌纳入自己的收藏,其中就有在《知青》电视剧里偷偷吟唱的知青之歌。天亮了,自己洗脸时发现,自己的鼻孔早已被油烟熏黑!

“异乡的夜晚,是多么的凄凉,坐在煤油灯下,苦苦的思念我的家乡,啊!妈妈想儿,儿想妈妈,多么悲伤,心酸的眼泪止不住地一个劲的往下淌。”这就是著名的南京插队知青之歌,作者任毅为此曾遭牢狱之灾。

当然在农村插队,天高皇帝远,不像兵团,农场,政治气候那么浓厚。队上那么多农活要干,谁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呢,所以这些流行的歌曲,很快的在我们这里传唱开来。至今我的手里还保存着手抄的原件。

当然我更记得,为了节省资金,自己将灯座里的 煤油换成柴油。队上用电动机带动电泵,吸水浇地,离不开柴油,队里所用的柴油都是整桶整桶的买,听说柴油也能点灯,我就去机房找他们要来一些,晚上试了一下,火光还行,于是决定改换材质,这样一个月能剩下两三毛钱的 煤油钱。谁知道 钱是省了,但使用柴油会冒更多的油烟,天天晚上都要熏得一鼻孔黑烟,原来煤油的质量要比柴油纯哪,但为了省钱,后来就一直用不花钱的柴油点灯, 直到离开农村。

煤油灯就这么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跨进了新的时代。

那灯苗的飘逸,那油味的沉迷,那苗尖儿上袅绕逸空的烟雾……永远萦绕在我心灵的深处。

如今,惠农政策润泽百姓,千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山乡处处,万家灯火通明。煤油灯被闲置了,或者说,累了,累了几十年或更长时间,也该是退休的年龄了……

家家户户有了电灯,夜里在明亮的电灯光下做什么都不愁了,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电磁炉等电器无所不有。人们都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哟!

时过境迁,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珍藏着那盏小油灯的故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石油大亨安德森
石油大亨安德森1917年罗伯·安德森生于芝加哥。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银行家,其家族是来自瑞典的移民。安德森从小在邻近大学区的肯伍德地区长大。在浓郁的知识文化氛围中,他被送往新设的一所实验学校读书;18岁时,考入著名的芝加哥大学。他的成长

0评论2024-01-2462

吃肉的乐趣
回想当年知青生活真是清苦,清苦到几个月不见肉食,那时候要是偶尔得到些荤腥,那光景便犹如过年一般。吃蛇听说蛇被打死,大家这才壮胆上前,只见世枚用树枝把蛇从草丛中挑出来,那条蛇足足有两米多长,柴刀把一般粗。“是菜花蛇?”桂花老告诉我们。“菜花蛇

0评论2024-01-2469

亡魂唱戏打亲夫
解放前,我们村子里时常会有草台班子来唱戏。世道乱,人都过不下去,很多有点能耐的人就组建一个草台班子,走街串巷挣点糊口钱。其实村子里的人也都不富裕,虽说赶走了小日本子,但是内战还没停,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不过好在村里人都心眼好,朴实。只要

0评论2024-01-2355

有你在,灯亮着
黄昏时分,王嫂向往常一样,点起了煤油灯。这一点,就是一个晚上。这一点,已经有十几年了。王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里,身体对着大门,好像是在等什么人。一个晚上似乎要过去了,大门始终没有被敲响,也没有人要进来。王嫂叹了一口气,起身回房间睡觉。正当

0评论2024-01-2248

排轮子
我害怕排轮子,或者说是排轮子排够了。我正长身体的年代,恰是最兴排轮子的年代。街上到处都可见到长长的队列,最盛的时候,只要看见排轮子,不需问干什么,排上去准没错。排轮子可以买到肥一点儿的肉,如果全是带膘的肥肉,就更好了,可惜没人卖给你。你排第

0评论2024-01-2248

万家灯火时
天又渐渐的黑了,海园的灯已经亮起来了。我孤身一人拖着早已疲惫的身驱,再次爬上了学校图书馆的顶楼。从图书馆的窗户中定眼看这座城市,在灯火绚丽的映衬下,这座城市显得格位的漂亮清新。路灯、彩灯、霓虹灯,以及千家万户的电灯给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份分外

0评论2024-01-2247

活成一盏煤油灯
小学位于村口一处高岗上,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过一条小河。河边的黄茅白苇十分茂盛,放眼望去能一洗尘目。河道里摆着几块垫脚的石礅,踩着可走到河的另一边,爬上斜坡就是那所不大的校园了。我读小学时,教室里没有电,每天晨读或者晚自习,都要点起煤油灯照明

0评论2024-01-2238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灯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调侃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但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回到家里后,为回应朋友的调侃,托尔斯泰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腰牛皮

0评论2024-01-2162

爱迪生智断凶杀案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曾当过电工。他的朋友亨利做了一架自动接收机,却不大好使。一天晚上,亨利请爱迪生去他的实验室看看。实验室是由一间马棚改建的,亨利一边开门,一边说:“我先进去点灯,你在这里等一会。因为地上放满了工具,不当心就会绊倒的。

0评论2024-01-2163

李四光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

0评论2024-0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