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娶的人叫廖翠凤,挂念了一辈子的人却叫陈锦端。
陈锦端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是归国华侨,早期资助过孙中山。女儿和林语堂谈恋爱后,陈天恩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更希望女儿找个殷实的人家。为了让林语堂彻底死心,他直接告诉林语堂:“我已为锦端定了亲。”
陈天恩虽然狠心,内心深处对林语堂却有一份愧疚,为了弥补这份歉意,他决定帮助林语堂再开始一段恋情。他有意把隔壁邻居廖家的二女儿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廖家也是当地巨贾,没有很重的门第观念,廖翠凤也很喜欢林语堂,她的兄弟和林语堂是好朋友。
廖翠凤的兄弟设宴邀请林语堂,林语堂自然要赴约。在饭桌上,林语堂老觉得有人瞧着自己。许久后再问起这事,已是妻子的廖翠凤坦言道:“我当时在数你吃了几碗饭,怕你没吃饱。”
两人很快就熟悉起来,可直到大学毕业,林语堂对廖翠凤还是没有一个交代。母亲劝说女儿:“他就是个牧师的儿子,和他在一起,苦。”可廖翠凤坚定地回了一句:“穷有什么关系?”这话利落得让母亲无法反驳。
从朋友那里听说此事后,林语堂心中万分感激,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191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了。结婚时,林语堂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把火烧了结婚证书,解释说:“结婚证书只有在离婚时才用得着。”他用这件事提醒自己要与眼前这位女子共度一生。
婚后不久,林语堂与廖翠凤一起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厦门等地教学任职,并有了三个女儿。
陈锦端悔恨不已,拒绝了父亲为她挑选的富家子弟,远渡重洋独自去美国留学。留学归来时,她仍孤身一人住在上海。
陈廖两家是旧识,廖翠凤便经常邀请她来家中做客。廖翠凤很坦然地对孩子们说:“爸爸曾喜欢过你们锦端阿姨。”孩子们好奇地问林语堂,为何他画中的女子都是同样的发型,林语堂也不避讳,说:“锦端的头发就是这样梳的。”
廖翠凤对陈锦端的坦然、林语堂对孩子们的豁达化解了他们的婚姻危机。夫妻之间对于前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坦诚相见。
也许是因为记恨父亲以门户之见赶走了自己的至爱,陈锦端始终没有选择嫁入父亲眼中其他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32岁时才嫁给厦门大学一名普通的教授。
有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当得知陈锦端居住在厦门时,林语堂不禁双手硬撑着轮椅的扶手想站起来,并连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一向通情达理的廖翠凤忍不住斥责:“语堂!不要发疯,你不能走路,怎么去厦门?”林语堂听罢,颓然地倒在轮椅上喟然长叹。廖翠凤心中既愤慨又悲凉——60年的相守仍然换不到一颗真心。
相守与相爱之间到底隔了几条沟壑?想来廖翠凤这一生都没弄懂这个问题。而林语堂懂得爱,更懂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道理,自此,林语堂与陈锦端再未相见。
星星村的懒娃娃
在星星村里面住着一群娃娃,他们都说自己很聪明,但是都不会拿筷子,不会穿衣服,因为是妈妈爸爸们,为了让他们专心学习,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吃饭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喂饭吃,星星村的孩子们人人会书法,各个会画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星星村的爸爸
0评论2024-01-2593
丰子恺是个慈父
他非常艳羡孩子的世界的广大。儿子瞻瞻在现代人的眼里应当是个相当任性的孩子,花生米翻落到地上了,自己嚼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自己失手打破小泥人了,他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但在丰子恺的眼里他却是个“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因他“什么事
0评论2024-01-2574
潘石屹的“让”和“少”
著名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蒸蒸日上,令人叹为观止。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也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他的这一独特理论和实践,使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成长。人们从他对孩子的教育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教育孩子,
0评论2024-01-25122
叮当,上当
我的童年成长在一个烂漫朴素莽撞的童话时代。在七夕的夜晚,我们和大人一起扎草人,我们叫它“织女”。草人扎好了,我们就随着大人到打谷场里,像放风筝一样把她放飞。如果飞起来了,那就是“显灵”了,那些扎草人的人就会得到“织女”的祝福,就会变得心灵手
0评论2024-01-2550
致我的孩子们
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人生真是奇妙。我的老伴已离去多
0评论2024-01-2565
《汤普森夫人》
开学的第一天,汤普森夫人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
0评论2024-01-2568
被伟大的温顿
1938年9月29日,德、英、法等国首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当英国首相张伯伦兴高采烈地叫嚷着“把和平带回英国”的时候,德国犹太裔移民尼古拉斯·温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慕尼黑协定》中有一条规定,是要把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0评论2024-01-2575
李锐“小人物”的高密度
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像自己这样嘻嘻哈哈、粗粗拉拉活着的人,这辈子不会有太高的追求和造诣,索性给自己编了一条座右铭:“如果人生实在没法拓展长度和宽度,那就努力提高它的密度吧。”“高密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得多,想得多,操心多,琐事多;也
0评论2024-01-2570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
很多人认为,她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父亲是优秀的飞机与游艇的设计师兼制造者,母亲是肖像画家,出入家里的客人,是爱默生、马克·吐温、爱因斯坦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在她看来,最好的生活,是在乡下的农庄里。她就像是被上世纪的灵魂附体的遗少,在学校
0评论2024-01-2586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
0评论2024-01-2574